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中考這一路: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足夠好的父母

陪娃中考這一路: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足夠好的父母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從今天開始,記錄初三的點點滴滴。

一、在校學習情況

一模前,關於數理化的學習(其實主要是數學,因為物理兒子非常喜歡,也不畏懼難題,而化學呢,兒子非常喜歡化學老師,雖然沒有上過預科,初三剛開學也有過一段手忙腳亂,但是後來就逐漸追上來並且漸入佳境),曾跟我談過一次,他希望以後的學習以自己為主,我可以慢慢退出了,因為在我的輔導下即使取得很好的成績也覺得沒有太大的成就感,況且進入高中,我還能在跟著輔導嗎,顯然不現實,所以也是為了將來更好地適應高中生活,現在就要開始鍛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我當然贊成。

昨天已經把學校作業完成了,今天兒子安排數理化各刷一套卷子。刷完,兒子照例要給我談談具體情況。他說今天數學做的很順,前21題不到50分鐘就做完了,對了對答案,最後扣了5分,是22題最後一問和23題最後一問。我提醒他,這個成績是有水分的,一這是平時在家裡比較寬鬆的環境下做的,二是兒子提到有一道題以前遇到過。不過這次沒有低級錯誤還是值得肯定的。物理和化學各扣了6分和5分,都有低級錯誤,主要還是實驗題答題不完整不規範。

考慮到兒子對錯題的不重視,我就詳細問了他每道錯題,無論如何他再描述一遍,也會加深印象吧。

晚上,爸爸找了個往年的中考作文題目,讓兒子練練筆。兒子寫完後,我認為還不錯。爸爸看了之後,毫不客氣地批評:內容老套,毫無新意。這幾個月一直是父子兩個在進行作文的練習,於是我也坐在旁邊聽爸爸點評。最後聽明白了,原來爸爸的思路是:這幾個月作文想有很大的提升基本不可能,不過兒子平常也有一些積累,在這個基礎上在作文上有所突破主要靠兩個“新”字,一是題目新穎,二是取材新鮮,所以他一直引導兒子儘量跳出平常的思維,也儘量避免寫學校和學習這樣狹窄的內容。這次是半命題作文“與**相處的日子”,兒子寫的是“與同桌相處的日子”,一看題目爸爸就有些火,內容當然也是中規中矩,爸爸自然又是一番批評。爸爸拿出一篇範文說,你看,同樣寫同學,範文的題目是“與三大將相處的日子”,你能不能換個題目,比如如果寫貓,你可以寫“與‘蘇格拉底’相處的日子”,當然這個“蘇格拉底”是帶引號的,但是一下子就吸引了老師的目光……兒子不說話 ,心裡是有情緒的。看看已經十點半了,於是我插話道,“爸爸的意思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說的很有道理,以後確實應該有意識地多拓展思路,

不過我覺得兒子其實具備這樣的積累和能力,多加思考和練習,是有能力寫出一些不一樣的文章的。時間不早了,明天還要早起,要不今天先到這兒?”於是收拾東西,洗漱睡覺。

陪娃中考這一路: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足夠好的父母

二、關於課外班的選擇

吃晚飯的時候,兒子再次提到有人主動退出了學校的培優課,若有所思又好像很羨慕對方的勇氣,昨天就跟我聊過,剛好今天爸爸也在,我也想好好討論下,就問:“看樣子你似乎也有同樣的想法?”“嗯。”兒子說,培優課的難度在中招之上,他做起來比較吃力,有時老師講了也聽不懂,又耽誤時間,認為沒有多大意義。最後提了一句,自己可能也沒有認真對待。

對於數學,我陪著兒子從小升初到現在,我知道當初小升初超出他能力的某課程給他帶來的陰影。對於中招,其實到最後就是兩個能力的比拼,解難題的能力和杜絕失誤的能力,結合兒子的情況,我認為還是後者對他來說更重要。於是我說,“沒問題,如果你認為沒有意義不想上那就不上。”

爸爸是個方法論者,同時也是個積極的推動者,不會輕言放棄。他的看法是,還是要慎重考慮一下。

第一,任何人的決定和選擇都不應該成為你做決定的依據,你的決定一定是基於自己情況的全面客觀的分析,所以不要看到別人不上了你就不上了;

