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黄执中戳育儿真相:“默默无闻”的妈妈,才让孩子害怕

《奇葩说》黄执中戳育儿真相:“默默无闻”的妈妈,才让孩子害怕


《奇葩说》黄执中戳育儿真相:“默默无闻”的妈妈,才让孩子害怕

我之所以爱看《奇葩说》,是因为时常能从其中听到一些振聋发聩的观点。

这次《奇葩说》里黄执中讲了一个观点:“牺牲感,是亲密关系中的大忌”。

同样,“牺牲感”也是亲子关系中的大忌。

《奇葩说》黄执中戳育儿真相:“默默无闻”的妈妈,才让孩子害怕

《奇葩说》黄执中戳育儿真相:“默默无闻”的妈妈,才让孩子害怕

执中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个妈妈,一辈子都吃鱼头,把鱼肚子肉留给儿女。

儿子小的时候问:妈妈,你怎么老是吃鱼头呢?

妈妈就笑笑说:傻孩子,妈妈爱吃鱼头。于是孩子就心安理得地吃鱼肉,还特地把鱼头留给妈妈。

结果母亲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说:“孩子,妈妈从来都不喜欢吃鱼头,只是为了把鱼肉留给你。”

然后那个儿子就懵了。


妈妈40多年的隐忍,换来了什么?儿子的内疚!


很多妈妈都像那个“鱼头妈妈”一样,喜欢“默默奉献”。

精髓在于默默,就是我做这件事的时候,事先不告诉你;我也不管这件事,是不是你希望我做的,总之我做了,我付出了,我牺牲了,我好伟大。

就像黄执中所说,当一个人有牺牲感的时候,她就筑起了道德大坝,然后她所做的一切奉献都是在大坝后面不断地加筹码,直到孩子不得不对她产生愧疚感。

《奇葩说》黄执中戳育儿真相:“默默无闻”的妈妈,才让孩子害怕

《奇葩说》黄执中戳育儿真相:“默默无闻”的妈妈,才让孩子害怕

妈妈爱玩“牺牲感”,孩子会很痛苦。

有的妈妈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放弃了不错的工作,在家全职,把全副精力投放到孩子身上。

孩子长大后成绩不理想,妈妈一定会说:我全部心血花在你身上,你怎么考成这样?

事实是,是妈妈自己放弃了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而把全部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

《奇葩说》黄执中戳育儿真相:“默默无闻”的妈妈,才让孩子害怕

我付出了那么多,你竟然不听话,你应该内疚。这是一种隐蔽的情感操控手段。


被动处在这种模式的孩子也不会快乐,甚至很可能扭曲。

《奇葩说》黄执中戳育儿真相:“默默无闻”的妈妈,才让孩子害怕

前几天爆出一个上海有个17岁女儿家暴父亲的新闻。

说是女儿想买一双800元的鞋,父亲没答应,女儿就打他,把他衣服都剪烂了。

警察一到,父亲就开始倾诉:

送女儿去美国读书,去了一年不再去了。为了让女儿放松心情,给她报了吉他课,七八百元一节课,她也常常不去。

而女儿是这样说的:拒绝买鞋只是导火索。实际上她觉得父母一直在控制她的生活,一切都是他们说了算,自己觉得很挫败。

这个小姑娘为啥那么暴躁呢?

因为内疚感到一定程度,会变成愤怒感。

恨自己无能,不能报恩,也恨对方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多。

所以妈妈们不要再沉溺于“牺牲感”中无法自拔,当你付出的太多,孩子无论如何还不清时,会把他推到另一个极端。他可能会怕你,甚至根本不想见你。

《奇葩说》黄执中戳育儿真相:“默默无闻”的妈妈,才让孩子害怕

其实不做“讨人嫌”的妈妈也很简单。

就像黄执中所说,你要做一个快乐的妈妈,优先照顾到自己的需求,让自己觉得快乐,再让那种快乐和幸福“溢出来”感染到自己的孩子。

他举了一个例子:妈妈很喜欢吃冰激凌,只买了一个,告诉孩子,妈妈很喜欢吃哦,然后让孩子少尝一点,自己吃多一点。

《奇葩说》黄执中戳育儿真相:“默默无闻”的妈妈,才让孩子害怕

当时弹幕中很多人说这不可能。

但我家就是这样。

我爱吃杨梅,女儿爱吃草莓。买杨梅的时候,我吃大半,给她吃小半,买草莓的时候她多吃一点,我少吃一点。

我和她都很开心。她有时候给我多留一点,我也会诚心诚意地跟她说谢谢,然后开心地吃掉。

想一想,如果我明明自己很爱吃杨梅,却忍住不吃,都留给女儿,然后心生怨念,在她写作业的时候说:妈妈最爱吃的杨梅都给你吃了,你不好好写作业就是对不起我!

女儿会比较开心吗?

她可能会在心里翻个白眼:我又没不让你吃!

我可以要求她好好写作业,但不是用我为她做的牺牲去要挟她。

“母亲”不是一个苦大仇深的名词,我们可以开心一点,轻松一点。

只有一只鸡腿,妈妈很想吃,那就把它吃掉。

如果看着孩子吃比自己吃还要开心,那就留给孩子吃。

唯独不要强忍着不吃鸡腿,然后觉得自己真伟大,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


《奇葩说》黄执中戳育儿真相:“默默无闻”的妈妈,才让孩子害怕

最后,把一段5岁小男孩的话送给所有的妈妈们:

你做我妈妈的时间很长,

你一辈子都是我的妈妈,

所以爱我的时候,

别忘了爱自己。

我爱你!




每个孩子不尽相同,因材施教才是“育儿根本”。

(育儿难题,关注小荷心理)

《奇葩说》黄执中戳育儿真相:“默默无闻”的妈妈,才让孩子害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