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鎮鎮村扶貧項目,讓貧困戶成了家門口的“上班族”

橋頭鎮鎮村扶貧項目,讓貧困戶成了家門口的“上班族”

4月初,經區橋頭鎮一片春耕繁忙景象。在橋頭鎮澗北村的康嘉園農業生態示範園裡,數十名村民正在農業大棚裡忙著鬆土、澆水、收摘蔬菜。受益於這一村社共建扶貧項目,澗北村10多戶貧困戶解決了生計問題,過上了紅火日子。

桥头镇镇村扶贫项目,让贫困户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

4月1日一大早,迎著朝陽,69歲的澗北村村民梁可勤離開家門,朝村子東南的康嘉園農業生態示範園走去,那裡是他平時打工的地方。鬆土、澆水、覆蓋地膜……進了大棚,梁可勤和夥伴們一時也沒閒下來,“地裡的活計不等人,這兩天溫度上來了,光照好,適合春耕輪作。”自示範園復工以來,梁可勤和夥伴們加班加點清理早春蔬菜種植區,準備在露天作物大規模上市前收割最後一批大棚綠色蔬菜。

桥头镇镇村扶贫项目,让贫困户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

澗北村是橋頭鎮所轄的5個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之一。2015年,橋頭鎮黨委、政府與威海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積極對接,聯繫其下屬企業威海市康嘉園農產品有限公司到澗北村建立農業生態示範園。如今,示範園已發展成為集採摘園、水塘垂釣園、果園和民宿於一體的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綜合體,為澗北村的百姓提供了民宿衛生打掃、廚房幫廚、大棚種植等多種崗位。“主要是工作時間靈活,有的貧困戶長年在這裡幹,一年能拿到兩三萬多塊錢的工錢。”說起村社共建扶助貧困戶的成果,威海市康嘉園農產品有限公司經理王鵬言語間充滿了自豪。

桥头镇镇村扶贫项目,让贫困户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

梁可勤是扶貧項目受益貧困戶之一。老兩口之前靠種地的收入和國家補助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自打村裡建起了示範園,面向周邊村莊招工,他就進了園區打工,手頭比過去寬裕多了。“以前因為年紀大,太遠的地方去不了,很難找到合適的活兒。這裡離家近,幹一天能掙80塊錢,想趁著能幹的時候多攢點錢,一開工我就過來了。”梁可勤說。

不只梁可勤,澗北村的很多村民都選擇到示範園打工,有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新選擇。“目前,固定在示範園打工的貧困戶有六七人,加上農忙時節打短工的,有10多人。”澗北村會計梁顯春介紹,這個扶貧項目給村裡帶來了租金收入,也提供了脫貧保障。村民和貧困戶有了房屋出租和打工的收入,改變了一些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幫他們增加了脫貧信心,是扶貧更扶志的好項目。

桥头镇镇村扶贫项目,让贫困户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

近年來,橋頭鎮接連引進了康嘉園農業生態示範園、“巾園巧織”創業項目、光伏發電產業等多個扶貧項目。這些產業扶貧、精準扶貧項目的背後是橋頭鎮黨委、政府決勝脫貧攻堅的堅定決心和對貧困戶的拳拳之心。通過危房改造、靚居工程雙管齊下確保住房安全,改造設施保證安全飲水,推進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和養老保障,不斷提高貧困戶生活質量,橋頭鎮的貧困戶得到了物質精神雙重保障,奔向美好生活的藍圖正在一步一步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