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到底是不是中國人後裔?

寂寞的紅酒

首先印第安人不是一個民族,印第安人是對除因紐特人(又稱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統稱,並非單指某一個民族或種族。印第安人分佈於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國。他們所說的語言有上百種。

雖然被稱為美洲土著,但這是相對於地理大發現之後來到美洲的歐洲白人殖民者而言,其實印第安人最初來自亞洲,屬於黃色人種。早在1590年法國學者阿科斯塔就提出最早的印第安人是從亞洲通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大陸的亞洲人。但能否以此認為印第安人就是中國人的後裔呢?恐怕很牽強——因為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和今天中國所在的這塊土地是息息相關的,但不能將二者等同起來,否則豈止是印第安人,全世界黃色人種都可以認定為中國後裔——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日本、韓國、越南這樣狹小的島嶼、半島顯然不可能承載一個獨立人種的進化誕生,那麼黃色人種聚居的大陸地區不就是中國嗎?問題是在這塊土地上繁衍過的所有民族乃至更早的元謀人、北京人等等是否都能視為現代中國人的直系祖先呢?由這塊土地遷徙出去的民族是否都能視為中國後裔呢?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未曾斷絕的歷史文化傳承,可在五千年前這塊土地上早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事實上印第安人遷徙到美洲是發生在大約距今20000年前到15000年前左右的冰淇時代,因為白令海峽被凍結成冰原才使當時航海技術並不發達的印第安人得以遷徙到美洲。而隨著冰原的消融,海峽重新將美洲和亞洲隔絕開來,印第安人無法再返回亞洲,就只能留在美洲生活。也就是說最初印第安人的祖先遷徙到美洲時中華民族尚未形成,充其量可以說印第安人和現代中國人是由具有親緣關係的遠古民族繁衍出來的不同分支,相當於遠房表親,談不上誰是誰的後裔。加之數千年來各自在不同的大陸上經歷了不同的繁衍進化歷程,其實彼此之間的親緣關係已相當疏離。

那麼在中華民族形成之後有沒有中國後裔遷徙到美洲並融入到印第安人之中呢?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現代海洋漂流學說已經證明:用一個比較大的木筏裝上足夠的食品和淡水可以漂流一年以上,漂流的地區可以由中國東南沿海一直到達南美、北美。澳大利亞、非洲以及整個太平洋各群島。菲律賓、北婆羅洲、夏威夷、新西蘭、厄瓜多爾......世界各地陸陸續續有十三個地區發現了源自中國的有段石錛。考古界據此推斷:上古先民從中國東南沿海逐島漂航,一直到達了拉丁美洲西岸。英國人梅德赫斯特在翻譯中國古典文獻《尚書》時提出周武王伐滅殷紂王時可能有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風,被吹到美洲。這樣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不然就無法解釋印第安人在遙遠的美洲居然也使用著源自中國的有段石錛。在墨西哥古代奧爾格克人文化中間學者們發現他們的甬道圖案與殷人的極為相似;一些印第安陶器上的饕餮紋和雲香紋,與商周時代中國鐘鼎上的圖紋相似;另外印第安人與古中國人的語言、語音高逼真、雷同性相似。這些也都間接證明:印第安人與古中國人具有相似性,但這種相似性能否證明所有印第安人都是中國後裔呢?殷人渡海是完全可能的,但以當時的生產力和航海技術而言:真正到達美洲的殷人會有多少呢?至於印第安文明中出現的和中國古文明的相似性也並非什麼難以理解之事——任何文明都有自己的特長,來到美洲的中華遠古先民必然會帶來一部分先進的生產力和文明,經過和當地人的融合這些先進的生產力和文明是有可能擴散開來的。

總之印第安人和中華先民同樣誕生於東亞大陸上具有親緣關係的民族,同屬黃色人種,文明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單純以這種文化淵源把某某地方人說成是中國人後裔是一種自大和不科學嚴謹的說法——如果是這樣全世界的民族在交流融合中都可能出現文明的相似性:埃及人能否以瑪雅金字塔作為印第安人是埃及後裔的證據?我們有一個鄰國最愛全世界到處找別的國家和自己具有的文化相似性,然後公然以世界文明起源地自居,可其實自己的文化都是剽竊自我中華。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古印第安人生活在北美。不過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古中國人是他們的祖先,而越來越多的證據也證明,印第安人確確實實就是中國人的後裔。

