《飛越瘋人院》中的那些反叛與自由,網友看了直呼精彩

好萊塢電影《飛越瘋人院》講述的是一個瘋人院裡發生的故事,於一九七四年拍攝,它的出現是60年代美國人生活的抽象體,帶有很濃重的社會色彩,標榜自由和自我,榮獲第四十八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荒誕而又不失真實的劇情吸引了一大批觀影者,其中影片在敘述故事的同時又鮮明地透露了當時的心理現象和心理問題。

主人公麥克墨菲為抵抗監獄之災裝作精神病人進入瘋人院(就是現如今的精神病院),自此瘋人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麥克帶領著瘋人院夥伴與護士長拉開了“戰爭的帷幕”,做著反抗,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改變著僵化的規章制度。

《飛越瘋人院》中的那些反叛與自由,網友看了直呼精彩

在電影中一直探索的是瘋人院各類病人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現象,但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心理機構並沒有引起重視,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的專業諮詢發展集中於管教所、家庭服務處所等機構,瘋人院就是這樣一所管教所,當時的心理諮詢主要針對於發展、治療和預防等方面,但治療方法和技術仍在不斷完善當中。

電影中有幾幕打籃球的場景,從最初各玩各,素不相識,到後來的組織一起打籃球,對於正常人來說,這可能是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可是那是一群病人,沒有自我認知和強烈的自我意識,玩牌、賭注、反抗原定軌跡看世界盃,一切都在慢慢發生改變,從一人舉手到全員通過,瘋人院在崇尚自由,尋找著自由之光。

《飛越瘋人院》中的那些反叛與自由,網友看了直呼精彩

麥克默菲為瘋人院的夥伴們尋找快樂,打破束縛,想讓他們打起精神,積極面對每一天,帶著夥伴們飛越瘋人院,載上了一輛汽車,港口偷船出海,在船上尋歡作樂,在這一天,每個人都露出了自己最真實的笑容,都享受到了自由的“味道”。

在追求自由,與制度、護士長作鬥爭的過程中,電影臨近結局之時,瘋人院裡迎來了一場狂歡之夜,夜場派對登場,瘋人院天翻地覆,第二天的護士長侮辱病人比利,刺激其自殺,將正常人麥克墨菲用電擊療法切除腦質,直至最後被酋長用枕頭悶死,成就一個悲劇。

《飛越瘋人院》中的那些反叛與自由,網友看了直呼精彩

整部電影結束,心理問題嚴重的不是瘋人院裡的病人,而是護士長和瘋人院管理人員,循規蹈矩,一味的追求自己的工作任務是否完成,而不會去關心病人的狀況和需求最基本的人權尊重絲毫沒有,但作為弱勢群體卻絲毫沒有膽怯,而是用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去追求自由、獲得共鳴,這種反叛式追求自由為社會注入了活力,喚起了對未來的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