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孩子遠離手機遊戲?

道立方課堂


這個問題是幾乎所有爸爸媽媽都頭大的問題,問得非常有代表性👍

1.爸爸媽媽覺得:孩子能杜絕手機遊戲嗎?

爸爸媽媽下班了之後,自己在家裡會幹什麼?會打遊戲嗎?孩子身邊的孩子會打遊戲嗎?孩子身邊的環境裡比如公交車上,地鐵裡有沒有人在打遊戲?


你有沒有發現,在現代人的生活裡,打遊戲跟曾經的看電視一樣正常。我們家的老人經常說一句:孩子都是跟著時代來的。我們小時候不打遊戲,是因為那時候電子產品本來就不流行,而現在互聯網基本上成為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能完全杜絕遊戲嗎?所以,個人認為,孩子可以打一會兒電子遊戲,但怎麼玩是需要協商和立規矩的,你說呢?

2.我們家爸爸就打遊戲,兒子跟他關係特別好,因為他們有共同語言,有時候我不在家,他們就一起打遊戲,變成了屬於他們兩個的交流。

這其實不是挺好的嗎?還是想起的遊戲,不僅僅是遊戲,還有父親的愛,還有和父親共同戰鬥的情誼。所以,如果孩子一定要打遊戲,作為家長,不妨和他一起玩兒,把遊戲時間變成親子時光。當然打多久,是要有規則的。


3.在我們家裡邊,還是打遊戲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兒子打完遊戲之後,每次都還是覺得不夠盡興,這時我們就陪他一起玩,過一會兒,他就發現生活裡有趣的事兒也挺多,就轉移過來了。

我跟一些有網癮的孩子交流,有一個大孩子,已經上了高中,他跟我說,只有在遊戲裡邊,他感覺自己有價值,自己不孤單。那時候他一個人在天津讀高中,為升學做準備,就是靠遊戲,讓他覺得有伴兒的。

另一個案例,是一個名校女生,他的父親是一個重點小學的校長,要求非常嚴厲,後來她的妹妹有很重的自殺傾向,去看心理諮詢師,她也去找這個心理諮詢師聊天兒,說如果自己不打遊戲,就會跟妹妹一樣,因為在他們家,活著真的太無聊了。

很多有網癮的人,之所以無法擺脫,是因為擺脫了網絡,他的生活會很可怕,所以他寧願沉溺其中。

而想讓孩子遠離網絡遊戲,其實最靠譜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的生活豐富和好玩兒起來,如果現實生活比遊戲更有意思,孩子又怎麼會沉溺遊戲中呢?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加轉發,也請在評論區留言,一起交流,輕鬆教養孩子!


親子故事蓮君說


看下文:

大家要認清一個基本事實,孩子的自殺,主因是孩子玩手機網絡遊戲導致。其它因素幾乎是藉口。因為,中國有5000萬網癮的孩子,網癮就是腦殘,而且,腦殘就是精神病。一個孩子神經不正常才去自殺、才去殺人,所以,惡性事件頻頻,特別是孩子自殺的多,多,是腦殘孩子多。2012年10月社會科學院上海研究所已經報告,網絡遊戲可使青少年致腦殘。2018年6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網癮是精神病,這是人民日報報道的。實際,6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的衛生部已經定義網癮是精神病了,同樣,只是國內媒體沒有報道而已。我是一個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師,每每看到孩子自殺,說是什麼壓力,什麼挨老批評了,挨家長批評了,我就感覺非常荒唐,荒唐至極!我呼籲,有良心的自媒體工作者,我們必須行動起來,我們是國民,我們要作為。不能等。在網上把這些數據查清楚,然後展開宣傳,最後的目標挽救我們剩下的的2.5億青少年。這是國難當頭之際,你也許不樣看。我宣傳、呼籲:停止網絡公司開發遊戲軟件已經20多年了,雖然位卑言高,但我還是要堅定不移的宣傳下去。大家可在百度上搜索《腦殘與邪淫危害中國青少年》!


