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面試受挫究竟是何因?你所認為的教育培訓行業當真如此?

老師,您好!

我是一名研一的學生。在我最近一次面試中,我自我感覺還不錯,結果沒被錄用,十分不解,想請教一下老師。

我面試的是新東方寒假助教。我們的面試很簡單,就是帶個簡歷,做個自我介紹。跟我一批進去面試的有大專,本科的學生。他們在自我介紹時都說了一下自己的性格,在學校如何優秀。

新東方面試受挫究竟是何因?你所認為的教育培訓行業當真如此?

我覺得應該說一些與教育相關的東西,因為我應聘的是助教。我就講了我從大一時候就想做老師。因此為這方面做了很多準備,說了我做家教,做暑假輔導班的經歷,突出了我有和學生及家長有過溝通經驗, 後面有講我考研對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有系統的學習,這有助於我以後在與學生和家長交流方面會更科學更有效。

然後面試官問了我下面的問題,(這問題她沒問別人)第一個是讓我明白助教沒有機會上課,因為我做過教師。我的回答是我瞭解這種情況,新東方老師都很優秀,我做助教從準備上課的相關資料到課後督促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她又說我對薪金有啥要求,因為我做過家教,教師。我說按公司規定來就行,我更注重自身提高,家教對人的鍛鍊太單一。她又問,我寒假住哪,我說住學校,然後面試就結束了。我當時出來感覺差不多,可結果卻讓我傻眼了。

現在我自己的反思是因為我太過注重自己的提高了而忽視自己能給求職機構帶來什麼。老師,通過看我們的面試過程,懇請老師給我指明我的誤區。

新東方面試受挫究竟是何因?你所認為的教育培訓行業當真如此?

同學,你好~

很高興遇到一個喜歡教育的小朋友(請允許我稱呼你為小朋友),我雖不在英語培訓類機構工作,但畢業入職至今一直都在教育培訓行業裡供職,從產品策劃、市場開拓、渠道招生、意向轉化、客戶服務等不同的崗位上都工作過。所以,結合你的質疑,以及我在工作中逐漸理解到的教育培訓行業,來解答你的一些問題。

01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看“助教”這個崗位的定位和對人的要求。

從網絡上可以搜到的新東方助教招聘帖上的內容來看,“助教”會面對這樣幾類人:機構內部包括任課老師、班主任、部門或項目內的上級主管;機構外部包括學員及其家長。

前者更多的是教學支持、行政支持類的工作,後者更多的是學員管理及跟蹤、學校關係管理及維護等。

假如我是面試官,那麼我會依次看這樣幾方面。

新東方面試受挫究竟是何因?你所認為的教育培訓行業當真如此?

第一就是性格,活潑、開朗、熱心、朝氣、有活力、待人是否溫和、是否常常把微笑掛在嘴邊等等都會是考量的內容;

其次就是態度,是否有認真負責、是否細心、是否有耐心;最後是通用性的能力,比如溝通技巧、人際關係處理、組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領導力、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學習能力等等。

反而對於專業知識,比如是否是教育學、心理學的背景反而並不看重。學校體系下的“助教”和商業培訓機構系統下的“助教”差異還是很大的。對於商業機構來說,“教育”被包裝成不同的產品,是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的交付物。

因而,我們不僅要考慮這個無形產品的品質,同時也需要密切關注交付過程中的客戶體驗和客戶滿意度,甚至體驗和滿意度的達標能夠彌補品質上的某些缺陷。

所以,我會建議你從商業的角度重新去解讀“助教”一職,而非僅僅站在學生的角度,或者僅僅是一個教育愛好者的角度。

02

其次,我們來看一看面試環節的應答。

面試官問了三方面的問題,其一是工作性質、其二是薪酬期望、其三就是行家住宿安排。

我想第一個問題應該是糾正你對“助教”一職的理解的;

第二個問題,還是蠻普遍的,薪酬確實是一個需要拿捏分寸的問題,不同的企業、不同的面試官對應聘者的偏好是不同的,如果既對薪酬有要求,但又不想說的太高而失去了機會,一種是反過來問問看看面試官企業已有的薪酬體系是如何的。

新東方面試受挫究竟是何因?你所認為的教育培訓行業當真如此?

