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為漢人而戰?這只是冉閔的投機。冉閔的成就不足以被今人高歌

為了寫這篇文章,也為了把冉閔完完整整的呈現給大家,我把《晉書》中提到冉閔的章節都做了一次整理,順便參考了《資治通鑑》,查閱了一下《魏書》(《魏書》關於冉閔就幾句話,參考價值不大),而不僅僅侷限於《晉書·冉閔傳》。

冉閔,現在一個妥妥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寫點不一樣的,我甚至都不大敢動筆。還是先揚後抑吧。

冉閔出身

冉閔(320年-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父親冉瞻。其父十二歲時,成為石勒的俘虜。石勒命石虎收養之。也就是說,冉閔是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孫。因為這層關係冉閔父親改姓為石。因此,稱冉閔也為石閔。

冉瞻能征善戰,拜將封侯。冉瞻過世後,冉閔承襲侯爵,也是能征善戰。石虎對其爺倆寵愛有加,尤其是對冉閔更像是自己的親孫子。

作為武將,冉閔高大全


冉閔為漢人而戰?這只是冉閔的投機。冉閔的成就不足以被今人高歌

上圖是我搜索下來最符合《晉書》記載的形象。

身高八尺,驍勇善戰,勇力過人,多計謀。騎一匹赤色馬名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手雙刃矛,右手鉤戟。這形象是不是很熟,像不像呂布?呂布方天畫戟,赤兔馬。

初出茅廬的冉閔,先後在公元338年昌黎之戰獨善其身(石虎各部都被打敗,只有冉閔軍完好),公元339年(此時為晉成帝司馬衍鹹康五年)於沔南擊敗東晉軍隊。

此時的冉閔還叫石閔,還還沒有為漢人做點事的想法,否則不會以擊敗晉軍為自己進階的鋪路石。

石虎死後,石遵繼位,此時的石閔像開了掛,先為前鋒,後為中外諸軍事、輔國大將軍、錄尚書事,輔政。

此時的石閔不過虛歲三十而已。一個而立之年的人能夠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掌一國之兵權,實在是人中之傑。

逼殺兩位叔伯,建立冉魏


冉閔為漢人而戰?這只是冉閔的投機。冉閔的成就不足以被今人高歌

石遵仰仗石閔為將。石閔乾的不錯,石遵一時激動說了句自己沒太留心的話:小子,好好幹,事成之後,你就是太子。這事可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石閔乾的更賣力,心心念這個太子大位。雖然姓石,可是畢竟不是親生。石遵後來立石衍為太子,石閔開始不開心了。自認為自己功高而石遵嫉妒自己。石閔畢竟年輕,城府不深,自己的心態表露無遺。石遵也擔心掌握兵權的石閔為亂。於是,開始剝奪石閔的兵權。石閔開始謀劃誅殺石遵。在聯合石虎另外一個兒子石鑑之後,成功逼殺石遵。石遵在位僅183天。

石遵被殺之後,石鑑繼位,石閔為大將軍,武德王。

石鑑也擔心石閔。逼殺石遵之後,石閔更大膽了。於是聯合李農等人,共同除掉了石鑑,石鑑在位僅103天。

除掉石鑑之後,石閔就想當皇帝了。因為一句讖語“繼趙李”,改後趙國號為衛,改石姓為李姓。

李閔(此時應該稱為李閔)太想當皇帝了,一個月之後(閏正月,不知道那個時候的歷法怎麼算的,還會有閏正月),李閔稱帝,改元永興,國號為大魏,史稱冉魏,同時恢復冉姓,故以後可以稱為冉閔。

冉閔稱帝之前的歷史介紹完畢,那就開始說說著名的屠戶令

今人為之叫囂的屠胡令


冉閔為漢人而戰?這只是冉閔的投機。冉閔的成就不足以被今人高歌

在囚禁石鑑之後,冉閔下令: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其所。這個命令的意思就是:與我同心的人留下,不同心的愛幹嘛幹嘛去。這命令一下,百里之內的趙人(也就是漢人)都往城裡湧,胡羯(後趙乃羯族)都往外走。冉閔一看,這些胡人不能為我所用啊。於是下了有名的屠胡令:

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門。

至於網傳洋洋灑灑的《殺胡令》,沒找到出處,有人認為網傳文章為今人所做。我只在《晉書石鑑傳》中找到了以上內容。

那麼屠胡令,殺了多少人呢?一天之內殺了數萬,《晉書石鑑傳》記載一共殺了二十多萬。《晉書·天文志》記載:冉閔殺石遵及諸胡十萬餘人。兩者雖然有一倍的出入,但是不管怎樣,殺了很多。

冉閔的屠殺令,不區分好壞,凡是高鼻樑,鬍鬚多者統統殺掉。

這難道就是津津樂道的英雄所為?這是濫殺無辜!這是劊子手!今人難道能容忍此等濫殺?


