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拒绝加入家长群,好的教育是多考虑考虑孩子的感受

很多家长说,“这么小的孩子,他懂什么?”

如果你真的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那是你比孩子还幼稚。

01

最近,汪涵在某综艺中透露自己拒绝加入家长群,引发网友热议。

汪涵拒绝加入家长群,好的教育是多考虑考虑孩子的感受

即使是妻子多次催促,他也拒绝加入,他是想通过不加入家长群来逃避“比较”孩子的命运,减轻孩子的压力。

汪涵对5岁儿子的教育是严格的,不仅给5岁的小沐沐安排了英语、围棋、逻辑思维等课程,还要求小沐沐每天做30个仰卧起坐、20个俯卧撑和深蹲,以此来训练儿子的体能。

他也跟所有家长一样,希望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孩子,所以他也同样面临和所有家长一样的压力。

汪涵拒绝加入家长群,好的教育是多考虑考虑孩子的感受

“别人家的孩子”是每个家长都逃不掉的怪圈,汪涵知道自己会忍不住地比较,所以拒绝加入。

他的行为引起了网友的怒赞,不比较孩子是最大的修养

有人说,他有这条件,跟老师平起平坐,换别的家长不加入试试?

可我想说的是,即使他最后不得已加入了家长群,但我还是会为他考虑孩子感受的行为点赞。

加不加入家长群只是个引子,而在乎孩子的感受才是关键。

02

《圆桌派》里,主持人窦文涛抛出一个困扰了中国孩子们多年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父母喜欢消遣、贬损孩子?”

汪涵拒绝加入家长群,好的教育是多考虑考虑孩子的感受

我想是因为父母和孩子的地位差,让他们忘记了考虑孩子的感受。

看到孩子摔跤了,我们首先会说:“自己爬起来,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哭。”

孩子的玩具被抢了,我们会说:“给妹妹玩一下,她会还给你的,我们不能这么小气。”

可是小孩子的世界就那么大,他们的感受就是这么强烈,摔跤了就是疼,玩具被抢了就是伤心,这时候还要他们装圣人,肯定受委屈啦。

看到网友的一个分享:

小时候每次被妈妈当众教训就感觉很丢脸,就特别羡慕邻家的妹妹,虽然她也会被打被骂,但都是关起门来的;而我妈妈是闹的左邻右舍都知道,虽然她最终没舍得下手,但我更希望她关起门来打我一顿。

孩子非常在乎面子和自尊,而我们做的是,维护孩子的面子和自尊,再教育。

汪涵拒绝加入家长群,好的教育是多考虑考虑孩子的感受

03

课堂上,一个学习很差的孩子举起手要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很诧异,就让他来回答;可是他却答不上来,老师感到非常奇怪。

下课时,老师问他为什么不会还要举手,孩子说:“别人都举手了,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此话一出,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自尊心。

于是老师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告诉他“如果会就举右手,不会就举左手;这样我就知道你会不会了”。

以后每次上课时,老师看到他举右手就让他回答,看到他举左手就不点他;一段时间后,那个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开朗,成绩进步了许多。

一位儿童心理研究专家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谈不到爱。

我们很多家长都没有像老师这样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感受为感受:

你怎么就听不懂呢;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你怎么这么笨。

有时候我们真得像这位老师学习,想要过多地要求孩子时,也要给予同样的尊重,采取折中不伤孩子面子的法子,让他进步。

汪涵拒绝加入家长群,好的教育是多考虑考虑孩子的感受

04

去年,黄磊的一条微博收获了网友26万次的赞。

微博内容是说小女儿不小心尿床了,被黄磊以风趣的口吻化解了孩子的不安。

汪涵拒绝加入家长群,好的教育是多考虑考虑孩子的感受

女儿坦然地问爸爸:“你知道我怎么尿床的吗?

爸爸也充满童趣地做出了回应:“你是在梦中找到了卫生间吧”

简单的互动内容就引发这么多赞,是因为黄磊处理孩子尿床的方式惊艳了大家,更引起了网友小时候对于尿床的不美好回忆。

所有人都在感慨,如果当初爸妈也是像黄磊这样说,自己的感受就会好得多,而不是被责怪,企图激发羞耻心来杜绝下一次的尿床行为。

汪涵拒绝加入家长群,好的教育是多考虑考虑孩子的感受

其实每个人小时候尿床后,心里都会害怕,然后觉得羞愧,甚至是一直不起床,试图等床单干了再起,究其原因是怕被爸妈骂。

不仅是尿床这一件小事,还有犯错,做事慢等,孩子都怕被骂,心里已经很难受了,还要接受爸妈的批评,这才是最难过的。

所以,能够考虑到孩子感受的父母,真的很伟大,他们能够控制自己发脾气,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

他们不是通过激发孩子羞耻心来使他们进步,而是考虑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没有心理负担地进步。

当你考虑孩子的感受时,你会发现他们愿意主动进步,发自内心地感激。

汪涵拒绝加入家长群,好的教育是多考虑考虑孩子的感受

05

文学家蒋勋曾说:“我们有时候不知不觉在限制孩子,甚至以爱之名,因为爱太伟大了”。

我们都是爱孩子的,一切都以孩子为出发点,只是有时候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反而让孩子觉得痛苦。

不是非要激起孩子的羞耻心,孩子才会改正,你使劲地逼他,不如让他心怀感激地进步。

我们对孩子的爱是真的,但孩子受的委屈也是真的,孩子的感受真的需要多考虑。

大人吃药觉得苦时会想着吃颗糖,压力大时会想着抽根烟,累了时会想着刷刷视频;难道我们自己的感受是感受,孩子就不是了吗?

所以,好的教育,应该是建立在考虑孩子感受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