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蒙古族打馬印

蒙古族打馬印


四子王旗——蒙古族打馬印


蒙古族打馬印,源於12 世紀初。相傳成吉思汗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 在馬身上打印記來代表各部的標記。這種方法既簡單又易識別,之後逐漸成為草原上的一個活動和節日。


四子王旗——蒙古族打馬印


印記,蒙古族稱“塔姆嘎”,本意就是畜印,後來由於歲月流逝,“塔姆嘎”的原意有了轉化,引申為手戳、圖章、玉璽等。蒙古族人使用的印記種類繁多,形狀各異。有圓、方、三角、梯形等各種形狀。

四子王旗——蒙古族打馬印


有日、月、星、火、山、樹、花、鞍、姓氏、吉祥結等圖案。他們在實踐中,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設計圖形的,打馬印一般都是從一歲的幼馬開始,這樣可以早些入群,就不怕與其它的馬群混放。


四子王旗——蒙古族打馬印


打馬印是蒙古族群眾傳承千百年以來的傳統活動。活動當天,牧民穿著節日盛裝,騎在快馬上揮舞著套馬杆。頓時人呼馬嘶,蹄聲雷動,場面異常壯觀,眾人合力將套住的馬放倒在地,便有通曉馬性的牧人執印,執印者在馬的左胯骨的中心部位打上印記,以作為部落或個人馬群的標誌。


四子王旗——蒙古族打馬印


打過馬印,頑皮的小夥子們如鬥牛士一般在沒有韁繩之類的的輔助工具的情況下,生生地騎在未經馴化的馬背上,任其擺脫,直至烈馬認輸為止。經過一場緊張激烈與生個子馬搏擊之後。馴馬手們也該好好的吃肉喝酒,談天說地論誰是英雄了。


主人為了答謝這些草原上的英雄,會為他們宰上一隻肥羊,煮上一大鍋手把肉和草原上的烈酒來祝賀勝利。的後來打馬印也就成為蒙古族遊牧民一種生產生活方式。也成為一個慶祝豐收的喜慶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