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為何主宰金融世界


猶太人為何主宰金融世界

你可能聽人說過,“猶太商人打個噴嚏,世界上所有銀行都將感冒”。還有就是,“全世界的錢,裝在美國人的口袋裡;而美國人的錢,卻裝在猶太人的口袋裡”。另外,“五個猶太商人湊在一起,便能控制全球黃金市場。”這些說法當然誇張,但都是說猶太人有多厲害。

猶太人的成績單的確非常出色。全球猶太人大概有1500萬,才佔世界人口0.4%,但全球最有錢的企業家中猶太人佔比奇高。《福布斯》美國富豪榜前40名中,18名是猶太人,而1000名首富中猶太人也接近一半!財經圈中,索羅斯、洛克菲勒、羅斯柴爾德、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都是猶太裔。“二戰”以來,美聯儲主席以猶太人為主,最近三屆主席——格林斯潘、伯南克、耶倫——也都是。而20世紀的諾貝爾獎得主中,猶太人佔1/5。耶魯大學猶太人教授和學生如此之多,以至於除了基督教節日外只有猶太教節日可以請假,其他宗教節日不行!

為什麼猶太人的影響力這麼大?在過去的歷史上,猶太人怎麼會到處被驅趕,希特勒為什麼那麼痛恨猶太人?這跟我們之前談到的猶太教和基督教對聖經《申命記》中“外方人”的不同解讀有關嗎?

猶太人的非凡成就

很多人都試過解釋為什麼猶太人這麼出色,說他們好學習、好勤勞、好經商,等等。這些當然都對,但都是表面的,是更深層原因帶來的結果,而不是深層原因本身。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走回到歷史的源頭,走回到猶太教、基督教的起源。是的,需要回到這兩門宗教對《舊約全書·申命記》的不同解讀上,是那個不同的解讀帶來猶太人和基督教社會的差異!

這裡,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猶太人的歷史。他們的故事開始於公元前1500年,那時候他們的家園在現在的以色列一帶。在公元前970年,所羅門將北部的一些部落聯合一起,成立以色列王國,建立猶太人的“第一聖殿”(也叫“所羅門聖殿”),猶太教也慢慢出現。但在公元前722年,亞述國打敗以色列王國,迫使大批北方猶太人流放外地。這是猶太人流亡歷史的開始。到公元前586年,南部的猶太王國也被巴比倫(就是今天的伊拉克)攻佔,最後導致第一聖殿被異族燒燬,讓猶太民族受盡侮辱。在巴比倫的統治下,大批猶太精英被趕出家園,走到異國巴比倫。在70年後,波斯帝國趕來擊敗巴比倫,把猶太人從巴比倫手裡解放出來,然後支持猶太教的發展,幫助建造猶太人的“第二聖殿”。


猶太人為何主宰金融世界

到公元前63年,猶太人又被羅馬帝國征服,併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在羅馬帝國的統治期間,羅馬人與猶太人最大的分歧在於,前者信多神教而後者信一神教,雙方都無法接受彼此的信仰。特別是到了公元二世紀,羅馬皇帝對猶太人的宗教習俗進行嚴格限制。但很快遭到猶太人的起義反抗,在大批羅馬軍隊的鎮壓之下起義被平息,50萬左右的猶太人被殺害。從公元135年開始,羅馬軍隊嚴格禁止猶太人進入耶路撒冷城,也禁止大多數猶太人的信仰活動。雖然從巴比倫時代猶太人就開始流亡,但羅馬帝國對猶太人起義的大鎮壓,才真正迫使猶太人大規模地流亡。

應該說,如果猶太人的經歷進展到這一步,還沒有太多獨特的地方,因為在基督教成型並重新組織世界格局之前,世界上許多曾經的民族都有過亡國流浪的經歷。那麼,為什麼猶太人在那之後的經歷更獨特呢?

