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迎来巨大变革与发展机遇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现代职业教育是一种大职业教育,包括中职、高职教育和各种职业培训。方向已定,贵在行动,重在落实。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做强做优中等职业教育,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打好基础。

中职教育:迎来巨大变革与发展机遇

中职教育发展又添助推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开辟了宽广的空间。《方案》要求“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省级统筹,建好办好一批县域职教中心,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个地(市、州、盟)原则上至少建设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指导各地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科学配置并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资源。

新的历史机遇摆在我们面前,新的形势和任务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中等职业教育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战略;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切实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特殊作用,为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做出贡献;必须坚持“大职业”教育观,以就业为目标,开拓与企业相融合的更广阔的途径;必须创新办学模式和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产学合一和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开创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重点方向必须尽快向农村转移

据了解,全国共有1.2万余所中职学校、1200多所高职学校,年招生总规模近1100万人,在校生近3100万人,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改善了劳动力结构,拓展了服务领域,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尽管如此,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 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10年累计需转移农村人口1亿以上。目前,我省的制造业、服务业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很多岗位都使用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而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没有经过任何职业训练。在这种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转移到农村,将有很大市场。

2020年,我国继续稳定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其中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将达到百分之六十人以上。由此可见,在当前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面向农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更紧迫,更艰巨。

因此,要统筹规划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要改造、重组和整合现有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区域职教资源的优化组合。通过政策支持和鼓励引进企业、社会团体合作,形成多元办学格局。按照政府统筹,多元投入,校企共建,市场运作的思路明确责任,齐抓共管,放活办学主体,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使职业学校发展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中职教育:迎来巨大变革与发展机遇

好的环境既是导向也是保证

制度建设是根本。在制度建设上,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把抓好中等职业教育与促进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共同推进的机制。

政策措施是关键。要把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等职业教育才发展有明确的目标。要进一步做好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就业准入制度的衔接。要进一步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严格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等劳动用工制度。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推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劳动力市场紧密结合,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使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够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舆论宣传是导向。要加强宣传教育,改变那种认为不上普通高中或普通大学就成不了人才的片面认识。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人才观,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作用,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就业的突出贡献,大力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风尚,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同样是培养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社会共识。

办学体制和模式改革最为迫切

“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这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新道路。要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与改革的进程,调整结构,理顺关系,规范管理。要科学调整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对部分学校规模小、专业设置重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学校,从有利于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结构优化、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出发,打破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状,采取扩、并、撤等措施,积极推进职业学校的重组和集体化发展。要理顺各类学校的管理关系,进行办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的水平和效益,把中等职业教育做优、做强、做大。

中职教育:迎来巨大变革与发展机遇

“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这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的新道路,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支持和引进社会资源与社会力量参与中等职业教育建设。积极探索股份制、承办制、政府与企业联合办学等多种办学体制的改革,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在股份制上做好文章,逐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

学校品牌和特色建设已成必然趋势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落实到中职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中职学校要围绕市场需要和学校实际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做到学校有品牌、管理有特点、教师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创出“名牌产品”。

中职学校建设发展,关键还是教师队伍。要建设一支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名师,才能创名校,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有高质量的学生,才能扩大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学校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教师队伍素质的较量。

中职学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优势专业和特色课程建设。要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根据本校的优势,确定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优势专业就是教学质量高,师资力量强,学生择业易的专业。学校的生命力在于“产品”是否能得到社会认可和欢迎。如果学校有了优势专业,就可生产出“名牌产品”、“特色产品”。有了一流的教师和有特长的学生,学校才有自己的特色。

中职教育:迎来巨大变革与发展机遇

中职学校还要建设好现代化教学设施。现代化的教育更需要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没有现代化建设设施,就很难培养出现代化的学生,学校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强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只要创出了品牌和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