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隐藏着幸福婚姻的密码

《我们仨》:隐藏着幸福婚姻的密码

一位优雅智慧的世纪老人杨绛,在九十二岁的高龄,回忆起她和钱钟书以及女儿一家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写成了这本感人肺腑的经典著作《我们仨》,书中记录了他们历经动乱沧桑的风雨岁月,一路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动人故事。有欢乐也有忧伤,从始至终,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美满的模样。

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期望自己拥有完美的爱情,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所爱之人一起牵手慢慢变老。然而,拥有这样圆满人生,世上又能有几人呢?著名学者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堪称幸福婚姻的典范。他们相儒以沫六十三载,相敬如宾,恩爱加持,白头偕老。所谓的幸福美满的家庭,大概就是他们仨在一起的样子。

《我们仨》一书,杨绛用凝练从容的笔调,平实细腻的语言,哀而不伤的文风,娓娓道来,令人动容,字里行间虽有淡淡的伤感,然回忆的都是温暖的日常。虽然最后只剩下杨绛一人,但她回首悲欢离合这一生,仍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有我们仨。

钱钟书曾经这样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这是对杨绛多么高的赞誉,让人不得不好奇,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奇女子?她是如何成功经营自己的婚姻家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一家三口精彩的人生。

《我们仨》:隐藏着幸福婚姻的密码

幸福密码一:愿意放下姿态,为爱人洗手做羹汤

一九三五年七月,钱钟书和杨绛结婚,婚后杨绛随钱钟书来到英国,就读于牛津大学,而杨绛则成为一名旁听生。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外出散步游玩,美其名曰“探险”,幸福婚姻生活就此拉开了序幕。情投意合,有共同的爱好,奠定了他们婚姻的坚实基础。

他们都是出身书香门弟的公子和小姐,是典型的书呆子,根本不会料理家务。但是,一日三餐,这些免不了的家务琐事,如果双方都不愿意做,那这样的家庭组合迟早会分崩离析。为了所爱之人,他们都学会了洗手做羹汤。钱钟书学会了早起,给杨绛做了美味的早餐;而杨绛也开始穿上围裙亲自下厨,还学会用“文火”炖红烧肉来改善生活。他们凡事都为对方着想,不曾红脸吵架,相互扶持,似一对神仙眷侣。

牛津大学毕业后,钱钟书入读了伦敦的巴黎大学。在那里,他们可爱的女儿钱瑗出生了,小名叫圆圆。钱钟书曾对杨绛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这得是多么的情深意重,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如此可见钱钟书对杨绛的爱之切。

中国有非常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无后为大,很多男人都有这种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钱钟书受过高等教育,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在他的眼里,爱情才是第一位置,其他都是次要的,可见他对杨绛是多么体贴和宠溺。

现实中不乏有些男生,总认为男人是干大事的,而厨房之事乃是妇人的专属,根本不屑参与,只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钱钟书的心里,杨绛不是来给他做饭的,不是给他传宗接代的,而是他生命里的一部分。婚姻生活中,第一要素就是要把爱人的胃给喂暖了,因为食物是一个人需求层次的第一层次;第二要素是把心放在对方那里,心在哪里,爱就在哪里。

《我们仨》:隐藏着幸福婚姻的密码

幸福密码二: 学会换位思考,互相包容

钱钟书向来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在杨绛生产期间,在家里弄坏了不少东西,不是打翻了墨水瓶染黑了房东的桌布,就是把台灯给砸了,每一次他都怀着忐忑的心里,跑到医院向杨绛认错,但杨绛总是云淡风轻地说:“不要紧,不要紧,我会修好的”。

换成普通女子,一定横眉侧眼,加以呵斥。从这些小事可窥见杨绛的聪慧和善解人意。她一定是深深了解钱钟书的性格特点的,理解他一心只读圣贤书,但生活处理能力非常糟糕。正是杨绛会换位思考,这份爱和包容,使得钱钟书更加信任和依赖于她。她一辈子都是如此对待钱钟书,像宠孩子似地宠着他,才让他一生始终保持着一份童真,专心在学术的世界里畅游。

虽然钱钟生是一个在生活中比较笨拙的人,但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中,生产后的杨绛需要照顾和营养,在杨绛坐月子时,钱钟书担负起了这个责任,学会炖鸡汤,对杨绛精心照顾,无微不至地伺候她。他们之间互相包容,互相珍惜对方,这是婚姻生活得以永远保鲜的良方,值得许多人借鉴学习。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有些人就是喜欢抓住对方的缺点不放,甚至加以放大,越看越不顺眼,横加指责,长久以往,夫妻感情必定产生裂痕,继而裂痕变成裂缝,再也无法缝合。再怎么深厚的感情一旦有了隔阂,就会逐渐变淡,最后成了无味的白开水,再也无法圆满了。