也是在羅馬帝國統治以色列時期,在公元一世紀的中葉,耶穌和他的門徒們在耶路撒冷發展出基督教,其教義就是耶穌和門徒們對《舊約全書》各書(包括《申命記》)內容的解釋。就跟儒家學說不只是孔子孟子兩個人發明的一樣,基督教也經歷漫長的、由多人充實的過程。基督教起初被禁止,但還是能從耶路撒冷慢慢往外傳播,組織結構也不斷嚴密完善。在公元301年成為亞美尼亞國教,319年成為喬治亞國教,公元380年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到公元四世紀,基督教基本成熟,開始規範羅馬帝國內各社會方方面面的秩序,包括私人生活和公共空間。比如,我們之前談到,基督教對《申命記》關於借貸教規的解讀是:只要不是敵人,就是兄弟,所以,幾乎不可以對任何人做有息放貸,有息放貸等同於偷盜。從公元332年開始,教會正式禁止有息放貸,違犯者死後會被打入煉獄的底層!

而在羅馬統治時期,從公元一世紀到五世紀,猶太教學者停止為聖經增加新內容,而是致力於對聖經進行生活化解釋、著書立規,包括對《申命記》的“兄弟”和“外方人”的定義:只有猶太人才是兄弟,所有其他人都是“外方人”,所以,在猶太人給幾乎任何人做放貸時,都可合法收取利息、用錢賺錢。

猶太人可以從事金融,而基督徒不可以!這個分歧是如何影響公元四世紀後的人類歷史呢?


猶太人為何主宰金融世界

基督教的興盛和猶太人的機會

在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接受基督教為國教時,猶太人佔羅馬帝國人口的10%左右,所以,有些猶太人分佈在羅馬帝國各地不奇怪,但是,大部分猶太人還是集中在今天叫伊拉克的巴比倫。可是,在基督教成為國教之後,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各地快速擴散,尤其是成為西歐各地唯一“政治正確”的宗教。隨著基督教對社會的控制組織日益嚴密,猶太教等宗教開始受到排擠。

基督教在歐洲強盛的後果之一,是把排斥有息放貸的教條成為各地的道德準則,使當地基督徒不能從事金融,因為那時期,借貸差不多是金融的全部,不能有息放貸等於不能有金融。但人們的金融需求靠誰滿足呢?特別是發生災荒時,人們需要應急金融支持,怎麼辦呢?這時候猶太人就管用了,因為他們給基督徒放貸收息,不用擔心死後入地獄。這當然是猶太人得天獨厚的優勢,讓他們在公元四世紀開始就是歐洲各地唯一能合法從事有息放貸的群體,成為歐洲未來一千多年唯一的合法銀行家,磨練金融本領,為一代代猶太人積累人力資本,並主導西方社會至今——當然這個話題我們再慢慢談。

但問題也出在此,因為雖然從普通老百姓到國王,都有金融需求,老百姓可能“年有餘但月不足”,需要“過橋貸款”,而國王又經常有戰爭融資壓力,融不到“救命錢”王朝會滅亡,等等。於是,每次從猶太人手裡借到錢時,都會感激。但還錢的時候沒有人高興。加上猶太教本來就跟基督教有別,天主教徒中流傳類似“耶穌就是猶太人殺死的”反猶言論,所以,歐洲各社會對猶太人的怨恨日積月累,開始只是厭惡,後來就變成深仇大恨,各地開始驅趕猶太人。

法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中世紀初期開始,法國居民和國王都經常得到猶太人的金融支持,但後來他們跟猶太社群的關係不斷惡化,迫害猶太人的事件時有發生。早在公元629年,國王就要求把所有不願改為基督徒的猶太人驅逐出境;後來,在1065年、1182年、1306年、1321年、1396年,法國國王分別發佈命令將猶太人驅逐出境。英國的情況類似,在猶太人被迫害兩個多世紀後,國王愛德華一世於1290年下令,將所有猶太人從英格蘭、威爾士驅逐出境,這個驅逐令一直生效到1657年。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社會,在十四到十六世紀之間都曾經多次驅趕猶太人。

