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半路留下的那個人,苦啊

昏暗的電影院裡,大銀幕上播放著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只有芸知道》。

電影開始的畫面裡,一棵大樹巍峨屹立,黃軒飾演的男主隋東風牽著一條狗坐在樹下的白色木椅上,影院的空氣中飄著男主的聲音: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只有芸知道》:半路留下的那個人,苦啊

隋東風的一生,只愛羅芸一人;羅芸的一生,只愛隋東風一人。

整部電影,沒有強烈的情節衝突,沒有跌宕的起伏,沒有狗血戲碼,沒有矯情的造作。只是採用了回憶倒敘和插敘的方式,娓娓道來。

男女主之間的相濡以沫、繾綣深情讓人覺得溫暖感動,他們的生死離別、陰陽相隔,讓人心痛惋惜。

一句“半路留下的那個人,苦啊!”道盡了摯愛之人離開以後,留下的那個人心中的悲痛與哀傷。人生在世,生離會有,死別亦有。有些生離,一別就是一輩子;有些死別,彷彿一直在一起。


《只有芸知道》:半路留下的那個人,苦啊

羅芸進了手術室以後再也沒有醒來,隋東風遵從羅芸的遺願將她的骨灰分成了四份。一份留在父母身邊,一份埋在她生前最喜歡的愛犬墓旁邊,一份灑向有鯨魚出沒的大海里,一份留在愛人隋東風的身邊。

隋東風曾對羅芸說:“有你的日子,就是我最想過的日子”。可是,從今往後,要他如何習慣沒有了她的日子。

這部電影取材於馮小剛一位好友的真實故事,感人至深,至情至性,看此電影的人大多都會數度落淚,看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淚。

古往今來,多少相愛之人備受死別之痛,不論是親情還是愛情,半路留下的人,苦!

《只有芸知道》:半路留下的那個人,苦啊

1

楊絳在《我們仨》中寫到: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的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碎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他們的三口之家,很樸素,很單純,他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相守在一起。在楊絳心裡,只要有錢鍾書和阿瑗的相伴,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

後來鍾書和阿瑗相繼去了,她聽見她的心掉落在了石片地上,寒風直往胸口裡灌,痛不可忍。

她再也找不到他們了,只留她獨自一人苦苦思念。其中的哀傷與悲痛,不可言喻。楊絳用《我們仨》來懷念摯愛之人,以寄哀思。

《只有芸知道》:半路留下的那個人,苦啊

中國近代史上,恩愛攜手一生的知名文人,還有冰心和吳文藻,兩人從民族解放到新中國成立,最後艱難熬過文革,歷經半個世紀,相愛相守56載的愛情為世人稱道。

1985年9月24日,吳文藻帶著他對冰心的眷與戀在北京逝世,比翼鳥從此再也不是成雙成對了。

冰心帶著對吳文藻的思念獨自走了十幾年,期間,她時常懷念她的吳先生。在她將要離別人世時,她說“死同穴”。後來他們倆的骨灰合葬,骨灰盒上寫著“江陰吳文藻,長樂謝婉瑩”。生同眠,死同穴。

陰陽兩相隔,最痛離人心。

《只有芸知道》:半路留下的那個人,苦啊


2

生離死別,人人都會經歷。

常聽父親感嘆:從前的夫妻,想白頭到老卻不易,那時候醫療條件差,許多恩愛夫妻遭遇一方病故,妻子因難產而死的事情也常有發生。如今,醫療條件好了,人的平均壽命也大大提高,可是離婚率卻節節攀升。有了白頭到老的條件,卻沒了白頭到老的心。

父親說這話的時候,臉上愁容滿面,眼中盡是哀傷,我知道他是想起了我已故的母親。

父母是相親認識,倆人性格合適,說話投機,許多事情倆人總能想到一塊兒去,頗有心有靈犀之感。當父親得知母親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以後,仍然願意娶母親為妻。

父母婚後生活,恩愛有加,從沒紅過臉吵過架。母親因為愛而冒著生命危險懷孕生子,才有了我。可就在我七歲那年,母親因病與世長辭,父親悲痛萬分,時常獨自一人默默傷心。這麼多年過去,提起母親,父親眼中總是充滿哀傷。

先走的人帶著深深的眷戀離開,留下的人帶著無盡的思念緬懷。

人生無常,歲月無情,疾病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唯有珍惜眼前人,過好每一天,儘量讓自己不留遺憾,無愧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