科學教育法


怎麼樣讓孩子遠離手機遊戲,這要看孩子的父母是怎麼做的。

如果父母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情就看手機,不去理會孩子。孩子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他肯定也想玩,父母手機都不離手,你說孩子怎麼能不想去玩?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其實孩子喜歡玩遊戲,我感覺也是現在父母最頭疼的事情,要想讓孩子遠離手機,不玩遊戲,父母必須要剋制自己,不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

假如孩子在寫作業,你在玩手機,你說你這父母當的合格馬?

要想孩子不玩手機,那就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多陪孩子去戶外,讓孩子接近大自然,讓他喜歡上大自然。其實每個孩子的天性都喜歡大自然的,只不過孩子的這一愛好,讓喜歡刷手機的父母給扼殺了。還有大多數的父母忙自己的事情,沒有時間陪孩子看課外閱讀,以至於孩子孩子無聊,就喜歡上了遊戲。假如孩子從小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他哪裡還有時間玩手機?

父母可千萬不要去矯情說孩子不願意閱讀,你陪孩子去了幾次圖書管你能記得嗎?你每天晚上會給孩子講故事嗎?會給孩子買很多圖書,陪他一起讀嗎?如果這些你沒有做到,可千萬不要說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其實每個孩子從呱呱落地時,都是好孩子。只不過這種純真無邪的本性,讓父母不經意間給破壞了。父母如果在教育的過程,偏離了方向,孩子就會養成不好的習慣。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觀點,說的不對之處,請大家包涵,謝謝🙏




臨沂四姐


孩子就愛玩,追明星、玩手機、打遊戲,就是不愛學習,非要家長推著,才肯往前走,怎麼辦?

讓孩子好好學習,嘴皮子都磨破了,他依然我行我素,拿孩子沒辦法,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每個家庭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

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我們看到很多報道,說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大考之後撕書燒書等等,這些都是最可悲的。

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顏老師覺得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01

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學習

有一次我到一個學校,問初一一個班的學生:為什麼要學習?有回答“為老媽”,有回答“為教育局”。家長說平時都是給他講的,競爭這麼激烈,要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才能上好大學,畢了業才能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過上好日子。孩子問那什麼算好日子呢?家長說大概是有房有車吧。孩子說現在就有房有車了。所以中國人從來說不清什麼是好日子,大概就是比鄰居好的日子叫好日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腦子裡有4個問題,如果你戰勝了這4個問題,孩子將爆發出非常強的學習的動力——

▍ 1. 學習有什麼意義?

讀書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有時候反而就是無欲則剛。你給孩子說,地球上有人和動物,你看看貓過的什麼日子?一千年前貓怎麼過現在還怎麼過,可人不同。人過的是創造性的生活,因為人會學習,大自然給了人的大腦就是用來學習的,課堂學習是狹隘的一部分。你不學習也可以啊,那跟貓狗來到這個世界是一樣的。

▍2. 不是不想學,可是學習太苦了,怎麼辦?

孩子,苦是情緒,感覺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要改的是想法。比如,有個人請你和一個和尚一起吃飯,桌上全是蔬菜。和尚一看,覺得這個人太尊重我了。你一看,什麼意思,請我吃個飯全是蔬菜。

同一件事,就是因為想法不一樣,兩個人反應不同。人和動物不同,耕耘有收穫,人就有樂趣。沒有比課堂學習更體現耕耘收穫的了,這就是人的樂趣。

▍3. 某某某小學沒畢業,現在是億萬富翁,怎麼說?