印第安人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民族,在今天仍然固守著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過著簡樸的生活。亞馬孫流域是印第安人的繁衍棲息地之一。中國科考隊亞馬孫漂流探險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考察印第安人生活與環境保護,考察不同種族之間對待特種動植物的文化與習俗,考察人文習俗與特種動植物的保護、生存與繁衍之間的關係。在近年來對於印第安人的起源研究中,有專家提出印第安人的祖先就是中國人,該說法引起了很大爭議。

印第安人是黃種人,其祖先在亞洲大陸,這被多數人所認同。近代考古又發現,古代印第安文明與中國殷商文明有諸多相似之處,引起人們關注,有學者甚至認為印第安人是殷人後裔,是中國移民的後代。但是這種觀點並不被主流認可。印第安人到底來自何方?

現在的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大多認為,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從其他地方遷移而來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是“歐洲移民說”。此說認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從歐洲大陸向北經冰島和格陵蘭島進人美洲的,也有人認為,歐洲人是通過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

二是“南太平洋島嶼說”。此說認為亞洲人經過南太平洋的島嶼,逐步移入美洲。當然,也有人認為,是本來就生活在太平洋群島上的波利尼西亞人通過南太平洋島嶼進入美洲的。

三是“非洲移民說”。此說認為非洲黑人,特別是努比亞人、馬里人,都有可能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

四是“白令海峽說”。此說認為是蒙古人種的亞洲人、在4萬年和1.8萬年前,通過白令海峽結冰的“走廊”,從阿拉斯加進入美洲大陸的。

有學者認為印第安人是我國華北人後裔。

第四種法影響很大,贊同者也最多。在這種說法的基礎上,我國的學者提出“華北人說”,用引人注目的證據,論證了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中國人。持這種觀點比較有名的是學者王大有,他出版了一套叢書叫《中華大道文庫》,其中一些篇章詳細地論述了所謂“中華先民開拓美洲”的觀點。他認為美洲先民是“中華人種”,美洲文明是距今一萬年到三千年內不同時期的中華移民所創造的。

證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97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發現了一具3000年前的石錨,經過對岩石樣本的化驗,確認這種岩石只在我國臺灣海峽附近有,而美洲沒有。於是美國學者墨里亞蒂就把有關資料和岩石樣本寄給我國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賈蘭坡,要求中國學者參與研究。賈老又把資料轉給我國水運史專家房仲甫,房先生經過研究後認為:“殷人航渡三千年”。

1953年,美國考古學家在墨西哥奧爾梅克遺址的祭祀中心發現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王大有認為是殷商文字,並破譯解讀出來,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嚳、簡狄、多婦、契、相土、王亥、上甲等。另外祭祀的習俗也和東夷人相同。

王大有解讀印第安人的問候語“YINDIAN”(被哥倫布當作indian)為“殷地安”即“殷地安陽”,猶言“家鄉好”;解讀印第安人傳說中的“HOSI王”為殷末軍事統帥攸侯喜;解讀“IN-FUBU”(墨西哥印第安人)為“殷福布”,其居住地“CHI-HUAHUA”為“羲華華”(伏羲、羲和之羲,華夏之華);解讀“in-ca”(古秘魯土著人)為“殷家”;解讀“hopi”(美國亞利桑那州印第安人)為“赫胥”(我國上古氏族);解讀“Na Dene”(加拿大西海岸土著)為“大地灣”(甘肅秦安縣的伏羲遺址)等等。

這種觀點爭議很大,在主流並未承認。學者認為這種觀點實際反映了“一元論”和“多元論”的不同視角。實際上,這種關於文明的起源的談論,反映了“一元論”和“多元論”的不同視角。

大多數人是贊同“多元論”的。近代西方某些學者宣揚一種“傳播論”,即文明是由一箇中心發散傳播開的,這就是一種“一元論”。

在這些人的考證下,上古中國人、中國文明都是外來的,德國人凱什爾認為源於埃及,斷定中國人是古埃及人的苗裔,理由是中國和埃及的象形文字有許多相似之處;法國人拉克伯裡認為源於巴比倫,理由是《尚書》中的“百姓”是巴比倫巴克族(BAK)的轉音,所以漢族是巴克族的後裔,日本人白河次郎、國府仲德更列舉了中國與巴比倫在文字、信仰、傳說、政治制度等方面有70條相似之處,以支持漢族源於巴比倫的說法;另外還有認為源於印度、中亞細亞、土耳其等等的。這些觀點的荒謬顯而易見。不能僅僅由兩種文明的共性斷定兩者之間有父子關係,更不能進而以兩種文明的“父子關係”斷定相關的兩個人群有血緣關係。就世界範圍而言,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

