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方案 (推薦收藏)

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

互聯網是這個時代的標誌旗幟,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影響市場格局的變革,互聯網將不斷的融合傳統,引領傳統企業進入全新的互聯網+時代!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方案 (推薦收藏)

傳統企業

互聯網之於傳統企業如“雙刃劍”,互聯網的入侵將傳統企業幾十年的經營方式打破,也讓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時代迷失了方向:

1. 線下的渠道被無聲無息的摧毀。

2. 無論是招商,還是開店都變的更難。

3. 產品的傳統推廣和營銷,甚至是分銷都受到嚴重的阻礙。

4. 打破了信息不對稱的格局,傳統企業價值鏈受損,訂單減少。

5. 互聯網讓傳統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頻繁價格戰造成虧損,得不償失。

6. 互聯網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嚴重影響傳統線下的客流量及客單價。

問題出在哪裡?互聯網改變了市場格局,將消費者從傳統的渠道中,引領到互聯網的新渠道中了,原來的渠道與傳統思維已經找不到消費者了,是消費者在倒逼傳統企業轉型!

傳統企業的經營方式已經被互聯網打破的主要原因在於:

1. 傳統企業產品——經過層層批到到零售——消費者購買產品,還要支付渠道的費用,產品價格高,產品質量保障低。互聯網產品——買家,屏蔽掉大量的中間環節以及損耗,產品價格低,質量可以保障。

2. 傳統企業以產品導向,通過傳統方式尋找意向消費者,將產品出售。互聯網以消費者為導向,也就是以“粉絲”為核心,然後再去挖掘需求,提供產品及服務。這是二者之間的明顯區別,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就要思考如何能夠鎖住消費者,在後續會詳細闡釋。

傳統企業轉型的三條線及可行性分析

1. 入駐第三方平臺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方案 (推薦收藏)

入駐第三方平臺

入駐第三方平臺是傳統企業大多數的選擇,希望能夠藉助第三方平臺分的一杯羹。不需要自己開發系統,不需要大量的運營維護就可以在互聯網開店。但是,第三方平臺的商家幾百萬家,想要被消費者鎖定並形成購買就必須要投資,做關鍵詞的排名,做線下的引流等,同時在第三方平臺上經營,消費者數據無法把控,品牌影響力也難以擴大。因此,入駐第三方平臺的綜合分析是產品銷量低、商家利潤薄、經營成本高、流量獲取難!

2. 利用社交平臺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方案 (推薦收藏)

利用社交平臺

伴隨著微信的普及發展,利用社交平臺做產品的營銷推廣也逐漸成為很多傳統企業的選擇,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微商大咖,但是最近的一段時間,微商似乎也由輝煌走向了落寞,人們對於微商的信賴之感也逐漸走低。與此同時微商城、小程序逐漸成為眾矢之的,紛紛建立微商城及小程序來在朋友圈內進行產品的營銷及推廣,可以說是比較好的選擇,依託於微信的平臺的天然流量,推廣自身產品及品牌。同時微信社群的建立可以逐漸形成企業的流量池,將粉絲數據進行沉澱,為後續的產品營銷與消費者數據分析奠定基礎。

3. 自建商城平臺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方案 (推薦收藏)

自建商城平臺

自建商城平臺是目前很多傳統企業的選擇,自建商城平臺可以展現自身產品的優勢,以及品牌的推廣,同時為企業的線下營銷提供依據,線上商城體系的產品展現無限制的、空間無限制,可以很大程度的彌補傳統企業的劣勢,另一方面自建商城系統可以沉澱消費者的數據,形成企業自身的流量池,企業可以將沉澱的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構建消費者畫像,將消費者信息標籤化,可以在指定的時間、指定的商圈,給指定的會員發佈最新產品信息,以及活動,迅速激活消費者。

另外,當建立商城平臺時為後續的“異業聯盟”打造提供了依據,整合周邊資源進行平臺之間的合作,各企業之間相互引流,共享消費者資源,提升消費者的粘性及購買力。當然當企業自建商品平臺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以支持多商家、多企業的入駐(更多是與企業產品相關的類目),不但提升了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更是為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轉型提供了入口!

傳統企業的轉型並非是將互聯網作為新興的產品宣傳渠道,而是利用互聯網的思維將傳統思維換掉,否則只是換湯不換藥,本質上的經營思想並未發生改變!

互聯網思維重新審視傳統企業

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離不開利用互聯網思維審視傳統的經營方式。從而利用互聯網思維對傳統企業的經營各個環節進行優化與升級或是革新。

1. 營銷

產品思維向用戶思維的導向,讓企業的產品與用戶之間形成關係,讓用戶參與到品牌的傳播,其中以“小米”的粉絲營銷為例:小米通過運用微博獲取新用戶,運用論壇小米社區維護用戶活躍度,運用微信做客服等手段方式,從幾十萬的粉絲髮展到百萬千萬粉絲,這就是小米的互聯網營銷思維滲透營銷的粉絲經濟。新品牌的崛起與突破,是在當前的情景中,找準了消費者未來的訴求,小米之所以成功離不開互聯網思維的營銷體系建設以及粉絲的推動!

2. 產品

用互聯網思維審視產品,就要改變對傳統產品的運作方式,將產品思維互聯網化、渠道化、傳播化、人性化等,符合用戶對於產品的“社會認同”,同時產品要與消費者形成關聯。

傳統時代只是賣產品,客戶都是匿名的,無法追溯到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反饋,互聯網思維的時代下,客戶與企業之間是要有交互的,用戶有什麼需求,企業就要去迭代升級滿足客戶。只有這樣才能時刻洞悉消費者需求變化,才能不被其他跨界產品革了命,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