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隊真的讓日本人聞風喪膽嗎?

薇薇cherry

都是為了宣傳的需要,砍過排骨的朋友都知道,不是什麼刀都能砍的。現在最垃圾的地條鋼放到民國都是好鋼,大刀隊的刀砍兩下刀刃就捲了,真正發揮作用的是手槍。

1933年日軍進攻喜峰口,前線總指揮張自忠與日軍鏖戰數日。雙方裝備差距實在太差,致使陣地丟失,要想奪回陣地就只能出奇制勝。

夜襲日軍的500名大刀隊壯士全部是趙登禹從西北軍手槍隊裡挑選的。他們奮戰一夜擊斃日軍一千多人,同時得益於兄弟部隊配合才重新奪回喜峰口,這個勝利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

抗戰中頻繁出現白刃戰是因為中、日兩國都窮,沒有槍只能來冷兵器。日軍雖然矮,但伙食好、訓練好,抗戰初期一個日軍可以對陣多箇中國軍人。

日本人和美國人打仗時也喜歡拼刺刀,但美國人很快就發現根本沒必要和他們肉搏。有手槍就行了,而且美軍也計算過平均開不到七槍戰鬥就結束了。

所以說,西北軍夜襲日軍發揮最大作用的應該是手槍而不是大刀。後來媒體刻意宣傳大刀隊,完全是為了給全國人民以信心。中國人雖然裝備差,但只要有必勝的信念和頑強的鬥志就不會滅亡。

這一點日本也是一樣的,他們從日俄戰爭時就開始強調“精神萬能”“白兵萬能”,用此來鼓勵士兵用刻苦訓練和百發百中的槍法來彌補裝備上的劣勢。

還有一點,日軍可能會估計中國軍隊的夜襲,但絕對到不了“聞風喪膽”的程度。很多抗日將領的回憶錄中都說,抗戰初期日軍非常驕橫,基本上是指哪打哪。誇大宣傳不過是為了配合當時形勢罷了。


史料不輯

我們常說的大刀隊一般指的是抗戰時期國民革命軍第29軍大刀隊,第29軍大刀隊在抗戰早期特別是長城抗戰中非常有名,正如題中所言,可以說是讓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

第29軍原屬馮玉祥的西北軍,中原大戰後被國民政府整編,駐守華北一帶。第29軍裝備比較落後,大部分士兵用的都是“漢陽造”步槍,戰鬥力不強。29軍高級將領趙登禹是山東曹州(今菏澤)人,曹州民風強悍,民間流行“大刀會”,趙登禹本人也善用大刀,他向軍長宋哲元提出在軍中組建大刀隊的建議。

宋哲元對趙登禹的建議非常贊同,他命令手下購置鑌鐵,找來鐵匠,為每名士兵打造大刀一口,並請武師來軍中傳授刀法。這種大刀屬於典型的砍刀,由刀身、刀柄和護手等幾部分組成,刀長近1米,重約3斤左右。29軍官兵人人都有一個大揹包,他們將大刀插進皮鞘,捆在揹包中,與敵人遭遇時,能夠非常方便、自如地抽插大刀,與敵近身搏鬥。知名媒體人崔永元在其主編的《我的抗戰》中這樣寫道:

1933年,二十九軍在長城喜峰口夜襲日軍,肉搏戰中,將士們手中的大刀砍死日軍五百餘人。從那以後,二十九軍的將士們就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而他們手中的大刀,也成了二十九軍的標誌。

二十九軍很多老兵都說,在二十九軍中,刀法最厲害的當屬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同時他也是殺死日寇人數最多的。“他是刀砍和槍打併用,別人殺三十個,他可以殺三百個。”當時作為二十九軍一三二師特務團工兵營戰士的張可宗,現在說起趙登禹師長,還滿是崇敬。

據原29軍老兵回憶,與日寇近身搏鬥時,他們一般都是雙手握大片刀,刀尖朝下,日本人刺刀刺過來的那一剎那,他們用刀背用力向上挑開刺刀,此時大刀在敵人頭部上方,刀刃向下,於是順勢劈下,一刀就可將鬼子劈為兩半——從這個角度看,大刀略勝刺刀一籌。