大約是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紂,紂是商朝的最後一個 國王。

當時的紂王,正率大軍,征伐位於今山東省的“人方國”,大獲全勝,然後,匆匆地趕回安陽過年。正月初二,武王兵臨城下,而他的大軍還在返回的途中,他不得不驅使大批的奴隸、俘虜和平民應戰,結果大敗,紂王自焚而死。

武王死後,紂王的兒子武庚謀反,企圖復國,周公進行了第二次東征,武庚戰死,叛亂平定,殷人見覆國無望,只好紛紛出逃。

殷人到底逃到哪兒去了呢?有的學者認為;就是美洲。

早在1939年,中國學者陳志良就提出了殷人逃美的斷想。70年代,香港學者衛聚賢在《中國古代美洲交通考》中撰文說,殷人亡國後,逃亡到了美洲,公元前656年,齊桓公曾到阿拉斯加的科達克島去尋找美洲虎皮,後來,殷人後裔曾派人回到中原,帶回六隻美洲特有的蜂鳥。蜂鳥體小而美麗,是唯一在飛行中可停可退的鳥。《左傳僖公十六年》中載“六鷁退飛過宋都”,這幾隻退飛的“鷁”既不是中原的特產,也不是古人的夢幻,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前的 2136年,殷人的後裔就帶回了足以在中原炫耀的美洲蜂鳥。

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還發現了美洲文化和中國文化的許多相似之處。

例如金字塔,墨西哥的金字塔與埃及的金字塔,僅僅只是“錐”形相似,而“稜”狀全非。“錐”、“稜”全似的則只有中國的“金字塔”。

我國山東曲阜的少昊,陝西十數座漢皇陵,特別是吉林集安縣的正方錐形體“將軍墳”,與墨西哥“金字塔”的形狀、大小、石室結構以及築為單數的石階相比,如出一人之手。其中,以少昊陵為最古,陵頂有廟,石築臺階,儼然是一座墨酉哥“金字塔”。

還有,中國人崇尚龍,被稱為“龍的傳人”。龍的圖像最早出現於3000年前的商代,而3000年前的墨西哥奧爾梅克文化中,甚至在美洲其他印第安人中,也出現了鑲嵌著龍狀的石刻和龍蛇交尾的圖像。

另外,我國古代傳說,伏羲、女媧兄妹婚配,以傳人類;古代的墨西哥的一些民族,主要由祭司來管理,他是天神的化身,另一個女祭司,則是他的妹妹和妻子,她代表著地。這表明,“內婚制”在中美兩地的古代,不約而同地流傳。

遠隔重洋,滔滔萬里,中、美兩地的這些相同的文化觀念,難道僅僅是偶然的巧合嗎?然而,殷人又怎麼能渡得過那迢迢煙水呢?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一個濱海民族,綿長的海岸和煙濤迷茫的廣闊的海疆,本來就足以誘發人們無窮的遐想。

在悠久的中國歷史中,戰敗者越海而逃的事屢見不鮮:最早的出現在夏朝末年,《尚書大傳·湯誓》中說:“桀日‘國君之有也,吾聞海外有人’,與500人俱去。”那就是說商湯——殷人的祖先在戰勝夏桀的時候,就出現過五百人越海而逃的事例。

後來,秦始皇滅齊的時候,田橫也曾率領500壯士越海而逃。

殷人本來就是個航海的民族,《詩經·商頌·長髮》中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統一)。”他們管轄的範圍本來就延伸到了“海外”,到他們戰敗的時候,越海而逃就是很自然的了。

然而,他們能渡過茫茫的煙水嗎?

答案也是肯定的。

1852年,美籍華人喬治·休從廣東偕數人駕小艇8艘,就曾沿著黑潮漂至加利福尼亞州,他同他所乘坐的小艇照片,被保留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博物館裡。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美籍華人物理學教授周傳鈞博士,30多年前在他還是個漁人的時候,就曾偕同四人,不假其他動力,駕木帆船,用了63天的時間,沿黑潮暖流橫渡太平洋獲得成功。在他之前,他的一位同事的父親.也因一批木船被颱風刮向黑潮暖流,最後也漂流到了美洲。

