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來自猩猩的你,為什麼身上沒有毛?

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192種猿猴類的皮毛展開排列,人這種靈長目動物的奇異是一目瞭然的。不僅手臂太短腿太長,而且除了頭頂、腋下和腿間等少許幾叢毛髮之外,其餘皮膚都裸露在外。其他191種靈長目,沒有一種與人類的情況接近。

不僅如此,在現存所有的陸生哺乳動物中,很少有動物能放棄毛皮而適宜生存的。對於所有在地表生活的哺乳動物而言,除了犀牛和大象這樣的巨獸,裸猿——人——是唯一沒有體毛遮蔽的哺乳動物。這是他在視覺上與其他陸生哺乳動物最明顯的特徵。毋庸置疑,在裸猿的進化史中,一定發生了奇特的變化。

明明是來自猩猩的你,為什麼身上沒有毛?

氣候是造就變化的主要因素。大約1500萬年前,因為氣候變化而造成森林規模銳減,猿類始祖要麼堅守樹枝、要麼冒險下地生活。最終黑猩猩、大猩猩、長臂猿的始祖選擇了留在樹林裡,代價是數量不斷減少;而裸猿的祖先選擇了推出森林投身原野,最終這一次冒險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下地的前途可能性無非兩種:要麼比原有的食肉動物更會獵殺動物,要麼比原來的食草動物更會採集植物——而裸猿在這兩方面都成功了。在下地的千萬年裡,裸猿的尾巴消失、變爬行為直立行走、雙手解放出來以握持工具、大腦容量也急劇上升。最終正是複雜的大腦使裸猿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使其在50萬年間從鑽木取火到製造飛出太陽系的飛行器。

但進化出複雜的大腦,需要裸猿的身體隨之作出深刻的改變,這一改變就是幼態持續(Neoteny),即嬰幼期的某些特徵保存下來一直持續到成年期。

在靈長類中,智力較高的黑猩猩幼仔,其大腦發育在出生後的12個月內就全部完成了。而人類嬰兒出生時腦容量只有成人的23%,人腦的完全發育一直要到23歲才劃上句號。也就是說,在開始進入青春期之後,人類的大腦都還要持續發育十年左右。

而人並沒有貓科動物那樣敏銳的嗅覺聽覺、尖牙利爪和閃電一擊的奔跑速度,他們更多依靠大腦指揮手臂作出複雜的動作以獲得食物。而大腦發育需要時間,人類的幼兒無法獨立完成複雜的肢體動作自行覓食,所以人類父母必須花費相當長的時間來撫育幼兒直至成年。

明明是來自猩猩的你,為什麼身上沒有毛?

而成年後的差別就在於:黑猩猩喜歡戲耍、探索和富於創造性的猩生階段很快就結束了,而人類的這些特徵會一直持續到成年期以後。他有足夠長的時間去模仿和學習先輩的經驗、也有充分的智力在先輩的基礎上學習再提高。正是這樣不間斷的累積,累積出了今天的人類文明。

在現存的靈長目動物中,人類的這種進化路徑獨一無二,但類似的進化在其他科動物中並非罕見,例如大熊貓就是一種在進化中被徹底轉變了的動物,同樣獨特得無與倫比。 下地後歷經千萬年的進化改變了人類的群居結構、配偶關係、繁殖養育方式,也催生了語言和文字。

跟貓科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不同,猿類尤其是下地後的猿類,會比虎豹花費多得多的時間用於捕食,虎豹兩次捕食的時間間隔可以久至數天。猿類在下地覓食的過程中,對身體降溫的需要超過了保溫的需要。需要保溫時可以為身體添加遮蔽物,但需要在不停追逐小型獵物過程中降溫時,毛皮卻成了多餘的累贅。自然選擇的壓力需要人類的始祖具備更加容易降溫的身體機制,於是濃密的毛髮最終變成了薄薄一層汗毛。當下地覓食與活動時間遠超過貓科動物和其他靈長類動物時,毛髮退位就成為了必然。

明明是來自猩猩的你,為什麼身上沒有毛?

於是地球上就出現了這種直立行走、獵殺動物、工具精良、幼態持續、大腦發達、赤身露體的裸猿。他的祖先是多毛的靈長類動物,他在進化中去除了多餘的毛髮,他即將征服這個世界的其他物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