1937年7月,第29軍在盧溝橋打響了抗戰第一槍,作曲家麥新根據29軍大刀隊的抗戰事蹟創作了歌曲《大刀進行曲》,隨即流傳全國,大刀隊的英雄故事也隨著這首歌曲流傳至今。


民國年間那些事

今天對大刀和刺刀兩種武器的研究已經很清楚的表明,在雙方兵源素質相近的情況下,大刀對刺刀完全佔不到任何優勢,即使是一名武藝高強的大刀手在一名只受過基本刺殺的普通士兵面前也佔不到什麼便宜。事實上,如果大刀真的像影視作品或者戰時宣傳那樣能夠對日軍造成重大的傷亡,那麼現在應當會有一些史料記載當時日軍的反應,比如“中國軍隊善用大刀各部小心提放”之類的表述,然而這些證據的缺失也表明了大刀還達不到讓日本人“聞風喪膽”的程度。

今天我們對大刀的神化主要是基於一場戰鬥——喜峰口之戰,這場戰鬥既不是決定性的會戰,也沒有打出懸殊的交換比,夜襲敵營的大刀隊在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依然付出了傷亡四百餘人,但擊斃(傷)了日軍四百餘人。由於喜峰口大捷是九一八事變以後中國軍隊對抗日軍的首場大捷,對於提振中國軍民的抗日情緒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被大加宣傳,包括膾炙人口的《大刀進行曲》也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我們當然不能否認大刀精神的重要性,但如果以此作為證據證明大刀是一種優於刺刀的武器就有點夜郎自大了。

歷史上,中國軍隊的確廣泛裝備了大刀,但這僅僅是中國軍隊缺乏武器裝備的體現而已。連槍都無法做到大批量生產,想要裝備統一制式的刺刀更是天方夜譚了。大刀,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種類似現在的多功能刺刀的戰術配備,主要作用並非直接殺敵。


強武堂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愛國的同胞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當年那首令人熱血澎湃的《大刀進行曲》,鼓勵著優秀的中華兒女,勇敢地奔赴戰場,誓死保衛大中華,絕不當亡國奴。

國軍29路軍,在長城喜峰口之戰中,夜襲鬼子兵營,用手榴彈、大砍刀,儘管打得鬼子死傷慘重,但雙方死傷幾乎相當。

29路軍是趁夜偷襲,但最終結果,雙方死傷旗鼓相當,說明了當時日軍的戰鬥力在國軍之上,這是毫無疑問的。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國軍或八路軍、新四軍的大刀厲害,還是日軍步兵三八大蓋的槍刺厲害,這確實的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現在,可以撇開愛國主義,從純軍事角度來看,作為論壇軍迷,個人來分析一下。

熱兵器時代,29路軍為何要成立大刀隊,反其道而行之,操起冷兵器來對敵作戰,蓋應日軍步兵單兵作戰素養要普遍高於國軍,尤其是槍法和拼刺,在戰鬥中29路佔不到任何便宜。

29路軍成了敢死隊,用大刀和手榴彈趁夜襲擊日軍營地,給日軍以打擊,為此,還專門請來了民間的武術高手,發明了一套專剋日軍刺刀的刀法,所以在肉搏中不至於被日軍刺殺,才有了防守和進攻的手段。

但實戰證明,國內軍民的大刀,並未形成對日軍步兵的優勢,缺乏刀法訓練的士兵,在肉搏時,大都成了三八刺刀下的英雄,為國壯烈犧牲。

抗戰劇中,手舞大刀的中國軍人包括平民,殺得日軍片甲不留,但那都是東陽拍攝基地製造出來的效果,離現實相去甚遠。

那麼現實中,到底是大刀片,還是裝上刺刀的步槍,在肉搏中厲害呢?其實,解放軍的實踐已經給出了答案,所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話是有道理的。

解放軍曾做過測驗,不管是團隊作戰,還是一對一單挑,其最終結果,那就是手持刺刀槍的戰士,基本上完勝手提大刀的戰士,測試中,拿大刀的戰士全軍覆沒了。

儘管抗戰時,中國與日本水火不融,今天卻有機會心平氣和地來探討究竟是大刀片厲害,還是日軍的刺刀厲害,答案已經很明瞭,那就是裝上刺刀的步槍,在肉搏格鬥拼刺中,基本上完勝大刀。