發財是特質決定的,第一是投資魄力,第二要行動力極強,第三賺一百萬能把四十萬分掉。小學沒畢業,活得很辛苦的人更多。人有兩部分享受,物質和精神,而動物只有物質享受,家長不要把功利的東西套在孩子身上。

家長要跟孩子交流“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我認為一個人的學習不應該只限於教科書,生活是最好的學校。我們都有這種經歷:

去爬山,如果你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那你對大自然的感受一定比別人深;

去海洋公園,如果你對海洋動物的習性很瞭解,那你一定比別人更興致勃勃;

去歷史博物館,如果你對這段歷史缺乏瞭解,看到那些文物(artifacts)提不起很大興趣,只是為了孩子而來;

去旅遊看古建築,如果你沒有建造此建築的背景知識,那此建築只能成為你到此一遊的紀念而已。

如果你認為世界是迷人的,你的孩子也會有相同的認識,因為激情是會傳染的。

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這樣的理念:

你不是考試機器,你也不是為了爸爸媽媽而學習。你是為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從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學習;你是為了增長智慧,為了探索你的獨特個性、人生價值,從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和快樂而學習;你是為了更充分運用你的特長和才能去幫助他人而學習。

在聊天中告訴孩子,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探索自我的過程,你會逐漸瞭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喜歡什麼、不擅長什麼;會學習到一些知識和技能,讓你今後有更多的選擇權,去做你感興趣的事。

對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點要求:

1.一定要努力,總結經驗就行,但不要過度在乎考試成績。

2.在現在知識更新這麼快的時代,你怎樣學比你從書本學到什麼更重要。我希望你能學到各種能力,比如時間管理能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尋找資源和自學的能力等等。

3.我希望你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慾強,有終身好學精神。我希望你能在學校發現一、二門你很感興趣的學科,我希望你能鑽進去,甚至用業餘的時間在網上看更多的相關資料。

我希望你問老師的問題,老師都不一定能馬上回答上來,而是說“嗯,好問題!我得想想,然後再回答你”。

學習不等於書本知識,更不等於學習成績。書本知識只是學習的一個部分,生活才是最好最大的校園。

02

家長不要大包大攬,學會放手

我以前帶學生去農村學農,看到孩子們在果園裡摘蘋果。孩子們蹦著跳著從樹上摘下蘋果,有時用水沖沖,有時洗也不洗,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

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裡,牙籤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

比如:孩子做作業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認真,或者沒完成作業,往往與很多家長以下的行為有關:

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結果;

擔憂孩子今後的發展;

過多涉入本來屬於孩子的責任範疇(比如,家長一遍又一遍叫孩子開始做功課,然後坐在孩子身邊監督,最後再一道題一道題地幫孩子檢查作業,要求孩子把每道題改正對才行)。

結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業都拿滿分或高分,但你能說那是孩子的作業嗎?當你把孩子的責任攬成了自己的責任時,孩子即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學習不是我的責任,表現出來狀態是做作業拖拖拉拉、心不在焉、不想完成作業。

字寫不好、語法不對、拼寫有錯、有時忘了做作業、或作業落在家裡了,有時考試拿個不太好的成績回家,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經歷。

如果家長因此大動肝火,埋怨、催促和責罵,不僅讓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處理這些所引起的負面情緒上,而且會加深孩子對學習的厭倦和恐懼,阻礙孩子對學習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的發展,其後果比孩子最初的“毛病”嚴重得多。

▍ 家長要做的就是:

明確地告訴孩子,學習是你的責任,不是父母的責任;

你為自己學習,不是為了父母學習。

制定界線:比如,寒假作業在什麼時候完成,必須自己完成,完成的效果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完成過程中有困難可以向誰求助等。

逐漸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包括完不成作業開學後需要承擔的後果,作業錯誤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評等,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約定。

規則制定好後,家長只需要和顏悅色偶爾提醒:功課做了嗎?告訴孩子,如果他哪門學科需要幫助,可以告訴我,我們一起找解決辦法。只要他知道安排時間,知道輕重緩急,不要過多涉入,只是有時表揚他的時間管理做得很好。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牴觸情緒。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麼高。更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03

