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观天下:秘密武器

《纵横观天下*秘密武器》:在影视和文学作品里经常提到一个词语叫“中世纪”,所谓的中世纪指的就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中间的这一千年时间,从时代上讲它上承罗马帝国、下启“文艺复兴”。中世纪存在的主要标志就是有着“千年帝国”之称的“拜占庭”从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以后,西罗马在不到一百年时间就被西哥特人灭亡,而东部的拜占庭一直坚持到中国明朝中期,期间历经多次战火和入侵依然屹立不倒,堪称人类文明上的奇迹。拜占庭之所以能够坚持这么久,主要依靠的是三大法宝:“一座城堡”、“一个宗教”和“一件武器”。

“一座城堡”说的就是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个自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把首都从罗马东迁到此以后就成为帝国的新都并扩建加固,君士坦丁堡的意思就是“君士坦丁之城”。君士坦丁堡地处横跨欧亚大陆、并且三面环海的半岛地带,在冷兵器时代这种地形就是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观。跟中国的长城或者明清西安城相比较,君士坦丁堡更加坚固可靠,由于铁器比西方人使用晚了一千年,长城的主材料是夯土,到了明朝以后才在外部增加包砖。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主体是石块砖混石灰,外表再加2米以上专门经过切割坚固的石灰岩,并且采用双城墙设计模式,也就是说敌人即便攻破了外墙以后还要面对更坚固的内墙,这种城防工事让很多善于野战蛮族抵达君士坦丁堡以后只能望城兴叹。没有比较就容易坐井观天并妄自尊大,从秦始皇扩建长城以后,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和蒙古就屡屡突破长城防线进驻中原甚至立朝开国,而君士坦丁堡连续被奥斯曼的巨型攻城火炮攻击53天以后才被攻破外墙,所以日本人把劳民伤财的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大和号战列舰讥讽为“三大无用长物”。

“一个宗教”就是“东正教”,从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发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以后,基督教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罗马帝国分裂以后,基督教也分成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牧首为尊的“东正教”,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君士坦丁牧首以“东方正教”自居。除了希腊化的十字架和天主教拉丁化十字架不同以外,东正教是臣服于世俗王权的(天主教教皇主张教权高于王权),所以东正教不仅受到拜占庭皇帝的支持,就连那些与拜占庭为敌的各个蛮族也接受东正教,拜占庭皇帝经常用东正教信仰同化蛮族。最有名的代表就是罗刹鬼(俄罗斯),这个雄居中国北方的恶邻不仅继承了拜占庭“双头鹰”的国徽,还以拜占庭继承人、“第三罗马”帝国自居。

“一件武器”指的是拜占庭的秘密武器“希腊火”,希腊火的发明者是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叙利亚工程师加利尼科斯,阿拉伯人征服叙利亚时逃亡到了君士坦丁堡,向拜占庭皇帝献上了“希腊火”的配方。由于拜占庭人把“希腊火”的配方视为最高机密并严加保管,每次临战前由皇帝本人配置原材料,其他人不得在场,所以现在有关“希腊火”的详细配方已经失传。我们只能根据战场记录来推测主材料是石油,辅料有磷粉和石灰等,利用水泵和抛射以后可以在空气和水面上燃烧。忌惮于君士坦丁堡坚固的城墙,阿拉伯人打算组织海军强渡博斯普鲁斯海峡,结果阿拉伯舰队在公元678和717年两次被拜占庭海军的秘密武器“希腊火”摧毁,从此以后阿拉伯人放弃了对拜占庭的征服,转而绕道北非和直布罗陀海峡攻击西哥特和法兰克人。“希腊火”的使用时是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的萌芽标志,在人类战争史上政治制度、将军谋略、天气地理、士兵素质、粮草后勤和武器科技是决定胜负的六大要素,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的先进程度越来越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因素,当交战双方武器出现代差时,落后方能够获胜的机会微乎其微,即便不惜一切代价付出重大牺牲获取的胜利也是没有意义的,“惨胜如败”。“尸骸如山,为的是帝王梦想;血流成河,死的是平民百姓”,多年以后那些为帝王梦想战死的士兵和民众在史书上甚至连冰冷的数字都算不上。

长安观天下:秘密武器


长安观天下:秘密武器


长安观天下:秘密武器


长安观天下:秘密武器


长安观天下:秘密武器


长安观天下:秘密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