與此同時,一批勇敢者也完成了橫渡大西洋的試驗。

一位名叫圖爾·海耶達爾的挪威旅行家,仿造古人埃及的船隻,建造了一艘紙莎草船“拉”號。1969年,他就乘坐這艘船從摩洛哥橫渡大西洋。來到了美洲沿岸的巴巴多斯島。

1981年12月,另一位勇敢的探索者,36歲的法國人克里斯蒂安·馬蒂,乘坐一艘面積只有2平方米的帶帆水上滑板,經過38天的航行,於1982年1月18日到達了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庫魯市附近。

這些勇敢的實踐,說明了跨越茫茫煙水的可能。

據考證,周公平定叛亂為秋九月,渤海、黃海、東海已開始刮北風,如果殷人此時下海,那麼北風、黑潮、西風漂流會促使他們走以下路線:舟山群島—一臺灣北部——一琉球群島——日本南部——一阿留申群島南部—一北美—一加利福尼亞——墨西哥,順風順水,簡直是一帆風順。正如沿著黑潮橫渡過太平洋的周傳鈞教授所說:“古代中國的船舶不被漂到美洲是絕對不可能的。”只要有足夠的食物、淡水和思想準備。

另外,尤卡坦半島的瑪雅人自稱是3000年前,經過“天之浮橋諸島”而來,這與殷商滅周的時代正好一致。住在支華華的殷福布人自稱是中國血統,每天見面都說:“殷地安”,意思是“殷人新地平安”。

也許,當哥倫布初次踏上這神奇的土地,見當地居民友好地向他道:“殷地安”,他便以為是“India”了。後來,哥倫布又到古巴時,他以為是中國南方某省,這個地理錯覺他至死都執迷不悟。正如美國曆史學會執行會長塞繆爾·蓋蒙所說:

“事實是,不是哥倫布發現了美洲,而是美洲人發現了哥倫布,他迷路了。”

許多考古發現令人震驚。

在奧爾梅克遺址中,曾出土過一批雕像,都是一副中國人的面孔,但卻都長頭少發,而《御覽》引《晏子春秋》:“湯,長頭而寡發”,湯,是商朝的開國國君,經著名人類學家斐文中教授解釋,它們是由“人工纏繞變形的”,這是北方沿海東夷人的風俗、至今山東半島仍有此風。

漢字在美洲不斷被發現,迄今已有59個。房仲甫先生經過潛心研究,發現美洲與中國商代文化明顯相似之處有7點:土墩、雕像、饕餮紋、祖石、虎神崇拜、“四合院”式的建築物以及與甲骨文相近的文字。墨西哥拉文塔有一處土墩遺址,是美洲最早的祭禮場所,其建築年代與內容和殷人“封禪”儀式完全一樣;秘魯查比國文明與墨西哥奧爾梅克文明都崇拜虎神,在安第斯山上的神殿裡有一座高大的半人半虎石像,和商代立雕的虎首、人身、虎爪明顯地一脈相襲;印第安人的饕餮紋與商代相同,美洲出土的一個陶器上,紋路也和中國相似。這充分寄託了殷人對迢迢煙水的特殊的懷念之情。

1975年冬,鮑勃·邁雷爾在加利福尼亞海底撈到一塊重152千克,中穿一孔的石柱,經考古學家莫里亞蒂和皮爾遜鑑定,這是一個船碇,已有二三千年的歷史,北美沿岸從未發現過此類人工石製品。1980年8月,北京大學安泰庠先生鑑定,這些“石錨”與臺灣中、東部的灰巖同屬一類,而廣州的一座東漢古墓中的陶船上,卻吊有這種石錨的仿製品,因此,它只可能是中國人遠航美洲的遺物。

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墨西哥奧爾梅克發掘出的16個玉雕和6個刻有漢字的玉圭,玉圭上的漢字現已被破譯出來。

第一塊上刻有“俎娀繭翟”。繭翟是有娀氏的長女,殷商的祖先。

第二塊上刻有“ 妣辛”,帝 高辛氏是黃帝的曾孫,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

第三塊上刻有“亞俎司多月,蚩尤多, 瞞,並 ”,是祭祀少昊, 尤,先祖多婦, 相士和王亥等人的。

第四塊上刻有“十二示土”,土即社,“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

“亞洲起源說”認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亞洲人,蒙古人型的亞洲人在4萬年和1萬8千年以前通過白令海峽的“陸橋”從阿拉斯加進入了美洲大陸。據地質學家測定,在冰川時期(公元前7—1.2萬年),亞洲東北部與美洲西北部有陸橋相連。於是,人們作了如下的假想和猜測:遠古時期,亞洲東北部的原始狩獵民族在追逐野獸或遷徙過程中,不知不覺間就往來於白令海峽兩岸,後來又從北美向南遷移,逐漸遍佈美洲大陸。