在《晉書·儒林傳》中記載了與《屠胡令》不太一樣的東西,冉閔拜其次子冉胤為大單于,給他安排了一千個投降的胡人。韋謏(xiǎo)勸說道:您這樣做,雖然是招誘,但咱們跟胡羯是仇敵,這樣子很危險啊。冉閔一心想要綏撫,聽其言,大怒,誅殺了韋謏父子。

可見冉閔下達的屠殺令,其實只是為了自己的根基穩固,與漢人無關。冉閔也沒殺其他胡人,殺的也只有後趙羯族。

冉閔的人品

石虎待其不薄,石虎死後,冉閔逼殺其二子,這難道是仁義?即使石虎兒子想弄死冉閔,冉閔迫不得已,也不至於毫無感恩之心啊,冉閔如果思漢,何不投奔東晉?

李農與冉閔共謀大事,冉閔稱帝之後,照樣誅殺。這樣做,怎能讓人信服?冉閔稱帝之後,遣使者於後趙各地,各地沒有一個依附的,可見冉閔人品不咋地。

說冉閔不孝不為過。


冉閔為漢人而戰?這只是冉閔的投機。冉閔的成就不足以被今人高歌

冉閔與漢人也就是東晉的關係

說完不孝,再來看看是不是忠,此處的忠肯定指的是漢人的朝廷東晉。

先不說冉閔早年與東晉為戰,那時候年紀太小。

冉閔稱帝之前,《資治通鑑》記載了以下對話:

閔曰:“吾屬故晉人也,今晉室猶存,請與諸君分割州郡,各稱牧、守、公、侯,奉表迎晉天子還都洛陽,何如?”尚書胡睦進曰:“陛下聖德應天,宜登在位,晉氏衰微,遠竄江表,豈能總馭英雄,混壹四海乎!”閔曰:“胡尚書之言,可謂識機知命矣。”

冉閔想到了東晉,可惜只是隨口一說,尚書胡睦拍了句馬屁,冉閔就沒有再推辭,轉而稱帝。

可見冉閔心中並沒有真正的東晉。

冉閔稱帝之後,曾經給東晉寫了封信:邀請東晉朝廷一起進攻中原滅胡。

其時,石虎的另外一個兒子石祗聽說冉閔殺了石鑑,於襄國稱帝,攻殺冉閔。冉閔這是邀請東晉一起消滅對手啊。

東晉對於冉閔的邀請,沒有答覆,反而進攻冉閔的地盤合肥。

可見,東晉也是看破了冉閔的小心思,根本不搭理他。

冉閔,忠否?

冉閔的結局


冉閔為漢人而戰?這只是冉閔的投機。冉閔的成就不足以被今人高歌

冉閔稱帝之後對戰石姓家族那是百戰百勝,將石姓和其部下徹底趕出歷史。

可惜,冉閔的成就也僅限於此。後來冉閔遇到了鮮卑慕容俊,更遇上了慕容恪。冉閔與慕容恪十戰十敗(有的文章居然說是十戰全勝,難道沒看史書嗎?還是看完史書瞎編?《晉書·冉閔傳》明確記載:與恪遇,十戰皆敗)。

在最後關頭,冉閔順風衝擊,斬殺三百餘人,無奈寡不敵眾,突圍三十里,戰馬無故而死。冉閔被慕容恪所擒。

被抓的冉閔,也是一時英雄

慕容俊:汝奴僕下才,何自妄稱天子

冉閔: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做帝王邪?

冉閔臨死這幾句話還是靠譜的!!!

冉閔最後被慕容俊所殺,斬於遏陘山。後來慕容俊追諡為武悼天王。

冉閔自公元350年至公元352年在位,在位僅僅兩年。

對冉閔的評價


冉閔為漢人而戰?這只是冉閔的投機。冉閔的成就不足以被今人高歌

先說與冉閔同時代人的評價。

慕容俊曾兩次評價冉閔為

奴僕下才。一次是冉閔剛稱帝,派使者去與慕容俊搞外交,可惜慕容俊看不上冉閔;第二次就是冉閔被抓,慕容俊當面說的。

姚弋仲派遣其子姚襄救石祗時有一番話:你的才能十倍於冉閔,如果不能擒拿冉閔就不要來見我了。後來姚襄擊敗冉閔,但沒能擒住。姚弋仲打了姚襄一百棍。姚弋仲父子這是如此的看不起冉閔啊。不過後來證明姚襄確實比冉閔的成就大。

慕容恪:冉閔勇而無謀,一夫敵耳!

後世評價

呂思勉:冉閔之百戰百勝,頗似項籍、孫策。

個人評價

冉閔,為將出類拔萃;為君,不稱職。冉閔創業強,守業弱。

冉閔殺胡,很符合一些人的口味,但是某些作者篡改歷史,博取關注度就不大合適了。漢人殺胡,胡人殺漢,都是那段歷史的血淚。五胡亂華既有不同民族之間的攻殺,也有同一個民族之間的征戰。五胡十六國除了各民族之間互相替代以外,禍起蕭牆也比比皆是。永嘉之亂,更有漢人王彌帶頭殺漢人,其兇狠程度超過了所有“外人”。

歷史上的名將多的是,民族英雄也多的是,成就比冉閔大的也多得是,大家就不要過分的拔高冉閔了。

別說整個五千年曆史,就是同時期的東晉也有成就大於冉閔的,比如:祖逖、謝安謝玄等人。

我不是替“五胡亂華”翻案,只是做一個較為全面的陳述者,讓大家看到一個完整的歷史,過分的拔高是不可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