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说圆觉经之一

圆觉经很不一样,如来讲此经的地方也非同寻常,在此先卖一个关子。到时候再说地方是怎么不一样。

这次法会听众有十万人,以十二位菩萨为上首,每位菩萨会提一个问题,然后如来回答,这样每位菩萨一章,此经总共是十二章。

文殊师利菩萨请如来说实相,即觉悟后的情况,这样后来者能够得到佛的正见,修行过程中借此避免进入邪门外道。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因地法门,实相是不生不灭,不入因果律,所以,即是各位发心的起点,即因地,也是各位最终到达的终点,也即果地。修行过程本身得不到任何东西,只是回到本源,破妄归真。

所以如来说觉悟后的情况,也是我们现在发心向佛的起点,修行的过程中要守的一个点,修行不是要去另一个点,切记这一点不然容易迷失或堕入邪道。

如来说觉悟后是这样的:虚空无相,寂然不动,无起无灭,究竟圆满周遍十方。在这里无众生和佛的差异,大家都是一样的。

那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大家处于一种叫“无明”的状态。

无明是什么状态?如同在梦中,梦的时候很真实,而醒了之后,梦里的一切都烟消云散。在梦里得到的一切东西,醒后发现其实是了无所得。

因为众生不知道处于无明之中,把见到的一切当真了,执着于无明中的各种情况,追逐各种欲望,念念不息。在无明中,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有生老病死,有生死轮回。

但众生其实是无生无灭的,是在无生中,妄见生死。众人修此圆觉者,知道处于无明,或者处于一场大梦中,知道一切只是妄见,因此发心离此妄境,此为清净心。依此修行,不堕入邪门外道。

何为清净心?不求快乐,不惧痛苦,不求解脱,不求涅槃,或者说不粘在任何一个点上,一颗无所住的心。

再回到起点, 说佛讲此经的地方,这个是在清净觉地,即诸佛觉悟后的实相境界,如来跟大家不是用我们所熟知的语言和声音进行交流,这也说明不是佛在世间给大家讲的法。其它法如金刚经是佛在世时给大家讲的,所以说圆觉经也是极难得的经。只是不知道这是怎么流传到人间来的,呵呵。

原文如下:

序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文殊师利菩萨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