首先,古代中國人與印第安人在文化上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殷地安人與古中國人的文化高逼真、雷同性相似:

例如:在墨西哥古代奧爾梅克人文化中間,學者們發現他們的甬道圖案與殷人的極為相似;—些印第安陶器上的饕餮紋和雲香紋,與商周時代中國鐘鼎上的圖紋相似;

殷地安人與古中國人的語言、語音高逼真、雷同性相似:

在墨西哥瓦哈卡地區的印第安人中間,

1、人稱代詞“我”、“你”、“他”的發音,與古代中國人稱代詞的發音相似;

2、瑪雅語稱“人”為“鎮”或“銀”,與漢語發音接近;

3、墨西哥一些印第安人稱“花”也是“發”,發音與漢語完全相同。

據每日郵報報道:美國考古學家近日在新墨西哥州、加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多個巖壁上發現了商朝甲骨文。因為文字篆刻時間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早了2800多年,因此他認為有可能是商朝人最先發現了美洲大陸。

可以說,印第安人是中國人後裔是很有可能的。


精彩愛視界

準確來說,印第安人是華夏人後裔。我是從廣東來的美國華人,屬於漢族,但我做的基因測試結果(DNA Test) 幾乎全世界民族基因都有所以這文章的理論是成立的: 我有25%印地安人(大多數應該是商朝遺民或者徐福第二次東渡人的原因,我的印地安人基因相似才這麼高吧!雖然印地安人在一萬年前是經白令海峽進入美洲的)。我有 65%東亞人(成份包括(1)韓國人,(2)臺灣人(應該是漢族加高山族吧),(3)泰國人,(4)越南人,(5)尼泊爾人(藏族分支),(6)中國漢人。 我也有9%雅利安歐羅巴白人(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土耳其,印度,摩洛哥和卡達爾) 和1%埃塞俄比亞黑人成分 所以我認為全球的人應該全部都是從非洲出來的混血兒。


永輝君子

美國的阿拉斯加原住民,到是浙訌寧波人後裔。應西方人上阿拉斯加時,問原住民,這是什麼地方?原住民不知問什麼,就說阿拉自家。寧波人說阿拉自家就是我們自己的。從此西方人就把當地叫《阿拉斯加》


國泰民安158029822

現代DNA早就證明印第安人與中國人沒有半毛錢關係,大約2萬年前印第安人分兩次從在白令海峽的陸地橋上,從亞洲達到北美洲,並逐步擴散到全部美洲,具體過程如下:

1、在大約2萬年前,全球進入一個小冰河時期,由於海洋大量結冰導致海水量減少,海平面下降,在今天的白令海峽露出了海底,形成所謂的大陸橋,當年的來自亞洲(主要是高加索地區)的先民們從這個陸地橋進入美洲,首次進入美洲的人口不多,大約數百人,時間約在2萬年前。

2、大約9000年前,全球氣候也是很冷,白令海峽依舊非常狹窄,第二批先民或許乘坐簡單的海船抵達美洲,今天的美洲印第安人就是這兩次洲際移民的後代,隨後全球逐步變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這個時段全球洪水氾濫,這也是全球諸民族都有上古大洪水的傳說的原因,因為事實的確如此。然後美洲就從此與其它大陸與世隔絕了。

3、從上述過程即可得知,印第安人是亞洲移民,他們在亞洲時生活在高加索山脈以北,以漁獵為生,時間大約在2萬年至9000年前。

後來這批原始移民四處移動,有向西向美洲進發的就是今天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也有向東抵達今天亞洲北部的西伯利亞、蒙古草原,就是今天北方遊牧民族的祖先,其中有一部分繼續東進抵達今天的朝鮮,並有一部分越過海峽抵達日本。

4、從上面已經被DNA科學證據所確定的人類遷徙史即可得知,印第安人和當今中國人以及殷朝的古中國人沒有半毛錢關係,不僅沒關係而且年代相差久遠,大約差距10000多年至6000年,那時候連古中國的概念都還沒有。

