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衡,顾全大局

平衡指的是一种稳定状态。当各种力量处于对立时,若能互相抵消,整体情况不倒向任何一边,是为平衡。

中国传统学说阴阳和中庸,是一种讲究处事平衡的态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有一套中庸之道学说,主张凡事不过多也不过少。

物理学平衡,应用广泛。例如天秤就是以平衡来衡量物体的质量或重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离心力与向心力达到平衡的状态。

认识平衡,顾全大局

经济学的收支平衡极其重要,从个人开销到企业运营、政府财政预算,若入不敷出,个人和企业无法生存,国家可能会破产。

有得必有失也是一种平衡的体现。不过,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很多人似乎只片面追求某种欲望,而没有意识到在这过程中所失去的事物。

许多人对平衡的概念就是五五均分。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并非五五均分,却能平衡地维持自转和公转的运行。又像中医理论所说的,“阴平阳秘”是杆秤思维,阴阳的关系是权和衡的关系,就是秤杆和秤砣的关系。万物的阴阳不是绝对的对等关系。因此,凡事若要以“大局”为基准来求取平衡,就得移动枰砣在枰杆上的位置,直至找到枰杆平衡的支点。而这平衡点在枰杆上的左右距离不是绝对对等的。有时可能是六比四,有时可能是三比七,而这比例也会随着所要称的“大局”在时空的流变而随之改变。

因此,在遇到纷争时,不要觉得自己只得四,对方得了六,便愤愤不平,太快做出反击。若这四六的比例能保障双方的安稳,就是最佳的平衡点,输掉的可能只是暂时的颜面,却赢得了双方保持和谐安稳,这才会有双赢的局面。偶尔自己得到六,对方只得四,也无须得理不饶人,毕竟只有双赢的局面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哪来这许多不切实际的输赢?

人生短短数十载,为何就不能为顾全“大局”而好好生活?

人生不外生老病死,死了也就什么都没了;病了尤其重病后,很多想做的事也做不来了;老来除了有基本的尊严,能活得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夫复何求?而生,从为活着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到世间最高的名利,若想以有限的生命追逐无限的名利,在这鼓吹追逐梦想的时代,若有能力又无须付出老病死的惨痛代价,也无可厚非。但只要能达到一个觉得最适合自己的舒服生活条件,已不枉此生了。这才是人生的真正“大局”。

若人人能认清此“大局”,掌握好各自对人事物的平衡点,哪来这许多心理不平衡。所谓的输赢和不公平,在现实的“大局”面前只会显得幼稚和毫无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