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柴達木戈壁參加孩子的畢業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本文來自DE未來訓練營隊員家長沈思捷。通過她的分享,讓我們穿越時空,體驗一下在戈壁灘參加孩子畢業典禮的心情。


兒子說學校畢業季要做「柴達木100km徒步穿越」,這是個多麼牛的壯舉,所以當孩子說他想和同學們一起參加時,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在興奮中也隨同孩子們一起出發了。

一路上,發生了太多的故事無法贅述。

風餐露宿,條件艱苦,孩子們沒有一個表現嬌氣,帳篷裡的小姑娘們在最後一天還幫我鋪好防潮墊和睡袋,非常地感謝你們!我沒有嬌慣你們,你們倒嬌慣了我。第一天孩子們還在埋怨掉隊的同學,到最後一天全部都是等待隊友一起衝刺享受最值得驕傲的榮光。在你們身上我看到了太多閃亮的品質:熱情、坦率、堅持、包容、內省、感恩……你們賜予我一路的感動。

父母在柴達木戈壁參加孩子的畢業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想,如果大詩人海子當年遇上你們,或許他就不會寫出絕望的詩句,在德令哈的夜晚我的腦海裡只有一句:

無盡的荒涼中,你,不朽

而戈壁上的豐盛和無盡的生命力

讓我活成平凡的繁華

許久前無意中讀到海子的詩——《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讓我深深記住了“德令哈”這個地名,想知道德令哈這座“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是怎樣一個擁有無際蒼涼悲歌的地方,讓詩人“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我沒有詩人內心中那樣的憂鬱、敏感與孤絕,但還是緊緊地被這個地名抓住,始終停留在我要行走的版圖上。

父母在柴達木戈壁參加孩子的畢業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孩子們的賜予

第一天

大部分人在這一天都“醉倒”在青海湖邊,一是幽藍靜謐的青海湖的美麗,一是為海拔3200的高原反應,孩子們在湖邊留下了寶貴的開營合影後,輕微的頭痛、嘔吐等症狀也開始出現。晚飯後大部分孩子們開始休息,這一夜是寧靜的,接下來的一天是我們都未知的一天。

父母在柴達木戈壁參加孩子的畢業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二天

清晨,孩子們的臉上都明朗了許多,休息了一夜,症狀減輕後接下來就不會有難受的反應了。大巴一路向西,車廂裡小鳥般嘰喳雀躍,不用看,孩子們都已恢復元氣。伴隨這一好的開始,我們趕上了千年一遇的柴達木的五月雨,這雨也預示著我們的徒步不會在烈日下進行。而我們為自己當上了這千年不遇的“雨神”也感覺神奇了一回。更神奇的是,到達出征地,雨即停。遠處,濃雲翻卷,為出征百公里的營門憑添了壯觀氣魄,旌旗飄動,出征的戰鼓已準備好,每一隊的小隊員都認真聆聽著出征誓詞,這是我聽到過的最讓人熱血、也最充滿人性的誓詞,希望未來的日子每一個孩子都能記得那天宣讀過的這段誓詞!

17公里的戈壁征途在鼓聲中開始,大概是孩子們太興奮了,也沒搞清徒步的意義,一貫爭第一的思想,讓他們只是悶頭衝,不僅很快消耗了體力,也沒有時間去看看戈壁上奇麗的石頭,和遠處壯闊的風景,大概在他們眼裡第一才是最重要的,不知道這是體制教育內的幸與不幸,我只是為他們感覺遺憾。

入夜,周圍寂靜空靈,只有營地是亮的,而我們開始5公里禁語禁光的夜行,這想法酷斃了。一段路走得寂寂,耳邊只有戈壁的風聲作伴,卻讓人能感覺到那些生動的東西涌出,不知這段路上孩子們都在想些什麼?因為此刻,你們唯有和內心的自己對話。你們可以發現,生活不一定每天都要那麼喧鬧呱噪,學習與自己相處是未來日子裡的必修課。

父母在柴達木戈壁參加孩子的畢業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三天

黎明即起,德令哈的清晨原來是青灰色的,在詩人眼裡或許這就是淒冷的顏色,而於我是潔淨透徹,所以他看到的是絕望,我看到的是希望。

“雅丹”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非常地形象,走起來有些累,確實又不太挑戰,於是體力充沛的男孩子們要求“打怪獸”升級,DE中50km跑的選手大鹿姐,何樂而不為地把一眾不知疲累的孩子領上一段專業戶外玩家才挑戰的高嶺,高嶺之上可窺瑰麗的雅丹全貌,遠處是柯魯克湖旖旎的身影,孩子們興奮而緊張地一路行進,體力也開始大量的消耗。

無論是抱怨也好、哀怨也罷,這一天的行程孩子們仍然完成得很好。而這一天也是我幾次淚奔的一天。為了一個叫張暻昕的小女孩,在所有隊員歸營後,這個孩子拖著疲憊的步伐在收隊老師體力哥趙稷的陪伴下回到營地,贏得了所有隊員及老師的掌聲與淚水,可以想象,一路上始終只能跟著收隊老師行進的她承受了怎樣的孤獨與焦慮,但她還是堅持下來了。而後,在開隊長會時,7隊的張蒙文博小同學一番自省的話,讓我看到了孩子內心的坦誠與懂事。真為他們感覺了不起。

