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五虎将都有谁?

蜀汉有后五虎将或五小虎吗?当然没有。

其实蜀汉也没有“五虎将”,只是世人因《三国志·蜀书》中关、张、马、黄、赵五人传记在同一篇,都以武功卓著,名显一时,故合称五人为蜀汉“五虎上将”。

蜀汉后五虎将都有谁?

就像《三国志·魏书》中,陈寿将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左将军(升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合传,称“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是后人将这五人合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无论魏蜀,他们能合称五虎将或五子良将,主要是因为同传,而能够同传,也说明在写史的人心目中他们能力相当,能够比肩匹配。

他们在官职上大体不相上下,但也并不是完美的匹配。比如曹魏的五子良将,就没有后将军朱灵、文聘、曹洪,而朱灵“名亚晃等,至后将军”,朱灵事迹较多但没有单独立传,只是简短一段文字附在五子良将传后,也算同传了。

刘备汉中称王时,蜀汉五虎将有前、左、右、后四方将军,职位相当,而赵云只为翊军将军,属于杂号将军。赵云在刘禅朝职位最高时为镇东将军,而与赵云同时的中军师后将军刘琰却没能进入五虎之列。因为赵云的军功是有目共睹,又是刘备亲信,只是职位不显,而刘琰虽然“班位每亚李严”,但属于文官,“不豫国政,但领兵千馀,随丞相亮讽议而已”,后来还因为老婆和刘禅的绯闻惨遭弃市。镇北将军魏延也比赵云职位高,但魏延后期作死,不可能与关张同传,只能与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杨仪等政治犯同列。

蜀汉后五虎将都有谁?


五虎将要具备哪些条件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说明同列五虎将有诸多要素:一是不能有政治问题(李严、魏延、刘琰等不符合);二是要职位大体相当,但又不是完全靠职位匹配;三是政治可靠的腹心宿将,军功卓著,职位低一点也没关系(比如赵云);四是不能偏重文官(李严属于文官系统);五是丞相一级的大将军不宜入列(蒋琬、费祎、姜维不应入列);六是要在同一世代,不能隔代同列(黄忠年龄虽大,但勇立功名与关张在同一世代)。

综合网上意见,蜀汉后五虎将有这样几个版本:

魏延、姜维、廖化、王平、邓芝;

张嶷、张苞、王平、马岱、廖化;

王平、张嶷、张翼、马忠、廖化;

句扶、王平、马忠、张翼、邓芝;

蜀汉后五虎将都有谁?

我们再以上面列出的条件来筛选,看看哪些人符合后五虎将的要求?

先看职位,蜀汉历任前将军有关羽、李严、袁綝、邓芝、胡济;历任左将军有马超、吴懿、向朗、句扶、郭循;历任右将军有张飞、诸葛亮(自贬)、高翔、辅匡、阎宇;历任后将军有黄忠、刘琰、吴班、刘邕、宗预、姜维(自贬)、张表。

职位次于四方将军的有辅汉将军,李严、张裔、姜维曾任此职;镇东将军,赵云在刘禅朝由征南将军(后来与尚书令同名的刘巴也曾任此职)升镇东将军,后来自贬镇军将军(陈祇也曾任此职);镇南将军,辅匡;镇北将军,魏延;征西将军,陈到、姜维;征北将军,申耽、黄权都降魏。

职位高于四方将军的有镇西大将军姜维、胡济,镇北大将军王平,镇南大将军马忠、张翼,镇军大将军宗预,征西大将魏延、张翼、宗预。还有位比三公的大将军(蒋琬、费祎、姜维)、骠骑将军(马超、吴班、李严、胡济)、车骑将军(张飞、吴懿、刘琰、邓芝、夏侯霸、张翼、廖化)、卫将军(姜维、诸葛瞻)。

其中张飞儿子张苞早夭,排除;魏延、郭循有政治问题,排除;姜维,延熙十九年(256年),被升为大将军之前可以入列五虎将;文官系统的诸葛亮、李严、刘琰、向朗、张裔、宗预、辅匡、刘邕都可以排除,其中李严、刘琰还有政治问题。

