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最美家庭吹響抗“疫”集結號

阜新最美家庭吹響抗“疫”集結號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總有太多的人與事令我們無法忘懷。讓我們把鏡頭聚焦守衛在基層社區和村屯的黨員幹部;聚焦萬眾“ 藝”心抗擊疫情的文藝工作者;聚焦那些一往無前甘心奉獻的廣大志願者和那些最美家庭的戰“疫”故事……

阜新最美家庭吹響抗“疫”集結號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不少夫妻“同心”、母子“合力”、舉家奮戰在防控疫情一線,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同舟共濟、並肩作戰,彼此鼓勵、互相支持,這些看似平凡的堅守,卻無不體現著一個個家庭成員的家國情懷、深情大愛……

昔日父親抗“非典”

今日全家戰“新冠”

2020年1月24日下午5點30分,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與家人歡樂團聚的時候,史爽收到了一條通知,要求立即趕回單位,她知道一定有重要的事情發生了。

幾乎在同一時間,史爽的父親和丈夫都收到了立即返回工作崗位的通知。原來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打響了,刻不容緩!儘管此時已是除夕,萬家團圓的時刻。

史爽的父親是一名交警,今年已經59歲了。2003 年,當SARS 侵襲的時候,父親帶頭衝鋒在一線,全程參與了防治非典工作。這次他同樣堅守在一線,阜新北高速路口成為他的防疫主戰場之一,平均每天排查車輛500 餘輛,與防疫人員共同築起一道“銅牆鐵壁”。

史爽是太平區委辦公室一名機要人員,同時也是一個未滿四歲孩子的媽媽。平時都是她陪著孩子吃晚飯和睡覺,而疫情期間,她常常半夜回家。當看到孩子哭紅了眼睛,她心疼得直掉眼淚,但抗擊疫情沒有退路。她恪守崗位職責,為保證收發文件及時傳送到位,確保中央、省市文件及領導指示批示精神在基層傳達落實到位,她上傳下達各類指令,連續十幾天都要凌晨一點後才能回到家中。

史爽的丈夫是一名人民警察,除了做好防疫工作外,維持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至關重要。他深入轄區重點場所開展排查走訪,確保社會治安平穩安定,嚴防各類事故發生。夫妻二人幾乎每天都要半夜到家,第二天7 點多又出發,加班已經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

母子並肩在前線

丈夫後方做保障

“兒子,你是好樣的!”看著兒子每天跟自己一樣奮戰在抗疫一線,母親陳少傑的心十分欣慰。陳少傑是海州區河北街道育才社區主任,疫情期間,她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她帶領社區全體員工不畏嚴寒守候在小區出入口,每天值守到深夜。連續30 多天的緊張工作使她血壓升高、頭痛難忍,但她吃點降壓藥繼續堅持。她組織人員每天對轄區進行防毒消殺,對轄區外來人員特別是武漢地區返阜人員實行地毯式排查。

陳少傑的兒子是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在學校,他是青年志願者中的一員,參加過許多志願活動。放寒假在家裡,當得知社區抗疫工作人員不足,他立即報名參加“社區防疫志願服務”行動,投身一線,抗擊疫情。他密切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進行防疫宣傳,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張貼標語、發放材料……看著這個年輕忙碌的身影,居民們都為他豎起大拇指。

陳少傑的丈夫是環管所的一名普通員工,努力做好本職工的同時,他也是陳少傑抗疫工作強大的後盾。陳少傑和兒子在外忙碌,照顧年邁母親的重任就落在他一個人身上。當得知社區人員為了抗疫工作每天加班加點天天吃泡麵胃都吃壞了,他不畏嚴寒,步行一個多小時,特意為大家買“礦院”麵包、火腿腸、牛奶和鹹菜,為的就是讓大家能吃得好一點。

軍人軍嫂齊戰“ 疫”

相隔兩地心更堅

“ 媳婦,湖北疫情嚴重,春節我不回家了,留在這裡抗‘ 疫’了! ”“ 好的,你安心工作,家裡有我,我們共同打贏這場戰爭!”這是春節前夕軍嫂羅雅楠和遠在湖北的丈夫張德軍的一段電話對白。

