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伯格可以被模仿,但是伍迪·艾伦是无法被模仿的

“我怀念那种乐趣,但我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强烈。当我完成一个作品,就会马上继续创作下一个,其他的我都不在乎。能够不断地产出,而不被任何表扬或批评所影响,我就觉得很快乐。”——伍迪·艾伦

一转眼,伍迪艾伦(Woody Allen)这个老头已经陪伴我们度过了数十个年头,从黑发到白发,从壮年到老年,我们作为观众,几乎可以说是在电影里目睹了伍迪艾伦的整个后半生。从最初的无厘头喜剧《傻瓜入狱记》到最新的爱情小品《爱在罗马》,伍迪艾伦在电影中完成了对人生和爱情的讨论和探究。
在自己的电影中,伍迪艾伦扮演过无数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角色,然而,在现实中,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们无从而知。同时,不时传出的花边新闻也让这个在影片里絮絮叨叨的男人的身影愈加的模糊起来。

我心深处|斯皮尔伯格可以被模仿,但是伍迪·艾伦是无法被模仿的

《我心深处》中,他从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谈起,一部接一部,按部就班谈到2002年《好莱坞结局》36部。从伍迪·艾伦的电影摊开去,有关拍摄有关演员以及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无所不包。

如同自由而深入的电影教科书,我们仿佛看见面前是博学而睿智的电影导师,而不再是那位在咖啡馆里焦虑而喋喋不休地谈论存在主义哲学话题的老头。当然,这位我们正在重新认识的伍迪同样不乏妙语:“拍电影是一场巨大的挣扎,但我宁愿为电影挣扎,为电影挣扎胜于为其他事物挣扎。”

一、伍迪·艾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

1、童年的电影院

伍迪·艾伦可以说是“泡”在电影院里长大的,他创作的第一个灵感就来源于童年时看的电影。

1935年12月1日,伍迪·艾伦出生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地区,在他家的周围,步行就能到的电影院有25家,5岁那年,伍迪·艾伦被表姐带去看了一部迪士尼电影,然后,他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电影。

我心深处|斯皮尔伯格可以被模仿,但是伍迪·艾伦是无法被模仿的

等到伍迪·艾伦长大几岁,他就自己去电影院看电影,有时候,他一周能去四五次,如果能凑到足够的钱,他巴不得每天都去,如果电影院连播两场电影,他就连看两场。刚开始,只要是附近电影院放的电影,伍迪·艾伦都会去看,后来,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在伍迪·艾伦15岁的时候,美国开始引进欧洲电影,这对伍迪·艾伦来说,是一个大的转折,他第一次意识到,电影其实是有好坏之分的。

对伍迪·艾伦影响最深的人是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他把伯格曼奉为男神,伯格曼导演的经典电影《不良少女莫妮卡》和《小丑之夜》让伍迪·艾伦大开眼界,也激发了他对导演和电影历史的兴趣。

2、写作生涯

伍迪·艾伦第二个创作灵感来自于他的写作生涯,他的电影生涯也是从写剧本开始的。

伍迪·艾伦16岁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开始靠写作挣钱了。最开始是别人请他写一些笑话和段子,之后他开始给电台、电视和喜剧演员写段子,后来,伍迪·艾伦成了喜剧演员,就开始为自己写剧本,最后才拍电影成为一名导演。

我心深处|斯皮尔伯格可以被模仿,但是伍迪·艾伦是无法被模仿的

2012年,伍迪·艾伦凭借《午夜巴黎》这个剧本,获得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虽然伍迪·艾伦擅长写作,但他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文学教育,他的官方宣传中,毕业院校那一栏始终都是米德伍德中学。