父母在柴達木戈壁參加孩子的畢業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四天

孩子們走起來已似閒庭信步,連前幾日被高反折磨了一下的宋蓮子小姑娘的腳步都開始輕快起來。風和日麗,路也不再崎嶇難行,沿著溼地行進的過程中,水草豐美,風景秀麗,一度讓人以為是在江南,只有近處散落的羊群和遙遠的雪山提醒著大家仍在高原。

翻過高高的沙丘,天堂仿若在眼前,託素湖的美已無法用語言形容,白公山的粗獷、野性將託素湖襯托得格外柔美、神秘,那一刻眼睛潮溼,只想如果有一天還能再來,我要靜靜的坐在山上看一天。

父母在柴達木戈壁參加孩子的畢業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山巔,我們完成了最為震撼的一張照片,用揹包拼成的100Km的標記記錄下我們曾到達,也曾擁有的當下。只可惜,未來訓練營的成員們站在對面的山巔為大家拍下這歷史的一幕,未能一起進入這鏡頭裡,但我已在心裡為對面的你們裡按下快門。

那一天,有小隊員捱了五公里的“懲罰”,但事後他們都說那是“獎勵”。那一天,大家為張新然小同學過了12歲生日,很多孩子羨慕妒忌不恨地表示為什麼父母沒在這個日子生下他們。那一夜,德令哈的星光如洗。

父母在柴達木戈壁參加孩子的畢業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五天

33公里,對於已經走完67公里的我們來說,不知意味著什麼?走吧,就當最後一搏也要走完。壯麗的雅丹地貌一路目送我們離開,除了不停下腳步,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堅持,唯有堅持,不僅僅是孩子,對於成人的我們更是。

水泡已經開始發揮效力,時不時刺痛一下,這也倒緩解了腿部的麻木。孩子們的步子已經有些懈怠,尤其是女孩子,只能跟她們聊畢業典禮上想表演什麼節目呢?還有小八卦,聊不動了就讓他們保持好呼吸,靜默地前進。

父母在柴達木戈壁參加孩子的畢業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大路盡頭是可魯克湖,蒙古語,意思是“多草的芨芨灘”,迤邐恬靜,不時有水鳥掠過,讓孩子們看看遠山和水鳥也算是極度疲累的舒緩,“永遠有多遠”,比這路還遠。一次次跟孩子們說“快了,就快了”的我最後都開始不自信,只好告訴她們“儘量抬腳走,走出節奏來,想想以後吹牛都有資本了多牛啊!一定要堅持啊!”其實這話也是說給自己的。在分享會上孩子們懂事的說是我們鼓勵了他們,其實正是他們的一直堅持才鼓勵了我們。彼此陪伴,彼此前行。

衝刺的一刻,再一次熱淚盈眶,為雪山腳下這些了不起的孩子!

父母在柴達木戈壁參加孩子的畢業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行走中,構築自己內心的壇城

我們已走得太遠,以至於我們忘了為什麼而出發。——紀伯倫


這一次,我們不僅走了很遠,也記得為什麼而出發。形式上,是農大附小首次開國內小學先河所做特別有價值的畢業季活動。而內容上,我相信我們每個親歷的人,都有不同豐滿了內心的收穫。

感謝同行的各位夥伴,如果可以,真想肉麻地說“我愛你們!”我是個喜愛行走的人,遇到過不同的旅伴,深知好的旅伴對於在路上的感受有多麼不同,這一次因這獨特的機緣同你們走過,不僅輕鬆而愉快,更收穫良多。

父母在柴達木戈壁參加孩子的畢業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年紀越大,我們越來越活不成自己,越來越多地活在別人的眼中,而這一次大家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每個人追尋的都是真正的自己,放下桎梏,跟隨內心,愉悅自己,更利他人。

在回程的飛機上,想起這次徒步留下的作業,“壇城”兩字映入腦海,這一次的行走不正是我們每個人用腳步構築自己內心壇城的一個過程麼?通俗地說,壇城就是佛的家,也表示幾乎所有真實的或意念中之物:人的軀體,一個寺廟,一座王宮,一座城市,一片大陸,一個念頭,一個幻景,一個政治結構。甚至於,我們投入地去做的每一樣東西,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座壇城。

父母在柴達木戈壁參加孩子的畢業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將潛意識中人的本我,當作壇城的主尊,壇城的建立,即是人格整體逐漸修復的過程,漸而恢復內心的秩序。

這一次柴達木100KM穿越,如同我們自己繪製的一場沙畫壇城,認真去做,然後輕輕的放下,是一次打破,也是一次建立。如趙校所說:“如果隨波逐流,終將走向平庸,不如堅持一下,破了這個局,就是教育的突破。”有幸遇到這樣的學校,有幸遇到未來訓練營,是孩子們的幸運,也是我們家長的幸運。

最後,衷心地感謝我心目中教育之路上浪漫的理想主義者和務實的踐行者!謝謝你們!

如果,還能有機會,願你我仍可帶著最微薄的行李,和最豐盛的自己在世間行走,一直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