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兰生门,不得不锄”那些被刘备废掉的人才(下)


“芳兰生门,不得不锄”那些被刘备废掉的人才(下)

之前讲了暗弱宽柔的刘璋比刘备是差远了,但偏有士大夫愿意跟随刘璋,刘备再能收买人心,却不能让他们效死力。


芳兰生门,纵你再有才,不能为我所用,以仁爱宽怀著称的刘备和以法持平的诸葛亮也容不下你。

张裕、张任、郑度、杜微,四人都是刘璋帐下从事,刘备入蜀后,他们要么死杠刘备,要么隐居不出。接下来讲的几人,虽然归顺了刘备,却也是心不甘情不愿,不能尽死力,而且在刘备称帝这样重大的事件中,他们还大胆地持反对意见,被刘备用废也不足为怪。

三人反对刘备称帝,一人被杀鸡儆猴

5、雍茂

被杀鸡儆猴的就是可怜的雍茂。

据裴注引《零陵先贤传》记载,雍茂是刘备主簿,属机要秘书。刘备在蜀时,四方英才引颈观望,希望他能挽汉室于将倾,讨伐曹丕。尚书令刘巴觉得益州一隅,疆域狭窄,刘备不应急于称帝,而应该缓一缓,招徕天下反曹英雄,如果刘备也跟着曹丕称帝,会伤了天下人的心。

雍茂和刘巴意见一致,他们就斗胆直谏了。

但刘备称帝之心已决,又有诸葛亮为首的肱骨近臣支持劝进,两三人有不同意见也算正常,终不能扭转局面,刘备却因此怀恨在心,后来找了个借口把雍茂杀掉了。

张裕、雍茂二人之死,何其相似,都是触犯逆鳞,就被刘备记恨,尔后找借口除之而后快。张裕平日嘴上出言不逊,也反映了他对刘备并未真心臣服。雍茂反对称帝,绝不是小事一桩,如果他自己稍有让刘备爱惜的才能,其实也不至于死。

反对刘备称帝的还有刘巴和费诗,而雍茂偏偏被祭旗,也有他才智不及别人,很容易被替代的缘故。

“芳兰生门,不得不锄”那些被刘备废掉的人才(下)

6、刘巴

刘巴(字子初)的能力强,史书上吹的人多,他也的确露了一手,显示其能耐。

刘备攻下成都,任由士兵瓜分府库财宝,结果导致军费不足,刘巴献策铸造以一当百的钱币成功平定物价,几个月就使得官家府库充实。

因此,虽然刘备各种看不惯刘巴,但还是能容忍他。他对诸葛亮怎么说的?刘巴才智绝人,只有我才能用他,其他人早就不能忍他了。

诸葛亮也称赞他,“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刘巴是真看不起刘备,大概觉得刘备出身低微,卖草鞋的人怎么能统率他这样的俊才。

他本意是像跟着曹操干一番事业,只是无奈没能完成曹操交给他的任务。曹操让他招降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结果被刘备捷足先登,他只得远逃交阯。之后他想借道益州北上,又被爱惜人才的刘璋截留。

即便与刘璋相比,刘巴也不愿意跟随刘备,毕竟刘璋和自己都是官二代、官三代,一时俊秀。刘巴劝刘璋不要接纳刘备,称刘备“入必为害”。刘璋没听,亲自迎接刘备入蜀,刘巴又劝刘璋不要让刘备北上讨伐张鲁,否则将“放虎于山林”。

“芳兰生门,不得不锄”那些被刘备废掉的人才(下)

刘巴同样也看不起刘备的兄弟张飞,觉得和他多说一个字都丢人。诸葛亮劝他应该稍稍屈尊,他却说,“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和一个丘八有什么好说的!这就是一个高士的傲骨。

但刘备称帝,刘巴一生都只能囿于蜀汉了,他的傲骨也不得不低头。

多次与刘备作对,又贬损张飞,关键是还不识时务地带头反对刘备称帝,不是他确实无可替代,刘备早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刘巴自知是不得已归附刘备,刘备也知道,“其欲还北,假道于此,岂欲成孤事邪?”面对现实,前有雍茂被杀的惨剧,刘巴还是很惧怕被猜疑,平日在朝只恭默守静,退朝则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诸葛亮都自愧不如的刘巴,除了帮刘备掠夺百姓财富充实财库,辅助诸葛亮等人制定蜀科法律,再就是写了不少刘备即位时的文诰策命,真看不出他展现了多大能耐。他不愿尽心尽力,也算是被刘备用废了。

7、费诗

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人。和前面几人不一样,他早有投靠刘备之心。刘备攻绵竹时,作为绵竹令,他率先举城投降。

刘备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关羽与老将黄忠不熟,又耻于与老兵为伍,不肯受官。费诗奉命而来,把关羽一顿夸赞后,又劝关羽没必要计较官阶爵禄。他对关羽说,我只是奉命授官,如果你不接受,我回去复命就是,只是担心你会后悔。关羽听后幡然醒悟。

“芳兰生门,不得不锄”那些被刘备废掉的人才(下)

刘备称帝时,费诗是第三个持反对意见的人,他认为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不得人心。因此忤逆刘备,被贬官。后来他又劝诸葛亮不要与反复无常的孟达通信,诸葛亮终不采纳。诸葛亮虽然写信诱降孟达成功,但又犹豫不决,觉得孟达诚心不足,当司马懿进攻孟达时,也没有出兵相救。其实诸葛亮可以再次招降孟达,费诗的建议实不可取。

蒋琬秉政后,率性直言的费诗也没能得到重用,只做了谏议大夫这类闲散无用之官,和他的才能完全不匹配,好在善终于家。

题外话:刘备称帝是明智之举

晋人司马彪写的《零陵先贤传》认为,刘备急于称帝,又杀直谏的雍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四方观望之士看到刘备称帝后,都觉得刘备、曹丕不过是一丘之貉,因此人才不再归附刘备,这种认识其实很可笑。

习凿齿和裴松之都赞同刘备应当在曹丕篡汉后及时称帝,批判了当时反对称帝的人。

“芳兰生门,不得不锄”那些被刘备废掉的人才(下)

因为古代信息不畅,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时,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汉献帝被曹丕杀了。其实曹丕并没有杀刘协,反而封他为山阳公。

不管是信息闭塞造成谣言乱飞,还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造谣传谣,以此煽动天下反魏,反正在主流认为汉献帝遇害的情况,国不可一日无主,有能耐争天下的诸侯都应该立马树立旗子参与争夺正统。刘备又是皇室后裔,遭遇国丧,江山异姓,他必须迅疾自立为帝,才能接续汉家的宗庙和天下。只有这样,还忠于汉王朝的子民才会有所归依,刘备也只有拉起大旗,才能聚众讨逆。

而诸侯手下部众其实早已期盼主公登基,无论是曹操、曹丕帐下的谋臣猛将,还是孙权的江东父老,大伙儿跟着主公起事、干革命,不就是图个封侯拜相。

像夏侯惇这种心中无汉皇的人,都以做汉臣而不能做魏臣为耻。结果他没能等到曹操平蜀灭吴而后称帝,曹操先死了,他也对当初劝曹操缓称帝悔恨而死。

主公登基了,底下将领才有开国奠基的功勋,才有名正言顺的封号。如果发现主公不思进取,谁还跟着你讨平天下。诸葛亮为首的蜀汉将臣劝刘备迅疾登基,是非常正确的,刘备当仁不让也是明智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