但是,教育经历并没有影响伍迪·艾伦成为一个伟大的导演,他的创作灵感更多是来源于个人经验,还有对电影的热爱,而不是学校教育。

在创作过程中,伍迪·艾伦有三种激发灵感的方法,第一种就是和朋友合作。比如,他在写《傻瓜入狱记》和《傻瓜大闹香蕉城》这两个剧本的时候,就是和作家米基·罗斯合写的。

伍迪·艾伦激发灵感的第二种方式就是固定写作时间,创造思维火花。伍迪·艾伦每天都会起得很早,吃完早餐后,他就在脑海里构思剧本,他说,要“想到额头开始出汗,才有可能想出一些有创意的东西。”

第三种激发灵感的方式是抓住转瞬即逝的灵光。伍迪·艾伦每到一个地方,即使这个地方不适合手上正要拍摄的电影选景,他也会记下来,留着以后再用;走在街上遇到什么有趣的、让他印象深刻的陌生人,他都会迅速地在脑海里构建出故事。

二、在拍电影的过程中,伍迪·艾伦遇到过哪些阻碍

虽然伍迪·艾伦具有丰富的创作灵感,但他在拍电影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阻碍,这种阻碍包括缺乏专业技巧、过于坚持自我导致电影叫好不叫座,还有就是经常被误读。

我心深处|斯皮尔伯格可以被模仿,但是伍迪·艾伦是无法被模仿的

1、缺乏拍摄技巧

1969年,伍迪·艾伦正式成为导演,他导演生涯的第一部作品是《傻瓜入狱记》。《傻瓜入狱记》这部电影确立了伍迪·艾伦早期喜剧电影的搞笑模式,也就是主人公认真生活却愚蠢犯错,伍迪·艾伦想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来讽刺现实生活中让人们遭遇痛苦的种种因素,以此来帮助观众排解沮丧的心情。

《傻瓜入狱记》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但拍摄的过程却不容易,伍迪·艾伦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完美主义者,所以,一个镜头他会重复地拍好几条。伍迪·艾伦拍摄喜剧时不太讲究所谓技巧,而是更加强调速度在拍摄时,即使演员们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伍迪·艾伦还是会要求演员再来一次,他的要求就是要更快,而在电影中最后采用的镜头,也往往是最后加快的那一条。

2、叫好不叫座

伍迪·艾伦有一部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叫《爵士宝贝》,但电影公司的主管看了这个剧本之后却不喜欢,因为它太严肃了,无奈的伍迪·艾伦只好重新写了一个剧本,就是《傻瓜大闹香蕉城》,这是一部荒诞到无厘头的喜剧,虽然它得到了电影公司和市场的认可,但伍迪·艾伦一直对那部被淘汰的《爵士宝贝》念念不忘,因为这部作品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他觉得好的作品,大众不一定会喜欢。

后来,伍迪·艾伦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开罗紫玫瑰》,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这部电影在影评人中的口碑很好,但是票房非常惨淡,这部电影也成了伍迪·艾伦导演生涯中最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的作品。

这了克服电影经常叫好却不叫座的阻碍,伍迪·艾伦采取了两个做法,一是保持“高产”的创作激情,拍完一部就立刻投入到下一部电影中去,通过提高数量来降低“不叫座”的比例;另一个方法就是保持自信心,伍迪·艾伦不在乎观众是不是会喜欢他的作品,只在乎他自己是不是突破了自己的局限,他基本不看关于自己的电影评论,他认为,没有别人的左右,自己会发挥得更好。

3、误读

作家莫言说过一句话:“文学的魅力之一,也许就是可以被误读。”对于电影来说也是如此,但伍迪·艾伦却因为电影被误读而遇到过很多尴尬的事情。

我心深处|斯皮尔伯格可以被模仿,但是伍迪·艾伦是无法被模仿的

在伍迪·艾伦自导自演的电影中,观众总会不自觉地认为,伍迪·艾伦扮演的角色就是他本人,而角色说出的台词就是伍迪·艾伦心中真实的想法。所以很多人就自以为是地给伍迪·艾伦戴上了“不喜欢影评人,不喜欢观众”的帽子。甚至还有人因为伍迪·艾伦的影视作品中使用的黑人角色少,而给他扣上了歧视黑人的大帽子。

在现代文艺评论中的误读,往往带有非常多的主观臆测,解读出来的许多“作者思想”基本上都是强加给作者的个人理解。

三、伍迪·艾伦做过哪些艺术尝试?