羅雅楠是細河區玉豐街道愛民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兼婦聯主席,丈夫張德軍曾是駐阜某部軍官,幾年前交流到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工作。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暴發,作為軍人,面對嚴峻的疫情,張德軍選擇了放棄春節回家,留在湖北堅守崗位。羅雅楠對丈夫的選擇非常理解和支持。

社區防控工作任務繁重而瑣碎,身兼數職的羅雅楠更覺責任重大,自農曆大年三十開始,她就帶領社區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忙到深夜,不僅要登記有關信息,還要做好疫情防控宣傳。

誰都知道,北方夜裡室外溫度都在零下十幾度,晚上不但冷還困,夜班是最難最熬人的。羅雅楠卻說:“我是黨員、是軍嫂,夜班我來值。”值完夜班,清晨她又直接到社區上崗。

與此同時,她的丈夫在湖北包保了鳳鳴鎮疫情防控工作,組織民兵巡邏,利用訓練基地對外來人員進行隔離觀察。夫妻倆每天都忙得白天沒有時間聯繫,只有到深夜,才通過電話互報平安、彼此打氣加油。“你辛苦了,等戰‘疫’勝利了,我就回去看你。”電話那頭,張德軍深情地對妻子說。

口罩成了奇缺貨

一家三口來製作

兒子比照著一次性口罩的長寬裁剪布料,父母把布料縫合好後再穿上布帶。經過日夜趕工,一家三口自制的第一批200只口罩出爐了!母親王彩紅和丈夫提著一大袋口罩,走進了阜蒙縣平安地鎮政府大院,“這些口罩捐給政府,雖然不是醫用口罩,但自制口罩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希望能為當前的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一份力。”他們表示要將自己親手做的口罩捐贈給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

王彩紅在阜蒙縣平安地鎮莫古土村同丈夫經營著一家生產兒童罩衣的小作坊。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王彩紅時刻關注著疫情的發展,由於防疫物資嚴重緊缺,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的口罩一個要帶四、五天。她萌生出了個念頭,她要利用店鋪的優勢,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於是她就和丈夫、兒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為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防控工作人員自制口罩,丈夫和兒子都非常支持並表示要一起縫製口罩。

說幹就幹,她在自家庫房裡找出囤積的純棉布、防水布,分工協作,日夜兼程,趕製了一批又一批口罩。在全村路口設有卡點的地方都會看到王彩紅送口罩的身影。同時,他們還把口罩裝進方便袋掛在自家大門上,沒有口罩的村民可自行來取。王彩紅說,只要疫情不結束,我們一家人就會一直做下去,送出去……

疫情不消我不退

抗疫路上全家行

魏立平是清河門區新北街道北山社區黨支部書記、婦聯主席。疫情防控責重如山,魏立平的身影始終堅守在防控第一線。張貼通告、懸掛標語、發放宣傳單有她的身影;入戶排查、電話詢問、卡點值守有她的身影;測體溫、電梯消毒、清垃圾搞衛生有她的身影;做隔離觀察居民的心理疏導工作,服務居民有她的身影。夜以繼日高強度的工作導致她的腰脫病犯了,一走路就鑽心地疼,社區工作人員都心疼地勸她回家休息一天,可她說:“疫情不消我不退,只要黨和人民有需要,隨叫隨到!”

按照隔離政策,隔離期間由社區工作人員負責健康監測,並提供生活用品代買、垃圾處理服務。有一戶重慶返回的四口之家,有兩個10 歲以下的小孩。重慶是疫情高發區,有小孩子的家庭與一般家庭不同,魏立平主動承擔起這戶居民的隔離觀察和服務工作。十多天無微不至的照顧讓這戶隔離家庭備受感動,從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到親切得像一家人一樣。

魏立平的家人不僅支持她的工作,也同樣奉獻著愛心。她的父親是退伍老兵,疫情發生後,老人親自到所在社區捐款200 元,還送去了糕點。妹妹魏豔平是社區的公益崗人員,收入不高,卻為三個社區捐款300 元;兒子劉大蔚是退伍軍人,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在疫情中主動報名到卡點執勤併為社區捐款。她的丈夫是社區志願者,主動承擔居民單元樓道的消毒任務。全家人齊心合力為防疫工作助力,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傳遞了濃濃的親情力量。




阜新最美家庭吹響抗“疫”集結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