讓孩子感受到責任感和成就感

父母一直是孩子長大的阻力,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只是你自己都不覺得。

很多獨生子女的問題,都是因為父母不允許他長大。長大的最高標誌是什麼?是選擇。理論上,0—6歲的孩子,父母控制;6—12歲,共同控制;12歲後,孩子自己控制。可是在中國可能嗎,我看30歲的兒子都是60歲的老孃在控制。這樣怎麼可能培養出有學習責任感的孩子。

▍ 1.與孩子站在同一個戰壕裡

當孩子經歷自然結果而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選擇是不明智的時候,我們的態度不應該是幸災樂禍落井下石地數落孩子“你看你看,我都告訴你了,你偏偏不聽,現在知道錯了?”而應該是鼓勵的態度“孩子,沒關係。媽媽(爸爸)小時候也做了好多錯事,吃一塹長一智,小孩子就是這樣成長的”。

▍ 2.激發孩子的內動力

我堅信每個孩子天生都孕育著積極向上的種子,只要家長對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關愛、讚賞、傾聽和鼓勵,就給這顆種子的茁壯成長創造了條件,孩子的內動力就被激發出來了。當然了,要給孩子進步所需要的時間。

▍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從短期來看,孩子在家長不停地督促監督下的表現也許比家長放手後的孩子的表現好,這也是很多家長不敢放手的原因。但孩子在家長監督下的表現來自於外界的控制,而不是來自於內在的力量。

從長期來看,來自內在的力量會更強大更持久,我們畢竟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有內動力走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孩子在成長中表現出的“不完美”。

只要我們改變我們的態度和方式,孩子的很多“問題”也會有所改善的。經常聽到有家長埋怨已讀高中的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表現得不太負責任,這或許是孩子小時候家長越俎代庖過多,或許是家長在“負責任”方面對孩子的期待值過高。

▍ 4.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我為什麼會喜歡數學?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佈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我的頭問,你現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了一顆糖還要高興?我說是的。從此以後就喜歡上了數學,認為自己數學行啊。這就是鼓勵和成就感的魔力。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並且最重要的目前所有課程都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用戶4744401767896


怎麼讓孩子遠離手機?

您好,我是 麥穗兒媽媽,小麥。我的孩子今年四歲了,我並沒有想讓她遠離手機,而且我也並不認為手機就是豺狼虎豹,對於孩子來說。

手機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強制的讓孩子遠離,就有可能造成像孩子小的時候,口欲期沒有度過的很好一樣,大了就總會吃手。總是讓孩子接觸不到手機,卻能看到大人一直在用手機,她的好奇心驅使,會使它再大一些的時候,反而對手機有一種潛意識的依賴。

告訴孩子,手機只是一種工具而已,一種聯絡的工具,一種學習工具,一種娛樂工具。

手機對於我家麥穗兒來說,其實就像是一種玩具,她可能有幾百種玩具,互相都輪著玩。不一定什麼時候就輪到玩手機,根本就沒有依賴這一說。她想聽故事的時候呢,就自己會到手機裡面去找。他有什麼不明白的事兒呢,就會主動找爸爸媽媽到手機裡去幫她查找問題的答案。

那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父母的行為也很重要,父母在家拿手機的這個過程。孩子會看父母拿手機是在做什麼,你在學習,在工作,孩子就認為手機是用來學習,是用來工作的。那父母一直在用手機來娛樂,玩遊戲,那孩子當然就會認為手機是一個非常好玩的東西,讓人無法自拔。

電視,電腦,手機,工具而已,控制孩子的使用時間足矣!

20年前我上學的時候。班裡有一個學習非常好的女孩兒,寫作文兒的時候寫的是,《球.王貝利》。多可怕!





卡麥爾育兒


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可以充當很多東西,尤其是遊戲機功能對孩子的誘惑力巨大,導致孩子看到大人們不注意的時候就拿到手機開始打遊戲。

遊戲玩多了,上癮了,無疑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都有不好的影響。那怎麼讓孩子遠離手機遊戲呢?

