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在農村可不可以進行人工養殖呢?需要什麼技術?

棒奔霸

斑鳩因為喜歡棲息在山地或平地的林區,算是一種野鳥,一直未被成功有效馴化。


斑鳩養殖需要人工搭建仿生場所,不能純人工而應該是半野生半人工養殖。而且剛開始飼養的斑鳩最好是從別人那裡買回來的種斑鳩,若是使用野外抓回來的小斑鳩馴化就比較困難。還有個方法就是讓斑鳩同鴿子一起飼養,馴化會相對容易一些。

飼養斑鳩要注意以下幾個點:

  • 1、建立場所

因為斑鳩生活在林地,所以搭建生活場所時需要架設高空網箱,並在網箱上搭個小棚,以供其避雨避陽光直射。而且需要在網箱中架設假樹做成仿生環境。

  • 2、產蛋

能孵化的蛋需要雌雄鳥交配,一般在春季或者秋季交配。若是單獨需要斑鳩蛋,可給雌鳥人工注射雌激素促其產蛋。

  • 3、雛鳥管理

雛鳥的管理是為成鳥打基礎,管理好壞決定著養殖斑鳩的經濟效益。斑鳩孵化出來後應注意保暖並給予萬分之二的高錳酸鉀溶液飲用,以預防消化道疾病。

雛鳥孵化出來後的6個小時左右開始覓食,飼餵碎米、穀子等易消化掉食物都可以,也可使用專用雛鳥飼料。


文/果然悠
圖片/來源於網絡

果然悠

問題:斑鳩肉很好吃,在農村可以進行人工養殖嗎?需要什麼技術?

老張:可以參照鴿子養殖技術進行人工養殖。


“天上斑鳩,地下驢肉”是農村的一句老話,意思是世間美味中最好吃的禽類是斑鳩,最好吃的陸地上跑的是驢肉,這句話源於斑鳩肉質新嫩、而且口感毫無肉腥味的緣故。既然斑鳩肉如此鮮美,我們吃斑鳩又不能只靠“隨緣”捕捉野斑鳩,今天老張帶給大家一個可以經常吃到斑鳩的好方法——人工飼養。

實際上目前國內已經有了斑鳩養殖的人員,並且依靠養殖斑鳩已經發了一筆,但是他們養殖的大多都是白斑鳩。而我們平時常見的則是一種褐色羽毛的火斑鳩。實際上白斑鳩咱們現實中見得少,可是在電視中看的可不少,因為白斑鳩又被稱為“魔術鴿”,很吃驚吧?那些使用魔術表演的白色“鴿子”實際上不是鴿子,而是白斑鳩!白斑鳩性格相對溫順,而且人類馴養已經多年,所以養殖技術比較成熟。但是今天所說的火斑鳩就不同了,火斑鳩是一種野性十足的鳥類,所以在養殖的時候主要靠從野外捕捉為主,捕捉到的野斑鳩可以像養鴿子一樣把它們籠養,但是記得斑鳩因為是野生的,所以籠子要比鴿子的要大一些,餵養的飼料可以參照鴿子,時不時給吃點蚯蚓、菜籽就好。但是斑鳩養殖和鴿子養殖有一個要特別注意:斑鳩產卵率明顯低於鴿子產卵率,所以為了保證斑鳩的順利培育,最好待斑鳩產卵後進行人工孵化,這樣子可以最大提高斑鳩的繁殖率。

在老張看來斑鳩養殖技術不是最難的,而是斑鳩出售的市場怎麼找才是最難的,所以老張建議你可以先小規模試養,先試探一下市場的行情,如果市場前景好再大規模投入養殖也為時不晚。以上就是老張給出的關於斑鳩養殖的一點個人看法,不足之處請多多多包涵!


老張談三農

斑鳩肉很好吃,在農村可以進行人工養殖嗎?需要什麼技術?

斑鳩肉是好吃,肉不多,主要喝湯,和鴿子差不多。但是現在不讓逮斑鳩了,違法。斑鳩是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要想吃只有自己養殖了。

記得我們村有個貧窮的中年人,老是喜歡在地裡佈網粘斑鳩吃,粘的多了就賣錢了,比鴿子稍貴。但是派出所發現了,就沒收了他的作案工具,因為家裡窮,就訓斥教育了一番算了。所以想吃了就自己養或者去養殖場買。

那麼,斑鳩肉很好吃,在農村可以進行人工養殖嗎?需要什麼技術?

