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書房的氣質,只缺“它”!

書房在古代又叫書齋,是專門用作閱讀、清修或工作的地方。書房代表了一個人的品味和修養。


每當古人閒下來的時候,就會擺弄一下自己文房中的那些物件兒。今天小編帶你穿越時空,看看古人的書房到底有什麼?



“彈琴閱古畫,煮茗仍有期”,自古以來,文人與茶關係密切。早在漢代,人們開始把茶作為一種飲品,史籍中開始有了不少文人飲茶的記載,“茶興於唐,而盛於宋”,文人雅士有著更深得嗜茶情結。


你書房的氣質,只缺“它”!


“半輪新月數竿竹,千卷藏書一盞茶。”古人讀書時總免不了添上一盞茶,但喝茶的情境若是如此:藏有千卷藏書的書房外面,有著半輪明月和數竿竹子,淡泊而寧靜。或許這正是浮躁世人所需要的治學品茗之境。


你書房的氣質,只缺“它”!


一盞清茶、一塊枯木、三兩碎石,青苔花草點綴,在一偶書房之中,就感受到廣闊真摯的自然氣息。


你書房的氣質,只缺“它”!


古琴


琴棋書畫,琴居四雅之首。琴,是古代士人身邊必不可少之物,也是書房最重要的雅器之一。或懸於牆壁,或置於案頭,閒時坐撫琴,明月來相照。


你書房的氣質,只缺“它”!


唐代劉禹錫在他的名篇《陋室銘》中勾勒出一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淡泊境界。古人講琴作為“君子養修之物”,其作用是“修身理性,返其天真”。


你書房的氣質,只缺“它”!


齋中撫琴,也是文人的一種雅好,。琴聲擴大了書齋之趣,琴聲提煉了書齋之韻。


你書房的氣質,只缺“它”!


樂香


焚香,是先秦時已形成的生活習慣,與飲茶一樣,後來成為古代文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人稱“雅習”。


你書房的氣質,只缺“它”!


中國人愛香,愛它能拂去煩思,養性修身,當一縷香起,風雅便至。撫琴而聽風,品香而靜思,置一盞樂香於案上,絲縷煙雲緩緩飄動,識盡變幻,琴感昇華。


你書房的氣質,只缺“它”!


獨自一人撫琴聽風,三兩好友茶席品茗。書房閱卷,客廳閒談,在樂香的陪伴中,體味自然的萬千氣象。


你書房的氣質,只缺“它”!


可見古人撫琴、品茗、聞香三者缺一不可。偷得浮生半日閒,大隱隱於市,便是古人書房最好的治癒。你書房的氣質是不是隻缺“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