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監理行業應該何去何從?

作者本人關於建築工程監理行業應該何去何從?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如果監理取消了,建設單位一樣需要承擔起監理的責任,反而成本更加高,安全和質量風險完全由自己承擔,政府質量安全管理部門沒有垂直的管理部門,增加質量安全管理部門的工作量。典型代表碧貴園主要依靠自身的內部管理,弱化監理管理,從2018年發生各種安全事故可見一般。

二、"監理"是一種國際慣例。建設部1988年印發的《關於開展建設監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建設監理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建立建設監理制度首先是為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基本建設投資體制、設計與施工管理體制的改革新格局;其次,為了開拓國際建設市場,進入國際經濟大循環,需要參照國際慣例實行建設監理制度,以便使我國的建設體制與國際建設市場相銜接。。

三、從事工程的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幹施工單位,施工單位國企一般人進不去,進去也勞務派遣,外聘人員,私營企業工作不穩定,經常卸磨殺驢,就是幹完活就把你裁員了,養不住人,工作強度大,你要老闆錢,老闆要你命,工作667,生病ICU。

四、然而建設單位人員需求少,學歷要求高,設計單位勘察單位需要人員的素質比較高,也不是誰想去就去的。

五、監理單位的存在保證了很多想從事工程行業而且不能吃苦的人員提供工作,不至於轉到別的行業,從而為工程行業培養從業人員,轉移很多來自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質量,安全風險,減輕政府質量安全管理部門工作強度,對提高工程質量,安全也是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於說必須取消監理的相關人員,大部分就是從來沒做過監理和建設單位,一直做施工單位,吃盡監理人員苦頭,我本人經歷的施工單位是對監理單位存在嚴重的偏見,主要是因為整個施工單位從項目經理到測量員沒有一個做過監理,從大學經歷的教育就是對監理有偏見,總是認為監理的工作就是對工程起阻礙作用,影響施工單位進度,從而特別不待見監理,這是社會存在普遍現象,誰也沒有辦法改變。


建築工程監理行業應該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