5、從上過程也可得知,為何韓國人每天強調自己的年代久遠、歷史悠久,其實的確朝鮮半島的人類歷史的確也不短,至少不比中國內地人類史更短

6、那麼中國人的祖先究竟從何而來,DNA的客觀證據也早已給出了明確結論: 中國在黃河中上游的先民是從當今印度次大陸,從雲南入境,然後翻越青藏高原,途中有一部分留下不走了,這就是後來的藏族,另外一批人繼續北上穿過青藏高原抵達今天的黃河中上游,這就是古中國人的最早遷徙歷史,這也是為何藏族人在DNA上與漢族人相距很近的原因

但現代意義上的中國人是在歷朝歷代中,古中國人與北方遊牧民族混血後的後代,因為中國的歷史上的政權大多數帶有北方政權的影子,與北方遊牧民族關係密切。

今天的中國南方人則與北部中國人的來歷完全不同,南部中國人主要是東南亞移民的後代。


楚楚夫

之前回答過一個日本天皇是不是中國人後裔的問題。

兩個問題其實都是一樣的。首先要區別中國和中國大陸。中國作為一個政治文化實體,其歷史是五千年。而中國大陸的歷史,則和地球“同壽”。

其次,通過分子人類學來分析,這個問題很簡單。中國大陸是史前人類遷徙到日本、韓國、西伯利亞、美洲的必經之路。所以,這個問題上印第安人並不是中國人的後代。只不過印第安人的祖先在中國大陸生存過。

而印第安人的父系基因(主要是Q1,少數C3)被漢族的父系基因(O系)所驅逐。進入西伯利亞地區,而其中度過白令海峽進入美洲則被叫做印第安人。

而印第安人也不是一個民族,而是歐洲人移民美洲後對美洲原住民的統稱,其中多民族多語言遍及整個美洲,但血緣上印第安人主要是Q1和C3所以整個印第安族系差異不大。

而在中國(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日本、韓國、東南亞。很多民族雖然摻雜了一些別的基因,但主體又都是O系。所以雖然是一個族系。但血緣的地域性差異並不小。

而哪怕中國國內,各省漢族的父系基因都有大約80%以上的O,而其中核心又是60%左右的O3。但是,母系基因各地差異不小。所以各省面相還是有差異的。

只不過,不管是東亞還是印第安人。都是那三四種母系基因。所以雖然面相上差異不小,但同樣是黃種人。



淡藍色榮譽02

由於面對大海他們準備工作細緻而慎重 沒五足由一個王族率領安排數百支船珠海先沿海岸線北上到日本,在日本稍做停留後繼續北上直達白令海峽,再從白令海峽轉向東方順著大陸海岸線,知道北美洲登錄其中有一隻船隊更是一路南行直到今天的墨西哥境內才登錄,這一路上天災人禍不斷 有大量的人死在路途上, 最終安全上岸的不過有3萬人。這些人就是在美洲大陸上進去下來進一步繁衍生息成為了今天的印第安人。


史家爭鳴

印第安人跟中華民族,日本,韓國一樣,祖先都是來自光音天北斗七星紫微星龍族。祖星當時發生了叛亂,有十二隻飛船逃出降落在地球,其中七隻降落在中國,一隻降落在日本,二隻在韓國,一隻降落在美洲,一隻降落在南極。故印第安人不是中國人後裔,只是祖先來自同一星球。中華華表象什麼?看明白了嗎?


惠山靈空禪師

胡說八道東扯西拉的回答太多。人類學有定論,美洲印第安人是2-10萬年前陸陸續續從白令海峽遷徙到美洲的,大概時間和遷徙到日本時間相近。10萬年前是小冰川期終結的日子,全球溫度上升了10多度,北緯60度以上原本現代智人無法踏足的地區變得溫暖,現代智人可以獲得足夠生存的食物來源,因為當時現代智人人口膨脹了,生產力又跟不上,產生遷徙擴張人口是必然的。美國黃石公園的商朝甲骨文是現代人作假的,國外已經有報導了,美洲印第安人幾乎沒有產生像樣的文字,科技發展一直很緩慢。

商朝的時候是否有中國人遷徙到美洲,至少人類學界是沒有證據的。


ICE97983471

印第安人,不是中國人後代。中國人和印第安人有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中國人是有可能是夏商人後代,中國人的概念的產生,遠遠滯後夏商人概念。華夏族也不等同於漢族,也不等同於中國人。從廣義上講華夏族有中華民族含義。中國人是政治詞語,族是民族自然屬性。不能用國民來界定。蒙古族是跨國界的。朝鮮也是華夏族後裔,但不能叫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