猶太人被趕來趕去,每次都被迫往歐洲東部轉移,最後於1500年左右,到波蘭,後來也在俄羅斯找到相對安穩的落腳地。到1764年,全球大概有120萬左右的猶太人,大約75萬居住在波蘭和立陶宛聯邦的境內。

由此,你看到,在巴比倫和羅馬帝國佔領時期猶太人被趕出家園,不是因為對待金融的態度差別所致。但是,在基督教發展成熟,尤其是羅馬帝國接受基督教為國教之後,對有息放貸的不同教規在相當程度上造成了基督教社會對猶太人的敵意,導致中世紀早期之後歐洲國家一波波驅趕猶太人。基督教跟猶太教在其他方面也有差別,但是,借貸離人們的生活,離國王的生存距離最近,而還債的壓力是具體的、是很多人每天能感受到的,所以,兩門宗教對待有息放貸的不同立場,是造成猶太人在中世紀後期被不斷驅趕的重要起因。當然,猶太人被不斷驅散的結果,又是如何影響十六世紀以來猶太人的地位和影響力呢?我們下次再接著談。

猶太人為何主宰金融世界


今天,我們談到的第一個要點是,雖然猶太人佔世界人口才0.4%,但是,從羅斯查爾德家族到索羅斯、巴菲特、摩根,從雷曼兄弟到高盛、美聯儲等等,世界金融行業到處是猶太人的身影。我們從猶太教跟基督教對《申命記》的不同解讀,也就是對有息放貸的不同立場作了解釋。第二,從摩西於公元前八世紀寫作《申命記》開始,猶太社會先是被巴比倫驅趕、後來被羅馬帝國驅趕。但到基督教成形並被羅馬帝國接受為國教的公元四世紀,猶太人主要集中在今天的伊拉克一帶,離家園不是太遠。第三,隨著基督教成為當初羅馬帝國各地,尤其是西歐的主導性宗教,基督教對有息放貸的禁止和猶太教對有息放貸的認可,使猶太人成為歐洲社會的唯一合法金融家,這個局面持續一千多年。由此造成的結果是,歐洲人對猶太人又愛又恨,愛的是猶太人在關鍵時候雪中送炭,恨的是還錢壓力太重!於是,中世紀後半期,猶太人被不斷驅趕,使本來才120萬的猶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由此看到,不管在歐洲還是中東,人們普遍在借錢時感恩對方,而還錢時憎恨放貸人,並且到最後,只記住憎恨的感受、把感恩全忘。為什麼會這樣呢?如何糾正這種偏差?

1290年,1.6萬猶太人被趕出英國;1306年,10萬猶太人被趕出法國;1492年,20萬猶太人被趕出西班牙,等等。經過中世紀幾百年的迫害追殺和暴力驅趕,到16世紀的全球猶太人口只剩下100萬左右,一部分被趕到波蘭和立陶宛,其他的猶太人被零散地分佈在歐洲和中東的不同城市。

一個幾乎被滅絕的民族,人口只是當時中國一億多人的零頭,後來怎麼會發展壯大到主導世界呢?滄海桑田,時移俗易。世界跨入近代之後,猶太人遭遇的禍反倒變成了優勢。我們就從兩方面看後來的演變,尤其是藉助中國客家人的經歷來解釋猶太人的東山再起。


猶太人為何主宰金融世界

海洋貿易成就了猶太人

就在猶太人還被迫害、驅趕的時候,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這個所謂的“地理大發現”開啟了世界大航海時代,使世界貿易從陸路逐步轉向海路。由於海運降低運輸成本,提升貨運容量和速度,也大大延伸經濟交易的範圍與距離,這就給世界帶來持續幾個世紀的第一波全球化時期。當然,在這個時期,分散在各地的猶太人網絡和他們的職業專長就顯得特別有價值,就像人脈網絡成就了溫州商人一樣。