《我们仨》:隐藏着幸福婚姻的密码

幸福密码三: 患难与共,生死相依

一九三八年,杨绛从家信中获知母亲去世,家乡被日军占领,家人已经搬到上海避难,于是决定回国和家人团聚。

那时,时局动荡,烽火连天,战乱不断,钱钟书和杨绛的家人都迁移到上海避难。珍珠港事件后,上海沦陷。虽然生活艰苦,但是钱钟书和杨绛继续教书育人,自给自足,尚能应付。钱钟书因为连年工作奔波在外,觉得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他发愿:“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上海沦陷期间,杨绛一家饱经忧患,尝到了世态炎凉,然而,他们夫妇却把苦难当作美酒般品尝,一起携手共渡难关。其实,他们不是逃跑不了,而是不愿舍弃祖国,不愿成为外国人,而是甘心呆在上海等待解放。

解放后,钱钟书和杨绛都得到了清华母校的聘请,成为了该校的教授。女儿钱瑗终于被爷爷发现了她是一个“读书种子”,在杨绛的悉心辅导之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并留校当了一名老师。

在解放后的特殊岁月里,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是紧紧相联的,杨绛和钱钟书也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经历了那个时期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但他们从未间断工作和读书。

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又使他们一家三口饱受催残和伤害,钱钟书和杨绛成为了“牛鬼蛇神”,被关进了牛棚,每月只发一点生活费,而存款都被冻结,生活过得非常拮据。女儿钱瑗虽没被牵联,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受难,把眼泪往肚子里吞咽。

后来他们逃出牛棚,暂时栖居于北师大的教师宿舍,得到了女儿钱瑗许多好心同事的帮助,才得以稳定下来。多次搬家,艰难度日,动荡不安的社会和生活环境,致命钱钟书多次生病,杨绛也劳累过度,他们住在陋室,于煎熬之中,一家人互相照顾,互相安慰。

这二十多年的动荡岁月,他们一家的遭遇就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缩影。他们的心中有大我,有家国情怀,有高尚的人格精神,不论多么艰苦的环境,都力所能及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小我的他们,则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相携相守,展现了美好家庭的挚爱亲情。杨绛告诉我们:家才是人生最好的港湾。

《我们仨》:隐藏着幸福婚姻的密码

幸福密码四: 拥有共同的爱好和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杨绛和钱钟书均有着相同的爱好和人生追求,他们终生淡泊名利,有着对“我们仨”家的相聚相守,都一样酷爱读书和勤奋治学,这三者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推动他们走向高远超凡的境界,而精神的高度统一,使他们的婚姻爱情坚不可催。

钱钟书后来被调入毛选翻译委员会工作,是英译毛选定稿组成员,工作之余还出版了《围城》、《宋诗选注》、《管锥编》等经典著作,成为一代著名的学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而杨绛则一心从事翻译工作,先后翻译了《吉尔·布拉斯》和《堂·吉诃德》等,还出版了《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等散文集。她不仅是钱钟书的夫人,还是一位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她并没有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之下,而是成为了自己。

他们夫妻一生读书和写作,从未间断,就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在居无定所的艰难时期,也一直坚持读书和创作,令人佩服和尊敬。钱瑗也在父母的熏陶和教育之下,思维灵活,知书达礼,爱好读书,成为一名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父母的骄傲和安慰。

《我们仨》:隐藏着幸福婚姻的密码

《我们仨》的结局:

一九七七年,杨绛他们终于入住三里河寓所的新家,至此,他们仨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然而,这时老病相催,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也已经走到了尽头,古驿道上,寒柳秃秃,树叶黄落,他们相聚又相失。“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三里河寓所,也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杨绛的女儿于1997年因病去世,次年,钱钟书也离她而去。杨绛在经历了亲人相继离世的大悲痛之后,一边抚摸着伤口,一边执笔回忆他们经历的风雨岁月,《我们仨》,是杨绛对已逝亲人最好的思念。

《我们仨》带给我们的思考:

《我们仨》是平凡朴素的家庭,他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希望相聚相守在一起,平平淡淡共度人生。他们没有丰富的物质,却于每个平凡的日子里,彼此相伴,用心感受生活的繁华和苦痛。爱和宽容,使得他们拥有完美的家庭生活;相互陪伴,成就了他们丰盈幸福的人生。

所谓的幸福婚姻的密码,其实很简单,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字:爱

杨绛经营家庭婚姻的哲学,谦和温柔的性格,淡定从容的处事方式,还有对家人温情的陪伴,值得许多女性朋友学习。愿我们都能以爱出发,更好地经营自己的爱情和家庭,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在这里我提供三条建议,以供参考:

首先,婚姻必须有爱情作为基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你需要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爱人,思想能共鸣,语言能互通,才能做到琴瑟和鸣,夫唱妇随,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话题,绝对是婚姻生活的保鲜剂。

其次,彼此互相包容,爱对方的优点,也容对方的缺点。心胸宽广,懂得感恩,不计较得失,少些争执,多一些交流,消除矛盾,家和万事兴,家庭生活就会顺利和平坦。

最后,努力提高自己,夯实物质基础,为幸福的婚姻生活保架护航。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只有良好的物质基础,才能使家人过得幸福和快乐。

《我们仨》:隐藏着幸福婚姻的密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