如果单纯排列一个后五虎将其实意义不大,比如将姜维和王平、廖化排在一起肯定不合适,姜维贵为大将军,王平和廖化著立功名时间差距太大,时人称“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华阳国志》),也可见代际不同,应前后分开并称。因此,按世代同辈,参照职官接替和军功德行,把五虎将分为几代更为合适。

关、张、马、黄、赵为第一代“五虎将”,而“后五虎将”可以再细分成几代。

第二代五虎将:吴懿、高翔、吴班、李恢、陈到;

第三代五虎将:姜维、邓芝、马忠、王平、句扶;

第四代五虎将:

胡济、夏侯霸、张翼、廖化、张嶷。

蜀汉后五虎将都有谁?


第二代五虎将

前将军袁綝有望跻身第二代五虎将,只是没留下传记事迹,也不知道属于文官还是武将,所以这里没有列入。

吴懿(又作吴壹)、吴班兄弟是刘备吴皇后兄长,他们二人能入列五虎将不仅仅是因为皇亲国戚的身份。吴懿与魏延在阳溪战役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升任左将军,又都督汉中,迁升车骑将军,领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王平在汉中是他的副手,后来又代他督汉中。

吴班以豪爽侠义著称,常亚于兄长吴懿,作为伐吴先锋参加猇亭之战,后来升为后将军。据《汉晋春秋》,吴班曾与魏延、高翔大破司马懿,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吴班官至骠骑将军,封绵竹侯。吴氏兄弟二人虽然没有单独立传,但以军功论,足以列入五虎将。

高翔(又作高详、高祥)官至右将军,也事迹不详,曾随刘备参与汉中争夺战,阳平之战中败于曹魏名将徐晃,马谡失街亭时,高翔屯柳城,败于名将郭淮。从高翔经历看,也算刘备诸葛亮的宿将,虽然两败,但败于名将,后来又与吴班、魏延大破司马懿,也算一时英杰。高翔职位介于吴懿、吴班之间,位列五虎将毫无问题。

蜀汉后五虎将都有谁?

李恢是蜀汉第二任庲降都督,在王平之前任安汉将军。首任庲降都督邓方都未列入第一代五虎将,为什么李恢可以列入第二代五虎将?第一代五虎将名将如云,邓方在大后方,战略地位不高,而诸葛亮兵分三路平定南中叛乱,李恢、马忠各领一路,“南土平定,(李)恢军功居多”,进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陈寿评价他,“显名发迹,遇其时也。”所以有资格列入第二代五虎将。

陈到以忠勇著称,是刘备帐下白毦兵统领,诸葛亮称赞白毦兵为“西方上兵”。陈到名位常亚于赵云,杨戏《季汉辅臣赞》也将他与赵云并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陈到官至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官位不及四方将军,与赵云类似,可以列入五虎将。

第三代五虎将

姜维军功不必多说,击败魏前将军郭淮、魏右将军夏侯霸,俘虏郭循,斩杀讨蜀护军徐质,大败雍州刺史王经,在位列大将军之前,列入五虎将是合适的。

蜀汉后五虎将都有谁?

邓芝履历更像文官,但也治戎事。蜀汉伐吴失败后,邓芝出使东吴,深得孙权赏识,“和合二国,唯有邓芝”。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北伐,曾随赵云作为疑兵佯攻郿城,吸引曹真主力,马谡街亭之败后,赵云、邓芝箕谷疑兵也暴露,但不致大败。又率军平定涪陵叛乱,将军二十余年,历任前将军、车骑将军,只服姜维一人。

蜀汉后五虎将都有谁?

马忠(曾名狐笃,后复姓改名),夷陵之战后,刘备见到马忠,对他大嘉赞赏,“虽亡黄权,复得狐笃”。马忠先后平息牂牁郡朱褒叛乱和汶山郡叛羌。南夷反叛时,张翼搞不定,朝廷改换马忠上马,为第四任庲降都督,斩刘胄,平南土,功劳至大。马忠处民夷之间,又恢复越巂郡,作为庲降都督,前任张翼和继任者张表、阎宇都不及他。马忠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去世后蛮夷为他立庙祭祀。

王平作为汉中争夺战中的魏国降将,从牙门将升至镇北大将军,军功卓著。马谡不听王平之言,街亭大败。王平坚守不动,魏国名将张郃两次遇上他都不能取胜。《华阳国志》称,王平“号为飞军,所向无前”。延熙七年(公元244年),又曾出谋划策,捍拒曹爽十万大军。史称“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蜀汉后五虎将都有谁?

