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邏輯

這就是邏輯

讀完《北大邏輯課》我就一直在想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在電影《異次元駭客》中,無數虛擬人生活在這個虛擬的城市中,不知道自己其實只是網絡製造出來的一個幻影。然而有一天,主人公竟然發現了這個秘密。他的工作是製造虛擬的網絡幻境,觀察並維護著這個下層世界,他是該世界的上帝,有特權可以進入並享受它或是改變它;然而令人悲哀的,他自己其實也處於上層世界的觀察與維護中,他的製造者也可以隨意的進入並肆意改變他生活的世界,你始終還得看這個“上帝”的臉色,運氣不好的話,你也許會碰上一個“壞上帝”。

這就是邏輯

這部電影給人一種驚悚代入感,我們都認為自己都是真實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樂,有意識,有追求,有自己的生活,但其實都是生活在別人操縱的虛擬世界裡。周圍的一切,也只不過是被製作出來的幻境。縱然宇宙的無限寬廣,未知的無限探索,也許就是操控著故意給我們製造出的麻煩,讓我們把有限的時間花費在無限的探索上,以消減我們對自身存在的關注與思考。

影片讓人思考:你存在麼?你如何確定你是真實的存在?你也許只是電腦遊戲中的一個代碼,一場意外的斷電就能讓你消失,幸運的話,系統定時存了盤,你或許會在某一個昨天活過來,繼續你未完的角色扮演。

我們的生活是在做夢麼?我們醒來會是怎樣?更糟糕的是,我們的生活甚至不是一場夢,而只是夢裡的一個片段,當夢醒來我們就已不在。正如莊子夢蝶,是莊子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子,都無從得知,但都有可能。

這就是邏輯

笛卡爾宣稱的“我思故我在”是真理麼?也許“我思”也不過是人造的呢?“我思”就一定“我在”麼?當懷疑論的祖師爺笛卡爾也遭到質疑時,什麼才是真實的?

這正契合了佛教的意境。佛家講這叫輪迴。一個人這輩子沒活明白,下輩子接著活,若還是沒明白那再輪迴道下輩子接著活。但是,輪迴是隨機分配,你這輩子是一個好人,下輩子可能是一個壞人,是一頭牛抑或一頭豬。什麼時候搞明白了你這幾輩子都是在無聊的重複,然後真正放下名利虛妄,跳出輪迴之外,從此你就獲得了開掛的人生。所以佛陀都懷有悲天憫人之情,眾人都是可憐之人,都是需要救助之人,不論你是乞丐還是達官貴人,這輩子你牛的哄哄,下輩子可能就變成了哄哄的牛。

這就是邏輯

我一直懷疑佛教這套邏輯,畢竟我沒有親眼看到,親身經歷。但是眼不見不一定不為實,若是親眼得見,那必是我跳出輪迴開悟之時,這就是佛教邏輯的聰明之處,猶如二十二條軍規,永遠無法得以驗證,若要驗證就必須堅定信念,堅持信仰,堅信輪迴存在。

有時真的不相信人是由猴子變來的。那樣一種全身是毛笨頭笨腦的動物要經過怎樣複雜的演化才能變成這種聰明的人。你看人的邏輯何其聰明。失敗了,我們說失敗是成功他娘;出問題了,我們說要一分為二看問題;犯錯了,我們說要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這就是邏輯

人是如此聰明,可以把壞的說成好的,彎的說成直的,邏輯應用的爐火純青。

但是邏輯再正確,也只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正確。在操縱我們的世界裡,我們也許只是他們遊戲裡的一個程序而已。也許我們根本就不存在。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說的極好的,世界之外還有世界。

阻礙你進步的往往不是你的缺點,而是你的優點。

這似乎不合邏輯。但世事無常,上帝(假如真的存在)很頑皮,總是喜歡啃一口蘋果就扔掉,很不幸,也許你就是那隻被丟棄的蘋果,但是,從犬儒主義說,你又是幸運的,畢竟於千萬人之中上帝偏偏選中了你,狠狠給了你一口,從此變成了一隻不平凡的蘋果,雖然因為這一口你過的糟糕透頂。

這就是邏輯

我們總是喜歡追尋事情背後的真相,因為我們固執地認為凡事有果必有因,有其背後的邏輯。結果是流言飛起,對與錯,真與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給固執地邏輯找一條合理的理由。

世界上哪有那麼多邏輯,知道那麼多邏輯又有什麼用?無非就是事後給自己後悔的心理找個臺階下:假如當初應該怎樣如今就不會這樣。但是人生畢竟沒有那麼多如果。

人更多的時候是一個情緒動物,“動物決策”影響著人的決策行為,我們很多時候的決策並非準確,而受情緒影響。

有決策必有選擇,有選擇必有痛苦,凡選擇必然要承擔代價,選擇一必要放棄二。我們往往不是因為選擇了一而高興,而是放棄了二而懊惱。“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兩全其美的方法少之又少。

這就是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