一、模範帶頭

大人是孩子的老師,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我們首先從自己做起,回到家裡,在孩子面前不玩遊戲,甚至沒有事情時不摸手機!可以看書,孩子看你在學習自然就想他的作業還沒寫完呢,趕緊去寫作業去,有人說我真的不喜歡看書,那我覺得為了孩子養成好習慣,你先假裝看書好不好呢?一切為了孩子!

二、培養興趣

如果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然手機遊戲沒那麼大的魔力了,注意力自然就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了。所以,先觀察孩子除了遊戲外,還對其它什麼有興趣,如果這個興趣是積極健康的,那麼我們大人就重點引導,多鼓勵他更深入的去做和這個興趣有關的事情,多表揚他在這個興趣上取得的成績。

三、陪伴

想想我們大人如果沒有人說話,是不是也很孤獨、寂寞、冷!孩子也是一樣的,他們也是需要陪伴的,多和孩子交流,陪孩子下下棋,看一場電影,踢一場足球等等。這樣不但能讓孩子覺得遊戲也沒有那麼有意思,反而還覺得生活多麼美好,培養他的綜合能力,讓他健康成長。

這三點如果能做到,孩子應該就不會迷戀上游戲。為了孩子,為了下一代,我們趕緊行動吧,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待。

我是兩個娃的父親,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菲悅成長


要讓孩子放下手機,需要先了解孩子為什麼要玩手機。

根據諮詢經驗,大致有這麼幾種原因:

第一,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就是孩子因為打遊戲,把爸爸媽媽可以連接在一起了。因為爸爸媽媽要一起商量辦法,解決問題,所以爸爸媽媽就有了共同的話題,就會不再吵架,甚至不會分開了。孩子內心深處有一個害怕爸爸媽媽關係不好,害怕會分開這樣一個深層的動力。



第二,打遊戲,他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他要看一看,為了他不打遊戲,爸爸媽媽做了多少多少事情。一個缺少關注的孩子,往往就會用不停地打遊戲換來父母更多的關注。

第三,孩子在打遊戲的過程中享受那份刺激,那份開心,可以忘卻很多現實中的煩惱,包括學習上的不愉快,在學校裡的挫敗,被忽略,被否定的感覺。


第四,孩子在家裡需要承擔的責任非常少。

那麼知道原因了,如何引導孩子放下手機遊戲呢?

第一,父母投入一些精力經營好感情和婚姻,讓孩子體會到家的溫暖。

第二,父母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做得好的事情上,肯定他,關注他。

第三,具體瞭解孩子在玩什麼遊戲,在這個遊戲中,孩子得到了哪些價值?比如受尊重,領導能力的體現,得到別人認同。然後家長在現實生活中給到孩子這些價值。比如在家裡多尊重孩子,給他作主的機會,多認同他。也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真實的遊戲,讓他在真實的遊戲或者體育運動中得到這些價值。

第四,在家庭中讓孩子承擔一些家務,讓他有主人的感覺,而不只是被照顧著的孩子。

謝謝!


心理學減重導師


提高自尊心:

一般來說,自尊心強的孩子不會沉迷玩手機遊戲。因為他們喜歡錶現得很好,從而受到別人的肯定和誇獎。

沉迷遊戲的孩子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自尊,如成績不好的孩子,總是被家長和老師嫌棄。但遊戲裡可以找到自尊,比如打贏了遊戲給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父母要多加強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自尊心才行。比如孩子做了家務,鼓勵一下;孩子考得比以前好,鼓勵一下;只要他做了一些事,是正面的,就要鼓勵。

放大興趣愛好:

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正面的興趣愛好。只是家長往往看不到。比如成績不好的孩子,可能喜歡畫畫,但家長總是盯著成績。

作為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成績,更要全面瞭解孩子。一旦發現孩子的正面興趣,就要幫助他放大。如果孩子喜歡畫畫,家長可以給他買畫畫的工具,報名畫畫的班,找畫畫的朋友,參加畫畫的活動,經常帶孩子到野外去寫生等。

讓他從遊戲中轉移注意力,把更多精力放在正面的興趣愛好上,自然就不會沉迷遊戲了。

充實生活:

那些整天玩遊戲的孩子,很可能在家裡什麼都不用做的。如吃、穿都有人幫他打理好,他什麼都不用管。沒事做的時候,孩子會覺得無聊。人在覺得無聊時會玩遊戲來消磨時光。

家長可以多給孩子找點正當的事情做,充實他的生活。如做家務、參加公益活動、一家人去運動等。

父母的作用:

孩子都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曾經有人在清華大學做過調查,那些考上清華大學的學生家長基本都是高素質,愛好學習的人。也就是如果孩子的父母在家裡看書學習,孩子也會跟著學習。如果孩子的父母在家裡玩手機打遊戲,同樣孩子也會這樣做。

所以既然我們希望孩子變成愛學習,遠離遊戲,那麼父母這時候要起帶頭作用。要求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要跟著一起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多溝通:

家長和孩子之間還是要多一點溝通,當然溝通是有技巧的。如果是孩子的媽媽,我們可以試著向孩子撒嬌。曾經看過一篇報道,一個家裡出了三個北大生,於是很多人就問孩子的媽媽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結果那位家長說了兩個字:撒嬌。

比如你提一個東西,你可以說:兒子,媽媽好累,提不動了,你可以幫幫我嗎?其實孩子的心很軟的,這時他會覺得自己很強大,應該保護媽媽。

最不好的方式就是用命令的語氣要求孩子做某事,這樣會起反效果。黃聖依和兒子安迪兩個人由於長期不在一起的緣故,母子感情不是很好,溝通也是不順暢。後來黃媽媽找了兒童心理專家諮詢。專家建議她: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跟孩子說話,要用鼓勵式、撒嬌式的。

注意事項

暑假不想讓孩子玩遊戲,家長就不要自己在那玩手機,帶頭和孩子一起學習

想要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先要把自己變成別人家的父母


卓梅子


記得看過心理學家李雪的一本書裡提到,人的本性是越控制越不受控,所以可以的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越容易激起孩子對電子產品的好奇及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不給看越要去看,那麼問題來了難道就任由孩子這麼看下去?如果已經影響到孩子的正常學習、生活、社交、甚至身心健康等,那麼家長是肯定要干預的,本人有以下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到你:

1、首先檢視大人自己,因為現在在成人的世界裡哪哪都是手機,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如果大人回家都是這些,想想孩子呢,他能控制自己不如迷嗎?所以我建議,最好在孩子跟前除非必要,否則能不玩手機則不玩,陪孩子玩玩增進親子關係受益匪淺。

2、孩子如果已經養成看手機的習慣,那麼我們可以採取逐步減少看手機時間及使用次數,來達到孩子不怎麼看手機的目的,這期間就要提到一個在《規矩與自由》一書中提到的兩個選擇,溫柔但堅定的給孩子執行兩個選擇,以此在給孩子自由的同時予以一定的規則。(具體可以百度搜取案例,在此不贅述)

3、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愛好,如果孩子喜歡繪畫,那麼可以陪伴孩子在空閒的時間繪畫,如果孩子喜歡跳舞、唱歌那麼我們同樣予以陪伴和支持,當下流行的樂高遊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便是本人的一些小建議,孩子隨著年齡增長,精力也越來越旺盛,所以陪伴孩子共同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是必不可少的親子活動。


愛吃魚的小狗娃


我覺得這一點家長是要負很大責任的。

我小侄子整天拿著手機玩遊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姐我姐夫也是整天手機不離手,你說小孩怎麼可能學好呢,而且他倆淘汰下來的手機,就給我小侄子,我都說了他倆好多遍了,無動於衷,還吐槽我小侄子一天到晚玩手機!

另外還是要培養小孩子的興趣,他要是有了自己的興趣,我小侄子就是不愛運動,天天窩在家裡,也說不上有什麼喜歡的,所以就只能玩手機,若是有個愛好,就可以出去溜達溜達,遠離手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