說真的,斑鳩很不好養殖,要不早就規模化了。你想野生的斑鳩要想人工馴化,沒有一定的養殖繁育技術是不行的,就像野兔一樣,逮兔子的人多,真正養的很少,就算是養殖野生的斑鳩,也是經過農技人員多年馴化過的家養斑鳩品種了。

那種農村人自己養夜斑鳩的,很難成氣候成規模,多半還是半途而廢煮了吃了,要麼就是病死或者飛跑了。

所以要想養殖斑鳩,單靠自己琢磨是不行的。要引種的,最好找到正規的育種繁衍基地,這樣還是比較靠譜的。目前大多數養殖的都是白斑鳩或者灰斑鳩,是馴化過的品種,和野生的桀驁不馴的火斑鳩是不一樣的。馴化過的斑鳩和鴿子一樣的溫順,比較適合規模飼養。

人工養殖斑鳩無非是為了獲得經濟效益。就要選擇容易配對和抱窩的斑鳩品種,而且在抗病能力和育肥上都比較強的斑鳩種類。

斑鳩一般適合籠養,說和鴿子一樣散養放飛的是不靠譜的。但是要給斑鳩適宜的活動空間,備齊一應俱全的飼養料和食具。斑鳩食量很小,一般以穀物雜糧為主,很少吃蟲子的。人工養殖的斑鳩生長很快,一般一個多月就可以出售,太久則飼料產出成本太高,不划算或者賠錢。

斑鳩養殖可參考鴿子的養殖技術,但是斑鳩容易得病,所以要加強自身的飼養技能和防治疫病的培訓。


農民妹子一枝花



斑鳩可以在農村進行人工養殖。

俗話說“天上斑鳩,地上泥鰍”,可想見斑鳩肉是何等的美味!

野生斑鳩等鳥類已經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禁止獵殺的!如果想要享受到它的美味,就只可以利用農村的自然條件,進行人工飼養了。

具體的養殖技術方法如下:

一、認識斑鳩的生活習性,選擇生態環境較好的、有水源的林區或周邊環境進行養殖。

斑鳩的體型和顏色與家養的鴿子極其相似,生性機警,都是吃素食的鳥類。因此,我們可以借鑑養鴿子的技術,著手好養殖準備。



二、引種。

成年野生斑鳩不適宜家養,我們只能選在每年的四、五月份野斑鳩產卵季,將它們的蛋取回來放到鴿舍中讓鴿子代為孵化。

因為它們習性相近,所以有“斑鳩裹鴿子”的說法,用這種方法比較湊效。

三、餵養和馴化。

斑鳩不吃昆蟲等動物,主要吃一些如小麥、小米、燕麥、芝麻粒等穀物。小斑鳩出殼後,要精心餵養。

大約五週後,幼鳥羽毛逐步豐滿,脖子上長出一圈與身體其它部位不同顏色的羽毛時,就視為成鳥了。此時不但要加大它們的食物量,還要有規律地進行投食馴化,白天讓它們跟鴿子一起外出活動,晚上一起歸巢。



四、繁殖。

有了成熟的斑鳩成鳥,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繁殖配種了。

斑鳩的公、母區別和鴿子差不多,鑑別方法是:將斑鳩握在手中,用手去摸它的恥骨,如果恥骨左右兩邊一樣平就是母的,而如果摸上去感覺左邊低、向裡陷進去的、不平行的就是公斑鳩。

選好配對後,它們就是一個家庭了,要單獨為它們準備一個巢籠,每一對斑鳩都是終身“一夫一妻制”,且每年只產一次蛋,每次產兩枚。在此期間,要做好圈舍的環境衛生,並預防自然災害的損害和天敵的破壞。

斑鳩的養殖技術,總體來說要求不算太高,關鍵是要做好馴化管理,管理好了,就可以享受到它的美味了!


金水農家

斑鳩與鴿子基本上是同類,形像差不多,只是羽毛顏色有所分別,體型比鴿子略小一些。人們喜歡吃用斑鳩,基於它是純天然野生,屬於山珍野味類,市場售價比鴿子貴幾倍乃至十倍以上,也是基於它是野生的,飲食習慣思想觀念及心理作用大於實際作用。上百年來,斑鳩都習慣野生生態環境。到目前,還沒有人工馴化繁殖養殖成功的例子,一旦人工繁殖養殖成功,產品推出了市場,走上尋常百姓家的餐桌,就意味著班鳩在人們心目中不再是屬於野味的層次,身價必然下降。再說根據斑鳩的習性和特性,人工繁殖和養殖有很大的難度。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所有的鳥類中,斑鳩的鳥窩是最簡單最簡陋的。斑鳩的鳥窩,全部都是用十來條約10到20公分長,筷子大小的枯樹枝,雜亂鋪在一起就是窩,從外觀上看根本不象個鳥窩。而它產的蛋無遮無蓋,任憑風吹日曬雨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