之前說到,由於對《申命記》的不同解讀,猶太人早就是歐洲的得天獨厚金融家,海洋貿易的崛起必然增加對金融的需求,而這正是猶太人的優勢。另外,由於猶太人是被一次次往外驅趕,每到一處,他們基本無法獲得土地,也就難以進入農業,所以,除了金融借貸業務外,猶太人只能從事商貿,比如,鑽石、黃金、香料、獸皮、菸草、奴隸等商品的運輸買賣。多個世紀積累的商貿經驗也當然成為猶太人後來的優勢。

本來,金融借貸和商貿業務當初在本地進行,跨地區的交易量有限,或者貿易距離也不是太遠。可是,在大航海時期,金融和貿易的距離被不斷拉遠,跨地區的信任網絡就變得非常重要。沒有信得過的人,跨期垮地交易就沒法做。那麼,誰具有廣泛的跨國信任網絡、關係網絡呢?

在大航海時代之前,猶太人已經受苦受難兩千多年,他們失去共同的家園,又到處被一起驅趕,這些經歷大大強化了猶太人的共同紐帶,使他們之間的認同和信任是其他民族難以比的。即使到今天,不管走到哪裡,也不管以前是否相識,猶太人之間的信任和兄弟情誼仍然是獨特的。從這個意義講,猶太人過去被不斷驅散,卻意外地把猶太人的信任網絡鋪開到歐洲與中東的各城市。

所以,猶太人的金融與商貿人力資本,加上他們的跨地區信任紐帶,讓作為世界性散居民族的猶太人比誰都更能在跨國貿易中唱主角。他們在跨國交流、殖民擴張乃至世界體系的形成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就不奇怪。


猶太人為何主宰金融世界

在中世紀,猶太人是歐洲各地的金融家與貿易商,這本身就不斷增加基督教社會對他們的妒忌和憎恨,但是,由憎恨引發的迫害又反過來強化猶太人之間的信任紐帶,讓他們更具有跨國貿易優勢。從16世紀開始,部分猶太人離開地中海和西北歐的港口城市,跨越大西洋,來到巴西、墨西哥、秘魯等西班牙與葡萄牙的美洲殖民地,之後又擴展到荷蘭、英國、法國在美洲的殖民地,持續擴大連接新舊大陸的貿易與金融交易網絡,從羅馬、威尼斯、米蘭、阿姆斯特丹、倫敦、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波爾多,到紐約、波士頓、蘇里南、庫拉索、巴巴多斯、牙買加、聖保羅等,到處是猶太人的關係網,強化他們從事金融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便利。這是他們在全球化初期的顯著優勢。

客家人的經歷

那麼,如何理解猶太人兩千多年的苦難造就了他們後來的輝煌呢?怎麼解釋猶太人讀書者眾,諾貝爾獎得主多這個事實呢?


猶太人為何主宰金融世界

我們可以用離我們更近的客家人故事來回答,因為在相當程度上客家人的經歷跟猶太人非常相似。客家人的祖先都是從中原逃難來到南方的,都是正宗漢族人,在海內外的商界、學界和政界都不乏成功的客家人。

中國歷史上有過幾次逃難南方的大遷徙。第一次是在公元4世紀的西晉“五胡亂華”時期。當時,西晉首都洛陽淪陷,部分中原居民為了避難,逃往閩粵贛邊區。接下來,由於南北對峙,有更多中原人南遷。那段時期大約有九十幾萬北方人南移,是第一波客家人。

第二波南遷發生在中唐至“五代十國”時期。先是唐代“安史之亂”,給北方百姓帶來災難,迫使很多人南逃。到唐末黃巢起義以及“五代十國”時期,戰爭不斷,大批中原人又被迫南逃。在那次長達兩百年的時間裡,南逃的難民數超過第一波,在100萬以上。

第三波南遷發生在1127年北宋淪陷之後。當時,為了對抗遼國,宋朝軍隊於1121年跟金人聯合進攻遼軍,並於1125年勝利。但緊接著,金人掉轉箭頭,改為攻打宋王朝。兩年後北宋淪陷,迫使趙家南逃,一同逃命的有500萬左右的中原老百姓,分別奔向粵、閩、湘、贛、浙等地方。後來的明末清初戰亂、太平天國內戰,也進一步導致客家人流散,包括“湖廣填四川”,甚至一些客家人遷往南亞,有的被作為勞工運往馬來西亞、美國、巴拿馬、巴西等地。

當然,並不是所有南遷的漢族人都是客家人,只有閩粵贛系和源自這一系的人才是。據統計,今天在國內生活的客家人超過5000萬人,佔漢族人口5%。在國外,大概還有1000萬客家人分佈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你看到,客家人祖先因逃難而離開家園,不是因為宗教或者種族歧視被驅趕。那為什麼他們的經歷跟猶太人類似呢?