當然,不排除民間有武術高手,憑藉手中的大刀,將與其對壘的日軍砍死,但那是特殊案例,不具備普遍意義。

2018年2月22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大刀,這個古老的兵器,在中國已經使用了幾千年,在古老的戰場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成為優秀的殺人利器。

在近代,它本應退出歷史,躺在博物館裡,向人們展示它曾經去過的作用。

但在20世紀上半期,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隨著科技高度的發達,工業已完成現代化,其殺人武器,也自然是現代化。

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就是利用現代化的殺人武器,一路打進中國。

無奈的中國,實在是落後,要不是落後,那小日本,他怎能打進中國?

但中國人民抵禦外強的精神,卻是浩然長存。

在禦敵的戰場上,由於缺槍少彈,中國軍隊,自然也包括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只好把這本應躺在歷史博物館的古老的兵器拿出來,用大無畏的精神,同使用洋槍快炮的日本侵略者拼死一搏,在快槍快炮面前,中國軍人,確實是一排排的倒下,但是手持大刀的中國軍人,以大無畏的精神衝入敵陣,揮舞著大刀,向敵人的頭上砍去。

題主 的出題,不知是在質疑中國軍人的精神?還是在質疑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

我曾經在河北某縣的一個村子裡,看到過一口在殺敵戰場上使用過的大刀,請不要誤解他們私藏管制刀具,這是他們村民集體收藏的文物。

刀的主人告訴我,這把刀,是他們先輩 在抗日戰爭時期自行打造的,這種刀的材質,完全沒法和今天的優質鋼材相比,簡直就是鑄鐵一般,其重量在7.5公斤左右,沒有刀刃,完全靠人的力氣掄起來看殺敵人。

但使用這種兵器,要有一套的刀法,否則無法使用這種兵器 ,與敵人搏鬥。

刀的主人告訴我,那個時期他們村子裡好多人,拿著這種大刀,在戰場上與日寇搏鬥。

在肉搏戰中,日本兵的刺刀確實是很靈活,中國軍人沒有被槍彈打倒的, 便掄起大刀,朝日本兵砍去。

由於大刀的重量遠遠的高於日本兵的刺刀,日本兵不敢硬碰,否則日本兵的刺刀就要連槍帶刀的被打飛,剩下的就是智慧與勇敢,中國的軍人,都是農民出身,有的是力氣,而又有一套自己的使用方法。

兩軍相遇勇者勝,在與日本兵肉搏戰中,並不是中國人的大刀,讓日本兵害怕,而是中國軍人的精神,讓日本兵膽戰心驚,聞風喪膽。

誰有快槍洋炮,還使用這種古老的兵器呀,真是無奈之舉。

我希望質疑大刀隊的人,到革命博物館,去參觀一下。


趙志軍001

我們就以電視劇《亮劍》來舉個例吧。在電視劇《亮劍》中,只要是有名有號的的猛人,都喜歡用大刀當兵器。

李雲龍一出場,就是提著雪亮的大刀片子殺鬼子。

張大彪出身大刀隊,在觀摩團一戰中,單挑兩名對手,刀落人倒,霸氣四溢。

孔捷在李家坡之戰中帶罪立功,一把大刀上下翻滾,匹練似的刀光,殺得對手為之膽寒。

就連和尚,也是隨身揹著一把大刀片子!

獨立團裝備大刀,似乎符合了人們心中的固有印象。只要一提起抗戰,就必提大刀,“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讓國人為之振奮。

的確,在冷兵器時代,大刀一直是主戰兵器,在戰場上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但是進入近代,火藥武器開始制霸戰場。

尤其是自動槍械的出現,讓大刀長矛等冷兵器徹底退出了戰場。

以抗戰時期中日雙方的實力對比來看,日軍在裝備上、火力上佔有明顯優勢!大刀唯一的作用就是接觸之後的白刃戰。再無他用。

那麼,如果僅僅就大刀這種兵器本身來說,在白刃戰中到底如何呢?與當時日軍普遍裝備的刺刀相比,到底哪個厲害呢?鬼子到底怕不怕大刀?