王平确实一代悍将,却被后世看不起,觉得他不过是小角色。这是因为王平是个纯粹的粗人,大字不识几个,遭后世读书人鄙视,容易被忽视。王平也因文盲身份自卑,性情多疑,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也常看轻自己。其实王平还不是一般的文盲,史载他“口授作书,皆有意理”,让别人读书给他听,他都能理解书中大义,往往论说起来能得其要旨。

句扶与王平并称, 事迹不详,但史载他忠勇宽厚,数有战功,功名爵位常亚于王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时人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王平能入第三代五虎将,句扶也可并列。

第四代五虎将

胡济历任前将军、镇西大将军,官至右骠骑将军。胡济年轻时在诸葛亮帐下,数有谏止,诸葛亮将他与徐庶、董和、崔州平相提并论。胡济继王平督汉中军事,他的黑历史是与姜维相约会师上邽,却失期未至,使姜维北伐惨败。蜀汉后期,胡济位至右骠骑将军,也是一时人物。

蜀汉后五虎将都有谁?

夏侯霸远来归国,又与张飞沾亲带故,得到后主厚待和重用,死后得谥。在魏时他已是右将军,直接与姜维对抗不落下风;归蜀后官至车骑将军,多次跟随姜维北伐,出狄道,在洮西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杀敌数万。可比第一代五虎将中的马超。

张翼曾跟随张云参加汉水之战,继李恢为第三任庲降都督,不得南夷人心,官至左车骑将军。在朝堂上只有他敢与姜维论争,反对姜维北伐,认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虽然与姜维关系不和,但姜维常带着他北伐,他也能以大局为重。洮西大败王经,张翼曾劝姜维穷寇莫追,姜维不听,终无功而返。后来张翼同姜维一同死于“钟会之乱”。

蜀汉后五虎将都有谁?

廖化(本名廖淳)以果敢刚烈著称,官至右车骑将军,和张翼并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为前将军关羽主簿,被吴军抓住后诈死归蜀。曾射杀郭淮部下广魏太守王赟,击败南安太守游奕。预见姜维以少伐多,必自食恶果。蜀汉灭亡后,被迁往洛阳,于中途病逝。俗语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也是蜀汉后期一虎将,将就凑合。

张嶷在诸葛亮北伐时平定广汉贼寇,保证了北伐军资输送。张嶷和王平一样从牙门将做起,常年跟随马忠南征,讨平南中四郡。张嶷讨抚西南夷各部落,汶山郡羌、牂牁郡和兴古郡獠种、越巂郡叟夷、北徼捉马、苏祁、汉嘉郡旄牛夷等都被他降服,又复开越巂郡,旄牛道,获盐铁之利。

蜀汉后五虎将都有谁?

张嶷官职不高,可能因为讨抚蛮夷不比北境硬仗,后来张嶷随姜维北伐,遇魏将徐质,杀敌数倍,临阵战死,也不能简单怀疑张嶷能力,毕竟当时张嶷是带病上阵,他的风湿固疾已经到了要依靠拐杖支撑才能站立的地步。南夷人得知张嶷战死,无不悲泣,为他立庙祭祀。张嶷官至荡寇将军,关羽、张辽、张郃都曾任此职,虽然同赵云的翊军将军一样属于杂号将军,不及四方将军,但论功德资历同样足以入列五虎将。

后期的右将军阎宇“宿有功幹,於事精勤”,驻守蜀吴边境,还有心代替姜维大将军之职,也应该是一时猛将。魏伐蜀时,阎宇受召西还后淹没史海。手下副将罗宪抵御孙吴,保全永安,入晋后官至冠军将军,死后追封为安南将军,谥号“烈”侯。奈何阎宇与宦官黄皓勾结,不得入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