伍迪·艾伦喜欢特立独行,他在艺术上做过许多创新作尝试,并因为在电影艺术上的突出贡献,获得了美国电影金球奖的“终身成就奖”。

我心深处|斯皮尔伯格可以被模仿,但是伍迪·艾伦是无法被模仿的

伍迪·艾伦是一个非常高产的导演,他不停地拍新电影的动力就是“尝试”。

伍迪·艾伦认为,美国电影和欧洲电影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百分之九十八的美国电影都是流水线产品,而欧洲电影人没有那么多钱,所以他们会不断尝试创新。正是因为这样,欧洲导演和演员的受尊重程度才更高。

伍迪·艾伦的电影生涯,始终贯穿着跳出自己舒适圈的各种尝试。《傻瓜入狱记》和《傻瓜大闹香蕉城》等是他初入电影圈时,在喜剧方面的尝试;《我心深处》是在严肃的剧情片方面的尝试;《曼哈顿谋杀疑案》则是在悬疑片方面的尝试。伍迪·艾伦认为,拍喜剧太简单了,对他自己来说就是偷懒,尝试新的东西才是他一直想做的事。

伍迪·艾伦还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每一部电影都是他精心设计的杰作。

伍迪·艾伦的设计思路非常简单清晰,首先,他会创作出一个好的故事;接着,他开始思考请谁来演;然后,他发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演员,并和演员沟通档期;最后,为了提高演员与角色的匹配度,再对故事进行润色,这样角色就设定好了。这种创作思路在电影《午夜巴黎》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他为电影中的硬汉文豪海明威进行了形象设计,他要求这个演员必须身材魁梧,还要配上凌乱的头发和坚硬的胡须,根据这个角色设计,伍迪·艾伦最后选择了好莱坞硬汉寇瑞·斯托尔出演,斯托尔也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第27届独立精神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我心深处|斯皮尔伯格可以被模仿,但是伍迪·艾伦是无法被模仿的

对于场景设计,伍迪·艾伦的要求是有趣而不落俗套,因为每一个场景都是不同的,所以,伍迪·艾伦的设计也是动态的。他会和创作人员连续开会,讨论场景的布置,然后他还会和摄影师对设计出来的场景继续完善,以保证在拍摄的时候,能一气呵成地拍完整个场景。其次,他会让演员自然地走位,但又要在不同的时间走到不同的位置,包括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最后,伍迪·艾伦一边教演员怎么走位,一边移动摄影机,发现不对的地方就立刻修正,直到达到他想要的流畅效果。

伍迪·艾伦的设计原则是,对于需要精心设计的地方,他会一丝不苟,对于不影响电影整体质量的地方,他也不刻意追求完美,他只会把钱花在真正重要的地方。伍迪·艾伦对剧本、场景和角色的要求近乎苛刻;但对于电影中使用的字体,比如片头和片尾字幕,他认为那只是在传递简单的信息,所有他只选用最便宜的简单字体。

就这样,在伍迪·艾伦的精心打磨下,基本上,他的每部电影都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打上了自己的鲜明烙印。

总结

以上就是《我心深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访谈录带我们回顾了伍迪·艾伦在电影创作领域走过的路。伍迪·艾伦是一个高产的导演,他从艺40多年,平均每年一部作品的记录几乎无人能破,这样的高产源于他对电影的热爱,和他像鸵鸟一样埋头工作,不为外界评论所左右的工作态度。

我心深处|斯皮尔伯格可以被模仿,但是伍迪·艾伦是无法被模仿的

正如伍迪·艾伦说的:“只要你一直保持工作的状态,为此努力,并且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其他一切就都不重要。你会发现,如果你这么去做了,其他一切都会各归其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