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肥鄉區:寒衣節日祭祀忙 環保意識要加強

中原新媒網(韓紅丹)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節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是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相傳,秦朝時江南松江府孟、姜兩家,種葫蘆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範杞良。後來範杞良被抓修築北疆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尋到長城腳下,不料丈夫已死,被埋築長城裡。孟姜女悲憤交加,向長城晝夜痛哭,終於感天動地,哭倒長城,露出丈夫屍骨。千百年來,這段忠貞的愛情故事廣為流傳。

孟姜女哭倒八百里長城後,與秦始皇面對面抗爭,為夫報仇,替己出氣,最後懷抱丈夫的遺骨,縱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剎那,海上波濤澎湃,緩緩拱起兩方礁石。據說海上姜女墳,海潮再大都不曾沒頂。

由於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故事,長城內外便將農曆十月初一這天稱為“寒衣節”。“十月初一燒寒衣”早已成為北方憑弔已故親人的風俗。

農曆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尊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曤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許多地區,還有十一月祭新墳的習俗。

農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 ,還有一種不可或缺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紙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燒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祭臘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祭臘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祭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佈新的作息制度。《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氣要逐漸冷了,人們該佈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故前代授衣多在夏曆九月,日期不確定。由於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這一習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今天下午四點鐘本網工作人員由邯鄲向東路經肥鄉區,在距西環路約一公里附近就有一股令人有一種窒息的感覺,隨即看到車窗外西環島東側一股股濃煙隨風飄散,嗆的路人掩鼻急奔,在西環路與北環路內看到一大片墓地,多人在焚燒紙錢,從而引燃旁邊的雜草,致使濃煙四起。

過節祭祀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因此給環境造成汙染,或者引發火災那就得不償失了,在這裡提醒大家用文明祭掃的實際行動,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

基層政府部門應引導廣大居民通過鞠躬敬故人、清掃墓碑、召開家庭追思會等文明、環保、健康、安全的祭掃方式表達思念之情。號召大家祭祀時不要焚香燒紙,讓綠色祭掃蔚然成風。

邯鄲市肥鄉區:寒衣節日祭祀忙 環保意識要加強

邯鄲市肥鄉區:寒衣節日祭祀忙 環保意識要加強

邯鄲市肥鄉區:寒衣節日祭祀忙 環保意識要加強

邯鄲市肥鄉區:寒衣節日祭祀忙 環保意識要加強

邯鄲市肥鄉區:寒衣節日祭祀忙 環保意識要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