其次由於你是研一,可以將薪酬和今後的長期發展關聯上(我看到招聘帖上有提到“助教-高級助教-助教組長”的晉升條線,甚至畢業後的留用等等),再者也可以告訴面試者你的期望值,外加一句諸如“最終還是以公司對我工作表現的評定為標準。”即個人工作業績、工作表現和評價和薪酬掛鉤。

第三,也許是基於瞭解工作地點到你住宿地點的距離、交通是否方便、若是工作加班或是週末加班是否可行等等。

03

再者,我們來看一看你的期望和心理落差。

第一,沒有哪個面試是簡簡單單的。

個人簡歷、開場的自我介紹、面試官的提問、應聘者的回答、從進場到立場整個過程中的細節(禮貌、敬語、和其他應聘者的交流、其他人在回答面試官提問的時候你的表情和表現等等)這些都成為面試官考察的依據。

只要心裡有輕視或者掉以輕心的感覺,未能全力以赴地去面對,其實都是很容易被察覺到的。

第二,學歷和專業背景,在商業培訓機構來說還真不一定是關鍵。

或許不僅僅是教育培訓行業,在其他眾多行業也是如此,學歷越往上,工作的適應性和團隊配合度越存在不確定性。

而就專業來說,學校裡學到和商業環境裡實操運用所需要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正如我上面所提到的,商業環境下,“教育”被拆分包裝成了不同的產品,除非你今後是在體制內執教,否則要想進入教育培訓行業,那麼首先要了解的是商業規則、經營管理領域的知識和技能。

新東方面試受挫究竟是何因?你所認為的教育培訓行業當真如此?

第三,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評估。

不要輕視別人,不要高估自己。

一個人的優秀與否,也許能夠獨立來看,但一個人在某家企業裡的優秀與否,就不得不去先考慮企業的因素。

是不是和企業的文化、價值觀相匹配?是否和團隊相匹配?是否和產品及服務的交付項匹配?是否和企業的客戶相匹配?

“匹配”和“適合”,可能比“優秀”、“最佳”來得更符合企業用工的要求。我也會自嘲說“用得好我,我就是寶貝;用不好我,我就是垃圾。”

正確的認識自我,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每一段經歷都是一次很好的自我察覺的過程,記得要常常反省和檢討,才能預見更好的自己。

04

最後,我想分享一些題外話,介紹一下教育培訓行業。

很多人都是說想做老師,於是就跑來了教育培訓行業,但其實這些人更應該去考教師資格證,然後應聘去體制內的中小學或者大學做教師,在非商業環境下純粹地開展教學課研的工作。

在商業環境下,教育是我們交付的“產品”或“服務”的內容載體。借用人力資源三駕馬車的新模式,我來解說一下這個行業裡面的人都在做些什麼。簡單說來就是三個方面:業務拓展(BD)、研發(R&D)和實施交付。

“業務拓展”包括但不限於:品牌推廣、市場宣傳、渠道開發、招生推介、意向諮詢、簽單建檔等;

“研發”包括但不限於:政策研究及解讀(比如高考改革)、國內外教育體系研究及解決、新產品策劃及研發、產品管理等;

“實施交付”包括但不限於:項目管理、教學組織、師資安排、學員管理、客戶服務、客戶關係維護等。

除上述業務條線之後,公司裡還有行政、人力資源和財務等支持條線。所以可以看到,教育培訓行業和其他行業的區別也僅僅是產品和客戶群體的不同,其他都有異曲同工之處。

而像我此前從事國際交流項目,我面對的是這樣幾類人:監管的是政府職能部門、招生准入的是學校、買單的是家長、體驗的是學生。


除非是“研發”這條線的從業人員,做政策分析、需求分析、產品策劃的需要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智學等等方面的綜合型的專業知識結構之外,其他更多的運營人員都還是商業領域的專業知識結構,比如市場、銷售、客戶服務、客戶關係管理、風險管理、項目管理等等。

對教育有熱情和理想是好的,但這種熱情和理想需要可持續性發展、需要落地、需要實踐、需要被考驗、需要被驗證。

那麼就需要你真正走入教育培訓行業,去看看這個商業世界是如何在運營“教育”的,而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圈外人、旁觀者去想象。

我希望我的這番解答,不是熄滅了你心中對教育的熱愛,以及想要成為一名教師的夢想,而是說讓我們心中這份對教育的愛,更接地氣一些,更腳踏實地一些,更堅定一些,對中國教育的現狀、中國教育市場的現狀有更實在而深入的認識。

吳蓓琦

上海佳克計算機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