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歷史上的第一座“高等學府”

你不知道的貴州 | 貴州歷史上的第一座“高等學府”

你不知道的貴州 | 貴州歷史上的第一座“高等學府”

在明清時期,貴州的文化教育就已經開始普及,這裡面有很多文化大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節目裡,我們來說說貴州歷史上的第一個“高等學府”。

你不知道的贵州 | 贵州历史上的第一座“高等学府”

你不知道的貴州

00:00 / -

我們都知道,貴陽以在貴山之陽而得名,於是貴山便成了貴陽市的一個“品牌",文人墨客為之留下不少詩詞傑作,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周恩來總理來貴陽時,有關人士就以晚清聲名遠播“五管”(指今嶺南地區)的貴築著名詩人顏嗣徽的《登貴山絕頂望南北諸峰》這首名詩向總理介紹貴山的形勝和貴陽之名的來歷。

你不知道的贵州 | 贵州历史上的第一座“高等学府”

貴山

現今亦有一些文化部門或住宅小區也多爭相以“貴山”命名,不僅如此,就連賓館、飯店也爭相效法。現在築城坐落在民國時期貴州省政府原址上的貴山飯店即是。這段路也因之名曰省府路。其實此路更早稱之為六座碑路。因為就在今天貴山飯店的對面,曾經建有一座貴州最早的高等學府一貴山書院。書院中立有大約六座鐫刻記錄書院建置、捐資、經費以及管理等規章條例的石碑,因此這條從金井街至文明路的街市,民眾就習慣以“六座碑”稱之。

你不知道的贵州 | 贵州历史上的第一座“高等学府”

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為人才發展需要,特詔全國各省修建一所相當於高等學府性質的“重點”書院,又二年(1735年),時任貴州巡撫的元展成奉旨親題匾額,將建置於今貴山飯店對面的陽明書院,改名為貴山書院,並奉旨發帑銀一千兩,作為擴大書院辦學規模的經費。具體作為是:增建學舍五十間,高薪延聘名師授課,增置學田為固定學產,以資士子膏火。 還盡力增加圖書資料投資,購經、史、子、集四類圖籍千餘卷,藏之院中,供師生披覽誦習。

至於陽明書院,早在明嘉靖間就已建立。且與王陽明先生謫黔(即降職、貶職)、主講省城貴陽文明書院有直接的關係。是時,陽明先生私淑弟子(即對自己所敬仰而不能從學的前輩的自稱)、浙江奉化人王杏巡按貴州,發現很多人都很崇拜、尊敬陽明先生,不斷前往龍場(今修文)拜謁陽明先生,深知陽明先生深入人心,至為感動。再加上“黔中王門”弟子湯伯元、陳文學、葉梧等數十人,懇請為陽明先生立祠。於是王杏便會同黔省左布政使周忠、按察使韓志英等官員,於嘉靖十四年(1535年),在貴陽城東白雲庵舊址,新建一所書院,名曰“陽明”,以追溯陽明先生故。書院規制完備,有門廡堂室五座凡十三楹。正中三楹奉祀陽明先生,是為“陽明祠”。王杏親撰《新建陽明書院記》,目的是以陽明先生的功德、遺澤“激勸邊人”,要求書院的教學,必須以傳承陽明心學為宗旨。

你不知道的贵州 | 贵州历史上的第一座“高等学府”

王陽明

嘉靖二十年(1541年)陽明先生的及門弟子湖南桃岡道林先生蔣信提學(相當於現在省教育廳廳長)黔中,又增置學田,補充經費。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江西安福人王學益撫黔,將書院改建於宣慰司學右。這個時候,陽明先生的另一及門弟子、江西泰和人胡堯時按黔,又將書院刷新一遍,並“刊守人所作書於貴州,令學徒知所景仰,士風為之大變。隆慶五年(1571年),巡撫阮文中、按察使馮成能皆任職貴陽。見書院有所毀廢。於是各捐俸鳩工,擇地遷建於撫署之左,復其規制。前有享堂,奉祀陽明先生。後為講堂,俱六楹,左右房各四楹,外為“昭代直儒"坊,阮文中、馮成能均撰有《記》,此外馮成能又捐俸購田四十畝。收租以供書院士子之膏火,定為永利。特別是專門延請陽明先生私淑,鄉賢馬心庵主講其中,著力傳播陽明心學。聽講就學者常教百人,學有所成者很多。明末世亂,書院遂毀於兵燹戰火。

你不知道的贵州 | 贵州历史上的第一座“高等学府”

清建國伊始,就認識到興文治、廣教化對於鞏固新生政權和安邦治國的重要作用。康熙十二年(1673年),貴州巡撫曹申吉尤重邊地文化教育,遂親自捐貲於原址重建陽明書院,並置重要典籍數千卷貯院中以振興教育。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貴州巡撫楊雍建又進行大規模增修。把原來的“山斗堂”改為“後覺堂”,建置前後兩廡計十二楹,復其規制。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貴州巡撫著名學者田雯再次重修擴建。 著實突出陽明心學的教化與傳播。故專門建“合一亭”,“傳習軒”計五楹。集黔省各地舉人和有學行者於院中,親自傳習講授。 田雯親撰《陽明書院碑記》一篇,是為清代陽明心學在貴州傳播教化的重要文獻。 及後幾任巡撫諸如衛既齊、陳詵等對書院都進行了捐修,也親臨書院給諸生講課。

你不知道的贵州 | 贵州历史上的第一座“高等学府”

清代貴州巡撫曹申吉

陽明書院自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為貴山書院後,發展尤為突出,增建不輟。清乾隆、嘉慶兩代,規制空前完備。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糧儲道(負責運糧)倭臣布再倡振興文教,帶頭捐俸大行擴建書院。建成計有頭門五間,左書辦房五間,右監院所三間,內門西“神宮三間,內房五間,客房二間,廂房一間;二門三間,內講堂三間,堂左五齋,額日:“居教”,“尊聞”,“賞奇”“晰疑”各十間,“聚學”五間;堂右五齋,額日:“立誠”“知行”各十間,“問辨”五間,“集思”“廣益”各六間。另後堂還建有山長內房、庖廚、役房等,一切教學後勤設施應有盡有。特別是齋內還建有"尹公祠”三間,專門祀奉漢儒名賢尹珍(道真);"陽明祠"三間,專門祀奉陽明先生。清光緒初,巡撫岑毓英還增建“奎閣”。書院經費充足,政府每年固定撥銀一千一百兩,加之歷代有識之士的捐助及田產,故諸生士子膏火豐盛,生活優裕,獎勵花紅豐厚。教師地位極高,薪俸優饒,學問博洽,廣為社會各界所尊敬。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

你不知道的贵州 | 贵州历史上的第一座“高等学府”

陽明祠

書院的實力越來越強,不過,好景不長,到清末的時候,書院也遇到了波折,那麼,貴山書院後來又經歷了哪些困難?最終的結局又是怎樣呢?咱們下回再說。

資料來源:《貴陽地名故事》,謝紅生主編。

你不知道的贵州 | 贵州历史上的第一座“高等学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