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居镇:非遗技艺“编”出脱贫路

近日,东营区龙居镇龙西村贾针工艺品厂手工编织车间内,村民杨丽丽正在教授张爱芹手工编织新款布艺收纳盒。龙居镇通过实施非遗技艺“帮妇助残”项目和乡村能人带动战略,帮助留守妇女、低保户、残疾人等群体实现脱贫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龙居镇:非遗技艺“编”出脱贫路

“龙居草柳编是项非遗技艺,咱们工艺品厂就是依托这个群众基础建成的。”据龙居镇龙西村贾针工艺品厂厂长贾针介绍,龙居草柳编传承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当时人们就善用黄河杞柳的柳条编织生活用品。上世纪60年代,龙居辖区内有5家柳编厂,分布在麻湾片区各地,产品远销日本、美国。但自从8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改善,草柳编产品销售市场逐年缩减,草柳编技艺曾面临失传的境地。

龙居镇:非遗技艺“编”出脱贫路

为了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龙居镇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扶持龙居镇草柳编等非遗匠人“重振旗鼓”。如今在龙居镇,已有近千位草柳编手艺人重拾技艺,也有更多的手工艺品电商加入其中。他们通过开发草柳编的新材料、新编法、新用途,涌现出诸多衍生产品,从而拓展龙居草柳编的新市场。

龙居镇:非遗技艺“编”出脱贫路

“我们与周边地区的收购商开展订单合作,用草柳编的老技艺编织一些时兴的家居日用品,除了草柳编,还生产藤编、绳编、条编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做大做强这个非遗产业,不仅让我们的老手艺焕发青春,还带动了留守妇女、残疾人、贫苦户等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就业。”贾针不仅是厂长,更担起了非遗传承助力精准扶贫的重任。

不仅如此,龙居草柳编产业还带动了东营区内杞柳培育、种植的发展。龙居镇生家村、庄子村,史口镇东寨村,六户镇东辛集村等近十个村成立了杞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村集体未利用地发展杞柳种植,为村集体经济振兴和村民致富增收带来了新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