首先,一寸長一寸強,刺刀有攻擊距離的優勢,對於一個受過嚴格刺殺訓練的人來說,那一刺的速度與威力,決不是大刀可以比擬的。

高高揚起再砍下的大刀,如何抵擋那迅猛的突刺?突刺技法緊湊、簡潔,那電光石火的一刺,甚至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中槍了!刺殺,絕不是大開大合的大刀所能比的。

大刀能不能對付刺刀,能!但是需要更嚴格的訓練,訓練週期更長,成本更高。同樣的訓練條件下,刺刀的刺殺顯然更為合算和迅速。

在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獨立團的訓練場上,戰士們訓練的什麼?刺殺技術而不是大刀術!如果大刀比刺刀猛,難道李雲龍傻?直接訓練大刀好了!不然豈不是脫褲子放屁?

在殘酷的戰場上,只有國恨家仇,只有你死我活,任何花哨的技法,都是拿戰士的生命在開玩笑。

部隊在研究戰法時,曾經在同等條件下搞過大刀和刺刀的對抗,大刀完敗。

那麼,日本人怕大刀嗎?想多了。一開始可能猝不及防,稍微適應之後,大刀對刺刀,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取得一點戰果。

大刀往往是夜戰、偷襲等場合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在面對面的戰場上,沒有任何優勢。

在抗戰初期使用大刀,並不是大刀多厲害,而是槍彈缺乏,即使是刺刀,也無法大規模裝備。

刺刀的生產技術要求較高,對材料的熱處理、鑄造、精度等,達不到標準。

刺刀結構看起來簡單,卻離不開完整的軍工產業鏈在支持。

而大刀生產起來就簡單地多了,生產工藝要求沒有那麼高,鐵匠鋪子就能打,長、寬、重量、材質差一點也一樣能用。到了抗戰後期,我們的武器裝備不斷升級,大刀慢慢地退出了戰場。

戰爭勝負不能唯武器論,但是沒有強大的軍工產業,就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所以,如於敏、黃旭華被稱為國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那些用著簡陋的武器,以血肉之軀與侵略者浴血廝殺的先烈!

大國之盾,既要靠手中之“刀”,更要靠心中之“刀”!

日寇更怕是,是我們永不屈服、敢於抗爭、無懼強敵的大國之刀!


脂肪故事

大刀在抗戰中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並不是影視劇裡宣傳的那麼傳神。

大刀被軍隊大量裝備的歷史背景:

大刀是在辛亥革命後軍閥割據時期,各地軍閥為了解決槍支不足的問題而打造了各式的大刀用於應急的武器。在貧瘠落後的西北,大刀被各軍閥部隊大量裝備,幾乎是人手一把,在日常的訓練中也是必修課。

在實戰中,大刀其實是遜於日本武士刀和刺刀的,兩方面的分析。

  1. 大刀的長度短於日本武士刀和安裝在三八步槍的刺刀。

大刀厚實,威力猛,但不夠靈活,日本武士刀和裝在槍上的刺刀卻能靈活揮刺。所以從結構上來比較,大刀不敵武士刀和刺刀。

2.從中日兩國軍人訓練素質的角度來說,大刀遜於日本武士刀和刺刀。

大刀雖說是中國軍隊的標配,但軍隊缺乏專業的訓練,而日軍從小就接受軍國主義的教育及訓練,不管是從整體還是單兵素養上都優於中國軍隊。


綜上分析,大刀遜於日本武士刀和裝備在三八步槍的刺刀,沒有影視劇裡讓日軍聞風喪膽的那麼傳神。

沒有讓日軍聞風喪膽並不能削弱大刀在抗戰中發揮的輝煌表現,盧溝橋對戰時,日軍給士兵的脖子上套了一個鐵圍脖參加戰鬥,就是因為很多日軍在和中國軍人肉搏時被砍脖子砍怕了,足以可見中國軍隊的大刀給日軍形成的威懾力。


