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小学,最需要衔接的是这几点

【每月4、14、24日更新】

孩子快要上小学了,父母一般都会安排他进学前班提前学习知识,生怕"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入学后,一些父母发现孩子仍然不能适应学校生活。有的不愿意去上学,有的上课坐不住,有的经常丢三落四,有的记不住作业。他们由此开始了陪伴孩子学习的漫漫长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甚至从小学直到高中毕业。

那么,为了让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入学前,父母应该帮助他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和训练呢?

从幼儿园到小学,最需要衔接的是这几点

泉州外国语学校鲤城附属小学是一所私立学校,无论教学水平还是家长与孩子的认同感,在泉州都手屈一指。万副校长凭借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孩子的长期观察,抽丝剥茧地分析了这个问题。

"有的小孩真的很害怕去学校!"万校长的第一句话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我知道有些孩子刚入学时需要时间适应新的环境,熟悉新的老师和同学,但还到不了"害怕"的程度吧。

但万老师告诉我:"九月一日开学第一天,有些一年级的小朋友就是不肯进校门。好不容易哄进学校,又不愿意进教室。即使勉强进了教室也两眼泪汪汪的,仿佛受了很大委屈。个别孩子这样的情况会持续一个多月。"

如此说来,那些早上赖床的、写作业磨蹭的、放学回家不开心的小孩,应该或多或少也都会有一些对学校的抵触或畏惧心理吧。

从孩子走入校门的第一天,父母就开始盯着孩子的作业和考试,却较少关注他的情绪。岂不知,如果孩子不喜欢上学,根本不愿意把心思用在学习上,父母花再大的力气也很有起色。

所以我们的谈话就从怎样让孩子爱上学开始了。

从幼儿园到小学,最需要衔接的是这几点

一、培养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自理能力对孩子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但其实在他进入到小学、乃至幼儿园时影响就已经显现了。万校长说:"有的孩子因为不会系鞋带被同学嘲笑;有的因为做事拖拉影响集体荣誉被同学嫌弃;还有的孩子在家父母喂饭,到了学校因为吃饭慢被老师催促、被同学另眼相看。"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学习好就行,自理能力差点没关系。然而进入小学后也就进入了一个竞争的环境。在孩子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可能用来比较。如果他在某个方面的能力明显弱于他人,就会常常被同学议论,成为他被轻视、被排斥的开始。而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虽然心情不好,但碍于面子又不愿意跟父母说自己的"糗事"。这也就是一些父母对孩子千般鼓励、万般许诺却仍然不能让他爱上学的根本原因。

我的女儿上小学时偶然帮助同桌修好了自动铅笔,特别被同学佩服。这件小事使得她那段时间每天都很盼望去上学,然后回家开心地告诉我今天谁又请她帮忙了。

二、亲近学校

有个男孩跟妈妈上街,看到店铺上的字问妈妈是什么,妈妈说:"等你上了学,老师都会教你的,你在学校里能学到好多知识。"爸爸买来玩具,他想拆开看,爸爸就帮他。可是拆开了两人都不懂,于是爸爸对他说:"将来上学,老师会教你的。你也可以问老师,慢慢就懂了。"从小学到高中,这个男孩一直很喜欢上学,后来还考上了清华。

万校长说:"提前带孩子进校园参观,看学生上课、做操、玩游戏,让他对学校有亲近感,同时告诉他上学是长大的表现。这些方式都可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并对学校生活憧憬、向往、跃跃欲试。"

小孩子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父母不妨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帮助他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并且期盼新生活的到来。

三、训练专注度

万校长说他们学校招生面试时会问孩子:"小朋友,你现在要坚持几分钟坐着不能动,乱动就不收你了,你能做到吗?"第一次听说以这样的标准挑选学生,我很好奇,想知道原因。他说:"坐不住的孩子上课时经常会做小动作,无法认真听讲,进而影响听课效率,学习效果必然不佳。而且他们常常表现得旁若无人,很难自我约束,因此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以及周围同学的专注度。"

静坐是集中注意力最重要的外在表现,专心又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决定因素。因此在上学之前,父母与其让孩子提前学习知识,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训练他的专注度。比如每天陪他阅读(这里说的是"指读",而不是给孩子念书)、拼拼图、摆多米诺骨牌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活动,并且在他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尽量减少打扰。

只要孩子能够专注地听讲、专心地写作业,他的学习就无需父母费心了。这是课余花再多的时间与金钱补课都换不来的。

从幼儿园到小学,最需要衔接的是这几点

四、安静的环境

开家长会时,万校长总是提醒父母给孩子单独准备一间书房用来学习。他说:"我们这里做生意人的很多,他们经常约朋友或生意伙伴一起在家里边喝茶边聊天。如果小孩子在同一个房间写作业,肯定会受到很大干扰。还有些父母每天坐在一旁看电视、玩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大。

由此想起一位妈妈曾对我说孩子写作业很慢,问过具体情况后发现:她家几乎天天有人串门聊天。孩子虽然有单独的房间,可总是坐不住,经常出来转转,有时还搭话。

学习是需要长时间静下心来才能做好的事,父母帮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是对他最大的支持。并且少看电视、少看手机、多读书不仅可以让孩子踏下心来,还可以提高自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五、准备文具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你关注过孩子书桌的这些细节吗?》,其中建议书桌上不要放与学习无关的东西、物品用过后要及时归位,并且注意光源要在书桌的左前方、选择可调高度的坐椅以适应孩子身高的变化、以及准备计时器帮助孩子管理时间等。

这次万校长还特别强调了文具的重要性。他说:"书包大小要适当。太大会增加孩子的负担,而如果父母帮助背又会对培养他的自理能力不利。铅笔的笔芯不能易断,那会影响孩子的写字速度,使他落后于别人。文具的结构和颜色都要简单,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每天都要使用文具与书桌,如果选择或安置不当,会长期分散孩子注意力,因此父母需要特别关注。

六、选择学校

除了提前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训练,并且为他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选择一所适合的学校也能促使孩子喜欢上学。

除了综合考虑口碑、学校特色、与初中的衔接和与家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外,万校长还提供了一个技巧:"你可以在学校门口随意找三个家长问他们对学校的评价。如果三个都说好,你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选择;如果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你就需要好好考虑;如果三个都说不好,那你就一定不要选。"

万校长特别强调:选学校时,不要只听招生老师或亲戚朋友的介绍,一定要根据自己亲自了解的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

从幼儿园到小学,最需要衔接的是这几点

从幼儿园的"以玩为主"到小学的"以学为主"只是"幼小"转变的一个方面,对于孩子最大的变化是不再有人特别关注他的饮食起居和喜怒哀乐,而他需要独自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独立解决突然发生的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的困难越少、问题解决得越顺利、获得的肯定和赞扬越多,就会越容易适应,并由此获得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要想做到这一点,父母就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孩子进行长期的训练,而不仅仅是在入学前仓促进行。

为了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处于领先位置,或者至少不能掉队,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让孩子提前学认字、拼音和算术。然而如果因此而忽略了上面提到的问题,就有可能使他还没去学校就开始怕学校,还没上学就开始厌学。

其实,如果提前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读书,能够专心致志地听讲和完成作业,补上知识的差距只需要几周就够了。而且时间越久,他的优势越明显,父母也就可以越来越轻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