第二,學校陪優關於教課內容的安排一定有他們的道理,也不會隨便找個人來給你們上課,所以要充分信任學校和老師;

第三,最好問問自己的任課老師,把自己的困難和困惑說出來,聽聽他們的意見。最後,爸爸說,這是我的想法,決定還是由你來做,無論你做出什麼決定,我們都支持你。

爸爸去沖澡,我去刷碗,兒子又跟進來說,剛才有一點沒說,培優課上都是和其他班的幾個男生坐在一起,他們一般都能做的出來。我脫口而出:“那你是有挫敗感了。你現在初中班上大家的水平都不高,但是到了高中,可能就是陪優班上的這種情形了,大家都比你強,那怎麼辦?”

晚上寫完作業,爸爸因為明天要早起,已經睡了,兒子又跟我聊了一會兒。他說,雖然培優班上另外幾個男生解難題的能力比他強,但是平常考試未必分數比自己高,因為他們簡單題的失誤更多,而且自己勝在各科相對均衡。反正兒子總能找到自己的優點,這是他的長處。又說,有的時候上培優課真是頭疼啊,不過回過頭來做學校作業,簡直太easy,不過好像目前僅限於化學。這讓我想起看到一些高中比賽的體會,可能到後來也沒什麼成果,但是迴歸到高考內容就會有“一覽眾山小”的輕鬆,總之付出一定有收穫,只不過形式不同罷了。最後兒子說,要不這樣吧,現在到月考也沒有幾次陪優課了,這幾次我努力認真對待,月考之後結合月考成績再好好分析一下之後做決定吧。

兒子在學習上的攻堅意識和意志一直有些薄弱,但是無論如何,我們會尊重他的選擇,是時候自己做出選擇並承擔選擇的結果了。

三、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足夠好的父母

今天兒子帶回家的都是壞消息,歷史默寫把“1895”寫成“1995”,數學考試又炸了,而且還不急不躁,沒心沒肺。好吧,我好像好久沒有思考人生了,讓我安靜一會兒去。

今天去見了一位朋友,她在本市著名高中工作,聊天的時候她提到學校的心理老師很忙,學生們都很優秀,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心理要非常強大。來去匆匆,並沒有詳談。記得十幾年前因為工作關係我和一些學校的心理老師有所接觸,當時好像心理老師在學校都是比較邊緣的人物,有的是由校醫兼職,也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工作。只有省實驗除外,有個陣容強大的豪華團隊。現在這位心理老師這麼忙,可見名校光環下的壓力之大,不過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種可喜的變化,大家不再覺得心理上的“小感冒”難以啟齒,對心理上的不適也不再默默承受,而是積極尋求幫助。

陪娃中考這一路: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足夠好的父母

記得當初接觸心理學時,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沒有完美(perfect)的父母,只有足夠好(good enough)的父母”。當時一下子覺得心下釋然。其實現在想來,這句話可以有很多變形,“沒有完美的職業,只有足夠好的職業”,“沒有完美的學校,只有足夠好的學校”,“沒有完美的教育,只有足夠好的教育”……“沒有完美的孩子,只有足夠好的孩子”。

每一個過分焦慮的父母,心裡都住著一個完全由自己臆想出來的別人家的完美的孩子,而這個完美的孩子也只是拿一些支離破碎的標準糊起來的,而不是一個立體豐滿充盈的生命體。那麼在這樣一個簡單堆砌出來的標準之下,觀察自己的孩子,自然更多的是沮喪和潰敗。我也是無意識地在這樣的狀態下掙扎了好幾年,至今也不能說完全擺脫出來。不過我可以從那種狀態下抽離出來,像對待一個朋友一樣去跟她談談心,去擁抱和安慰她,也可以理智和清醒地告訴她這是一種多麼偏執和可笑的邏輯。還好,我漸漸走出來了,正是時候。足夠好,剛剛好。

等我思考完人生,兒子也早已做完作業,正認認真真地在查漏補缺。

四、未完待續

孩子的中考之路還在繼續。這些日子想了想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是不是高了,不過後來想想,即使要求高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思維訓練,如果能養成習慣,那麼對於同一個問題,可能就更善於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

,做事情也會不滿足於僅僅得到一個誰都會想到的思路,雖然短時間內未必會有什麼效果,對於即將到來的中考也許也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幫助,甚至有點浪費時間,但我覺得這樣的努力還是值得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