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級學術刊物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最原始毒株普遍存在於美國有新的鐵證,連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這幾天,有兩件事是可以連起來一起看的。

首先,一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為何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接著,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ANS)上一篇針對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發現病毒其實來自美國。

一、

英國《自然》雜誌道歉了

作為一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此前,該雜誌曾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

英國《自然》雜誌的道歉首先於4月7日,以英文社評的方式發佈在官方網站上。4月8日,同樣的內容發佈於《自然》雜誌海外社交賬號上。4月9日,《自然》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又發佈了中文翻譯版本。

世界頂級學術刊物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連續三天,國內外三次發聲,這一世界著名科學期刊以此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這篇題為《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的文章開宗明義地指出,世界衛生組織2月將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時,曾委婉地提醒在新聞報道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

而其中就“包括《自然》雜誌”。

“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文內這樣寫道。

為什麼要道歉?文章援引傳染病和流行病學家的話表示,歷史表明,大流行會導致一些群體被汙名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所有人都要謹言慎行。

二、

最原始毒株普遍存在於美國

最近,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ANS)上一篇針對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發現,目前全球感染的新冠病毒實際上並非是同一種,而是變異分化成A、B、C三種類型,並且這三種類型的病毒在全球分佈範圍不同。

世界頂級學術刊物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研究人員通過繪製2019年12月至今年3月新冠病毒的基因發展史,發現了上述三種不同但又密切相關的病毒類型;然後通過在全球範圍內收集的160份感染樣本發現了不同類型的新冠病毒在全球傳播的軌跡。

讓人比較意外的是,A型,也就是最原始的毒株,被認為是從蝙蝠傳播到人類中的新冠病毒“祖先”,在美國最為普遍。研究發現有三分之二的美國樣本感染A型病毒,但其中受感染的患者大多數來自西海岸,而非紐約。

B型,也就是被認為是經過A型在中國變異而來的,則在東亞最為普遍。在93個感染B型的樣本中,除19個外,其他全部分佈在中國或與中國鄰近的亞洲國家。具體來看,武漢樣本為22個,中國東部及其他地區為31個,與中國鄰近的亞洲國家發現21個。

關於B型為何在中國最為普遍的原因還沒找到答案,但研究人員猜測可能是由於B型最能攻擊中國人免疫力,因此不需要變異。

C型,也就是被認為是由B型衍生而來,在中國大陸樣本中不存在,但卻在歐洲非常普遍。研究人員認為它可能是通過新加坡傳播的。

研究人員認為,為了精準攻擊不同人群的免疫系統,新冠病毒正在不斷髮生變異。

三、

為何紐約感染病毒的情況與美國西海岸不同

兩項研究給出了答案。

世界頂級學術刊物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據位於紐約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和紐約大學醫學院分別進行的最新基因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早在2月中旬就開始在紐約地區傳播,也就是說,在紐約第一個確診病例出現前的幾周,主要是來自歐洲的旅行者帶來了這種病毒,而不是來自亞洲的旅行者。

研究指出,並非所有紐約的病毒樣本都來源於歐洲。其中一些來自美國西海岸,一些與亞洲直接相關。這表明紐約的疫情有許多傳播鏈。

四、

真相更進一步

溯源——來自劍橋大學團隊的研究發現,目前新冠病毒從基因角度分析有三類;

世界頂級學術刊物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原始病毒(A)廣泛存在於美國和澳大利亞,而武漢只有少量;

中國和東亞流行的是其變種(B) ,而B並沒有傳播到歐洲等地區;

進一步的變種(C) 先流行於新加坡,再傳至意大利,現流行於整個歐洲。

其中:B類病毒的傳染性弱於C類。這個結果或者解釋了為何歐洲死亡率遠高於中國甚至武漢,而最初的爆發就來自新加坡1月初那場國際會議。由此可以明顯看出美國人到武漢傳播A演變成了B,又去歐洲傳播A演變成了C。中國的B並沒有傳播出去歐美。

(圖片來源:論文《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