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為什麼斬的是“白蛇”而不是青蛇或其它顏色的蛇?

漢高祖為什麼斬的是“白蛇”而不是青蛇或其它顏色的蛇?

文字:五

六書:象形

意思:表示數量五

演變:

漢高祖為什麼斬的是“白蛇”而不是青蛇或其它顏色的蛇?

甲骨文“五”由“二”和“×”組成 。《說文解字》中說“二”表示天、地,“×”表示陰陽二氣相交在午時,所以念五。陰陽二氣相交產生五行(金、木、水、火、土)所以就代表數字“五”。《說文解字》是漢代的著作,當時還還沒有發現甲骨文,是用後世內容解釋先前文字,屬於本末倒置、難免牽強附會。

當代研究文字的學者唐漢採用郭沫若的說法並做了後續補充,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他說:古人伸一跟手指表示一、兩根手指表示二、三根手指表示三、四根手指表示四(昨天講過,甲骨文四寫成四橫),攥起拳頭表示五(甲骨文五就是攥拳頭的形象),我們姑妄聽之。

“五”從甲骨文到小篆書寫大致相同,隸變後與今天的楷書寫法基本一致。

文化:

漢高祖為什麼斬的是“白蛇”而不是青蛇或其它顏色的蛇?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漢高祖斬白蛇起義”的故事。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徵集天下民夫修建長城和驪山陵墓,逾期不到者,民夫與領隊都要殺頭。《史記·高祖本紀》記載了劉邦作為亭長時因押送民夫的一段故事: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劉邦作為泗水亭長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驪山服勞役。路途遙遠難行,民夫不勝體力。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劉邦估計等到了酈山也就會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豐西大澤中時,就停下來飲酒,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

高祖說:“你們都逃命去吧, 我也要從此亡命天涯啦!”民夫中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一塊走。高祖乘著酒意,夜裡抄小路通過沼澤地,讓一個在前邊先走。走在前邊的人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罷。”

高祖已醉,說:“大丈夫走路,有什麼可怕的!”於是趕到前面,拔劍將大蛇斬成兩截,道路打開了,繼續往前走了幾里,醉得厲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後邊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有人問她為什麼哭,老婦人說:“有人殺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

有人問:“你的孩子為什麼被殺呢?”老婦說:“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之子殺了,我就是為這個哭啊。”眾人以為老婦人是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卻忽然不見了。

後面的人趕上了高祖,高祖醒了。那些人把剛才的事告訴了高祖,高祖心中暗暗高興,更加自負。那些追隨他的人也漸漸地畏懼他了。

後來沛縣的蕭何、樊噲等人擁立劉邦為沛公,參加爭奪天下的起義之中,最終戰勝各方豪強,建立漢朝。

民間還有劉邦斬蛇時的一個插曲。當時白蛇對劉邦說:“你殺我會有報應的,你斬我頭,你的事業開始就會發生動亂,你斬我尾,你事業末期會有動亂”。劉邦聽了,就斬了白蛇中間。結果漢朝在中期發生王莽篡漢,後劉秀重新光復漢室成為東漢。這就是“漢高祖斬白蛇起義”的故事。

故事中說劉邦是赤帝之子,赤色在五行中代表“火”,所以可以說劉邦是“火帝”的兒子,而他所殺的白蛇是“白帝”之子,白色在五行中代表“金”,所以白蛇是“金帝”之子,而五行生剋關係中,“火克金”,劉邦殺白蛇代表他可以取代金帝的皇位。

這裡又涉及到中國朝代更跌的“五德”學說

古人認為古代王朝更迭也遵循著“五德學說”,“五德學說”等同於“五行學說”。

中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認識到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質,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生成的, 它們之間存在著既相互資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又相互制約(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的關係,在不斷的相生相剋運動中維持著動態的平衡,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和生克的原理。

《呂氏春秋·應同》:“凡帝王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鳥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這段的意思是,凡是王朝即將興盛,上天必然讓百姓看到上天降下徵兆。黃帝的時候,人民看見大的蚯蚓和大螻蛄,黃帝說,這是土氣旺盛,五行中黃色代表土,所以認為黃帝具有土德,國家崇尚黃色;

到了禹的時候,到了秋冬季節,草木還不凋零,禹說,這是木氣旺盛,五行中青色代表木,所以禹的時代具有木德崇尚青色;

以此類推,商湯屬於白色金德,周朝屬於紅色火德。在五行中火克金,所以周取代了商湯;金克木,商湯取代禹時代等等。

據傳五德學說是戰國時期陰陽家

鄒衍提出,他為田氏代齊提出的天命所歸的藉口。

這套理論看似合理,實際根本站不住腳了。按此理論推導,東周之後是秦,周屬火,水克火,秦應該是水德,劉邦又滅了秦建立漢朝,土克水,漢朝應該是土德,也就是劉邦應是土帝之子,史記中卻說他是火帝之子,這就是矛盾了。

而漢朝初期卻被稱為水德(說是秦朝時間太短,應歸屬於漢朝之水德),到漢武帝時改成了火德,到了漢光武帝劉秀時又改成火德(五行屬性可以隨意改變,似乎兒戲)。

可見五德之説,不過是政客們謀朝篡位的遮羞布而已。後人捧著這個學說不放,實屬可悲、可談!

雖然五德學說純屬扯淡,但五行理論卻被傳承和發揚下來,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一部分。

現在中醫理論依然在使用五行學說,比如中醫中,將人的五臟六腑五行化:

漢高祖為什麼斬的是“白蛇”而不是青蛇或其它顏色的蛇?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肝 → 心 → 脾 → 肺 → 腎

如:木生火,則是肝木濟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脈,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正常發揮。火生土,即心火溫脾土,心主血脈、主神志,脾主運化、主生血統血,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營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的功能。 這是一套理論完整的體系,我們只能簡單說明。

五行理論更多是用於堪輿(風水)、命理(算命)、相術(看相) 和占卜等方面,我們就不做探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