幸福是簡單

自封的優點往往是把自己推向了火坑。

如果大刀隊能讓日本人聞風喪膽,十四年就不存在了。從很多角度看,武術與冷兵器就是清朝後期被捱打的象徵。

喜峰口斃敵一千多人是抗戰初期中國軍人的驕傲,大刀隊是揚國人的志氣與氣魄,埋沒槍的用途就是激勵軍民上下壯志凌雲。但一仗過後,還是大面積國土淪陷。

所以,大刀隊把日本人砍的人頭滿天飛的“神話”聽起來讓人熱血上湧,但要視為一種精神,不要覺得當時日本人真尿褲子了。就像抗日神劇,那是在鬧。


驍勇34

你想想一大堆拿著大砍刀的人衝過來,你要是槍沒有子彈了,你害怕不害怕?所以,主要是氣勢!

近些年的影視作品不斷向人們傳輸日本人喜歡拼刺刀,以此征服他們所謂的東亞病夫。

實際上,日本人會那麼迂腐嗎?有槍不用,用刺刀?醒醒吧,老鐵,戰爭是一件最殘酷的事情,沒有之一,在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能殺兩個,就絕對不殺一個,戰場上的人,都是半個身子埋到土裡的人,誰願意冒風險去拼刺刀,跟你講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什麼時候會跟你拼刺刀,就是你彈盡糧絕了,剩幾個人了,而且士兵瘦弱,也沒有勁,這時候上來找找存在感會跟你拼刺刀。

拼刺刀,其實是我們愛乾的事,為什麼?因為在戰場上彈藥不足的一方,經常是我們,武器沒有人先進,沒有人打的遠,打的準,打的快,勁也沒有人大,再加上丹藥的不足,所以,武器裝備上是呈現代差的,比如人家是三代步槍了,我們還是第一代步槍,如果拼刺刀的話,刺刀即使比大刀厲害,能厲害到哪去?

這麼解釋吧,兩個裝備三八大蓋的中國士兵,絕對幹不過一個裝備日軍槍械的士兵,但是,兩個拿大砍刀的中國士兵幹一個拿刺刀的日本士兵絕對跟玩一樣的。

那麼,二戰中日軍到底怕不怕中國的大刀隊。

我的答案是,看大刀隊離他們的遠近程度,如果遠的話,肯定不怕,如果衝上來了,跟你近戰肉搏了,而且人數數倍於你,就那個氣勢,就問你怕不怕。


史論縱橫

說到大刀隊我們是不是想起來當年盧溝橋喜峰口的西北軍29軍大刀英勇的戰士們呢?還有曾經聽過的大刀進行曲呢?說起大刀隊其實還有個稱呼就是手槍隊,其實在與日軍拼大刀的時候29軍的戰士則是一手大刀一手手槍,手槍就是我們影視劇中經常看到的毛瑟c96手槍,也叫盒子炮 說到了配置我們自然明白日軍肉搏戰是退彈的也有說是關保險,總之他槍是不好使了而29軍大刀隊則可以用大刀砍手槍射擊了,我為刀俎日軍魚肉啊。


說到29軍會不會讓日軍膽寒我想說那肯定的了,喜峰口一戰29軍一戰成名裝備落後的29軍殲敵五千餘人,日軍戰後描述特別害怕29軍的中國士兵 因為喜峰口日軍增援部隊進到駐地發現帳篷裡一地都是人頭,而29軍戰士則描述當年小鬼子睡在火炕上(東北睡覺的地方)兩個戰士從頭砍到尾頭掉了一地屍身則在炕上後來日軍在脖子上加上了鐵環來保護自己的頭顱,想一想是多麼的害怕29軍的部隊。

喜峰口長城抗戰到七七事變,可以說日軍吃盡了29軍的苦頭,日軍戰鬥力強悍特別是肉搏戰而日軍手持的38步槍本來就長加上刺刀將近一米七相當長矛,而中國的大刀短一些但是29軍深得民心有不少習武者隨軍教刀法。

有了民間高手的指點,加上29軍弟兄們抗戰的熱情成功阻擋日軍一次又一次的挑釁進攻,29軍是真真正正的打怕了日軍但是在29軍撤出北平之後就在沒有一支部隊可以用大刀來虐小日本鬼子了,近代解放軍做過實驗刺刀完勝大刀但是在29軍年前日軍顯得菜了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