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內向的人,更適合當領導?(深度思考)

為什麼內向的人,更適合當領導?(深度思考)

字數:2765| 預估閱讀:10分鐘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人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在和他人的相處中得到能量,而內向的人可以從獨自的思考得到能量。


當今社會,人們總是認為外向的人,要比內向的人更吃香。因為內向的人不具備能說會道的能力,在職場裡常常會失去很多機會,即使工作努力,能力再強,升職加薪也輪不上自己。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1


外向和內向是相對而言的,他們各有各的優缺點,在職場上如果從當前看外向的人好像更具有優勢,但從長遠來看內向的人才更有潛力。


因為外向的人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時讓對方開心,人緣自然而然會好,也會更快獲得同事的好感,展露鋒芒,最後贏得老闆的賞識,但是,這些並不一定代表他們以後就會比內向的人更容易成功。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成功人士中的內向性格佔比高達70%


為什麼內向的人,更適合當領導?(深度思考)

比爾·蓋茨小時候不善言談,也不喜歡與人接觸,他經常獨處,更愛一個人鑽研新技術。


為什麼內向的人,更適合當領導?(深度思考)

巴菲特也可以連續幾個小時沉浸在工作中,經常不理外界發生什麼。


而這恰恰是一種屬於他們身上特殊的力量。


因為人們都會感受到,這些領導者同時是掌舵者,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指揮別人,抑或是享受眾人目光。


他們走向這樣的位置,是因為他們走在自己認為正確的路上,是他們的使命所在。


2


內向者的職場因應之道,和早期農耕社會不同,在現代職場上,許多工作都需要和他人打交道。無論是面對公司的同事、上下級,亦或者是在外面對客戶,經常需要進入社交情境。


某些情境更是一大挑戰:


在成百上千人面前做一次公開演講;

在職場上建立自己的人脈圈子;

在領導層處理人事關係。


這都是需要與人頻繁地接觸,無論內、外向性格都極需智慧去處理的問題。


不過與其強迫內向者變成外向者,好比讓猴子學鳥飛,魚學猴子爬樹,更重要的是讓內向者發揮自身的優勢,儘可能化解劣勢,在需要拿出能量的時候,能夠迎接挑戰。


康維勒提出一套“4P”優化法,通過四個步驟幫助內向者優化自己的外在表現,來降低性格在職場上的影響,逐步發揮內向者的特質。


1、準備


通過詳盡的前期計劃,降低實行期間的變因。計劃是一個人可以靜心思考與謀劃的工作,十分符合內向者的特質。


在準備期間,我們不用急著將專案或演講稿給所有人看,但我們可以找信賴的朋友作為自己練習的聽眾。


2、展示


學習如何展示工作成果。這裡說的展示不是要讓自己變成萬人迷,而是因應工作需要,轉換成適當的外在形象。這種形象並非討好,而是“得體”。


簡言之,如果你讓內向的情緒感染到生活的全部層面,那麼生活的每個層面就會用你最難以忍受的樣子去回應你。


在工作中用專業征服他人,不然就選擇一個更能彰顯自己內向性格的專業,但在工作之餘找到空間讓自己充分恢復能量,並且積極地準備下一輪的工作所需,方能長期投入工作,而不是拿工作折磨自己。


3、推動


用學習去試探自己的極限。這裡的推動,不只是將計劃落實在具體事務上,更多的是推動自己去向外探索。


從心理諮詢的角度來說,魚不用學會如何爬樹,但它至少可以試著理解什麼是爬樹,跟其他小夥伴交流游泳與爬樹這些事。


4、練習


最後階段要有一個穩固、強化的環節,類似諮詢的流程。


練習階段可以貫穿前面三個階段,當我們在計劃、展示或推動環節碰上困難,進而逐步解決困難,找到訣竅,我們需要反覆練習好讓自己更熟悉這些訣竅,直到同樣問題對我們來說不再是問題,以至於更好地處理更棘手的挑戰。


3


性格內向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謬談。


在美國曾經一項研究中發現,性格內向的人或許結交不是很廣泛,可他們在工作上卻有著外向之人無法企及的長處,而且,在職業發展中更容易成功。


佛羅里達州總裁協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朱迪·格雷說:“所有安靜卻高效的領導者們都應該得到認可和讚揚。充滿激情、活力十足、富有魅力的領導者雖然一開始總能夠搶先贏得人心,但是他們的這些性格特點本身並不能帶來持續的發展或者有意義的改變。”


停頓和思考,還能幫助內向特質的管理者避免說錯話。在內心平靜時,內向者能夠獲取更深刻的智慧,他們會慎重地選擇正確的措辭。


而為人際交往互動做準備,是內向者會做的最好行動之一。我們經常以為自己可以在談話、演講或者面對富有挑戰性的人物時“臨場發揮”,但事實恰恰相反。


如果用與規劃項目同樣的專注力和精力,來規劃人際交往互動,你將會見證美妙的結果。壓力減輕了,應對更加自如。


4


內向特質的管理者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價值?


1、不要過於糾結團隊協作


人們聚到一起,互相分享感受和交換意見,這種經歷當然很棒。但每個人都不同,有些人習慣一個人完成工作,而不是去努力合群。對很多人來說,他們需要獨立完成工作,因為這是他們深刻思考的來源。


2、享受與自己的獨處時光,走到思維深處


我們都可以堅持去除一些障礙物,去除外界不必要的干擾,然後深入自己的大腦和思想,時不時地再深入一點。


疫情期間,世界好像忽然按下暫停鍵。在這樣的非常時期,對很多喜歡社交的人來說,是無聊是煎熬;而對另外一部分內向特質的人來說,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是一場難得的修行之旅。


3、找到屬於你的獨特優勢


內向性格是可以管理的,你可以在保持安靜、喜歡思考的同時,適應一個推崇“外向”和舞臺展示的文化。前面我們講到,內向特質的人會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莊磊老師曾分享過,內向者比起外向者,更容易成為賦能型管理者。


成功的領導者能把內向者的弱點變成優勢。


他們對待自己的內向性格,就像對待其他富有挑戰的商業問題一樣,嘗試去理解哪些行為有效果,哪些沒有。然後他們會制定出策略,並去執行這個計劃。


4、提升自信,改變傳統的評價系統


從社會學的角度,人的自信在逐步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外界的各種影響,包括中國的教育方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比如父母要求較嚴厲,即使你考到95分好成績,他們也不會誇獎鼓勵你,而是告訴你,鄰居的孩子多麼地優秀,千萬不要驕傲,還得好好努力,以後還需要怎樣怎樣…


這種從小過於苛責的成長環境,日積月累會讓小時候不善表達和舒緩壓力的內向者成為過分追求完美並缺乏自信。


人有兩套評價系統,一套是自我評價系統,另一套是他人評價系統。


未成年時,更多地依賴他人評價;

心理成熟後,更加相信自我評價。


過於在意別人想法和評價的人,自我評價系統弱小,就會顯得不夠自信,或者自信都來源於外界。內向者需要去覺察和改變這套傳統的系統,找到自信的源頭,重新樹立自己獨特的自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