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催生機遇與挑戰,傳統企業為何用不好互聯網?

互聯網的發展是時代進步的體現,是市場經濟完善的基石,是行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互聯網不斷的催生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溝通方式,同時賦予傳統企業新的機遇與挑戰。互聯網剛剛入侵之時,傳統對於互聯網呈排斥之勢,視為敵人。但是經過互聯網的洗禮之後,或許給傳統企業上了一堂課,很多傳統企業意識到互聯網與傳統並非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是未來企業發展,市場經濟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互聯網催生機遇與挑戰,傳統企業為何用不好互聯網?

很多傳統企業開始紛紛與互聯網融合或者是藉助互聯網來實現企業的渠道建設,但是仍然未能觸動互聯網的“神經線”,僅僅利用互聯網的工具實現了傳統與互聯網工具的利用,而思維方面仍然是以傳統經營理念去運作企業,互聯網對於傳統催生機遇與挑戰,變成了工具去使用,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甚至是不惜重金的建立“墓碑式”的網站,千篇一律的自媒體,展開了與互聯網的融合,但是效果往往不盡人意!

問題出在哪裡了?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裡,任何商業模式都不再是一勞永逸,不思變的傳統經營方式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稍顯“落後”。隨著互聯網+的概念提出,讓很多傳統企業似乎看到轉型升級的方向,但是互聯網+傳統,更多的層面在於思維的融合,將互聯網的思維與傳統思維相結合,才能產生效果,而不是將互聯網僅僅當成拓展渠道的工具,溝通交流的工具。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傳統企業使用互聯網之後,對於企業並沒有多大改變的原因。

互聯網催生機遇與挑戰,傳統企業為何用不好互聯網?

那麼傳統要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才能將傳統企業的的轉型升級做好:

1. 改變傳統經營思維,傳統的企業經營方式都是由產品向人而去,也就是說是產品找需求的人,人後通過賣點將產品出售,而利用互聯網思維是先找人,在賣產品。通過互聯網的渠道、線下的渠道將人知道,在提供產品、需求、服務。

2. 沉澱數據建立流量池,沉澱消費的數據是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依據,通過將消費者凝聚在統一的社群中或者是ERP中,我以後的整合資源與大數據分析,提供支撐。大數據分析是指對消費者數據進行分析之後,針對不同喜好、特徵的人群進行分類。之後可以進行精準的營銷。

3. 產品的升級與交互,以往銷售產品之後與消費者斷絕了關係,而消費者對於產品的理解與感受,並沒有直接反饋到企業內部。而在互聯網思維時代,將徹底改變這種情況,而是利用互聯網將消費者的感受與建議進行收集,然後針對於產品做改變與創新,以此留住消費者,增強粘性。

互聯網催生機遇與挑戰,傳統企業為何用不好互聯網?

以上三點僅僅是關於傳統與互聯網相結合的部分參考,其中更多涉及產品、客戶、管理、價值鏈等在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應該變化的思維。互聯網時代行業之間未來的競爭也將升級到思維層面的競爭、戰略層面的競爭,甚至是互聯網化的競爭,誰能夠將消費者的數據整合,誰就相當於把握了市場!

互聯網催生機遇與挑戰,誰能更好、更快的洞悉方向,誰能更快的悟出道,或許誰就能在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中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