2015年香港科技大學白營的博士論文可以幫助我們回答這個問題。白營博士發現,當年北宋淪陷之後的大逃難中,北方難民落戶人數比較多的地區(也就是,後來客家人比較多的州府),2000年時的人均GDP和夜晚燈光明亮程度都更高,平均受教育程度也高。為什麼將近900年前的難民在南方各地的分佈對今天這些地區的收入高低還有顯著影響呢?為了找到答案,白營花幾年時間收集資料,結果發現,這跟明朝朱元璋重用科舉考試選拔官員的決策關係很大。你知道,明清時期科舉考試是普通人最主要的升官發財、出人頭地的途徑,客家人比當地人更有必要在科舉考試中勝出。

就像我的湖南茶陵老家一樣,除非能證明你的某位祖先是從我們村裡出去的,你現在要回來認祖,否則,傳統中國農村是不會允許一個外方人到村裡擁有土地並且世世代代落戶的。你待幾天或幾個月,可以;但是,如果待更久,村裡老百姓會組織起來把你趕走;你如果不走,就會動用暴力。這就是為什麼客家人一般被趕到沒人要的山上,而且即使在不適合耕種或居住的山上,客家人經常被驅趕,導致客家和當地人之間的血腥械鬥。19世紀中期,廣東發生的最著名土客大械鬥打死近100萬人。其他地方的小械鬥就不勝列舉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客家人不僅一般住在高山上,而且通過修建碉堡式的土樓,用於防衛。


猶太人為何主宰金融世界

客家人怎麼才能讓當地人接受、獲得安居樂業的永久權利呢?他們很快發現,讓子孫讀書、考中舉人進士是唯一的出路。一旦家裡、族裡有人中舉做官,客家人就不用擔心受到當地人的武力威脅了。而且,既然客家人難以得到耕地,也不得不重視教育和想法往外經商、出洋。至少從明朝初期開始,客家人就更重視子孫讀書。長此以往,在客家人比較多的地區,私塾數量、教育水平和人力資本都會更高,那裡出來的成功人才和富商會更多。

基於同樣的原因,兩千多年裡被不斷驅趕的猶太人,只有通過讀書和經商置業出人頭地,來獲得社會地位和安居樂業的機會。結果是,到今天,在美國和西歐,猶太人口雖然不多,但不僅能主宰金融世界,而且還在學界、思想界和政界實力非凡。

今天我們談到,第一,猶太教和基督教對《申命記》中“外方人”的不同解讀,導致中世紀後半期裡猶太人被到處驅趕。這些遭遇強化了猶太人之間的認同和信任紐帶,而不斷被驅散又把人口不多的猶太人網絡擴展到歐洲和中東各地。第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開啟海洋貿易的全球化新時代。但是,長距離貿易和金融交易又需要跨區域的信任網絡的支撐,這就給猶太人帶來特別的發展機會——驅趕形成的跨國紐帶成為猶太人的優勢。最後,兩千多年的流散歷史迫使猶太人注重人力資本的培養和積累。他們在現代的成功可以從客家人的經歷去理解。當初客家人作為外方人逃難到新地方,難有安居權利,也被不斷武力驅趕。為獲得社會地位與居住權,客家人只好逼迫子孫讀書,在科舉考試中勝出。長此以往,客家人多的地區教育就發達,人力資本突出,導致這些地區今天收入更高、教育水平突出。猶太人的成功也是早期壓力所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