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法|走過寂寞十年,他們站上行業的風口



主編說

徐晶|瞰法

方達佈局破產業務已有十餘年

但接近十年都處於低谷

近三年迎來井噴

任何事情都敵不過堅守

當風吹來

也只有做好準備的人

才能迎風而起

未來增長可能還將持續十年

但,你做好準備了嗎?


講述|方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李凱

採訪|曉山 文|徐晶 視覺|方敏華



1

本來破產業務只佔我工作量的1/10。2016年的時候,很快就到了1/2。然後再到18、19年的話,就已經佔到全部了,而且我們的團隊迅速發展到20餘人。

我覺得從2016年開始,市場需求是一個非常陡峭的上升趨勢。

國家在這一年推行供給側改革,出清殭屍企業,地方政府、企業各方都開始主動考慮破產的路徑。

大量違約集中爆發,一個企業面對的債權人不是一個,而常常是錯綜複雜的上百個,這已經不是單獨的訴訟執行能解決的問題,庭外債務重組、庭內破產重整,都成為更重要的手段。

方達在投資領域具有優勢,投資機構對於特殊資產的投資明顯增多,面對一些破產項目時,我們破產律師和併購律師、反壟斷律師進行組合,共同應對,通常大一些的項目就得撲幾十人。

2017年重慶鋼鐵破產重整,這是當年體量最大的一家上市公司重整。我們擔任投資人法律顧問。

近幾年銀保監會為控制金融風險,推行金融機構債委會模式,我們也有了更多機會從債務人、投資人、金融債委會、政府的角度切入進大型的破產案件中去。

今年上海法院開始試行預重整制度,上週剛指定我們成為上海第一個預重整案件——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的管理人,我們覺得幸運的同時,壓力也很大,那是來自信任的壓力。

瞰法|走過寂寞十年,他們站上行業的風口


2

但在十年前,形勢可沒這麼樂觀。

2007年初,我的師傅,現在的上海律協會長,季諾律師,扔給我一本書,曹思源等大咖編著的《中國企業兼併與破產手冊》,說“我聽說企業破產法很快就要出來,你看書研究研究。”

我們就這麼從白紙一張,開始逐步涉獵破產領域。

上海高院根據新破產法規定設立管理人名冊,方達申請參加遴選,拿到了這個資質。半年以後,我們才通過搖號獲得第一個案件,上海浦東法院的一個外商獨資企業破產清算。

我和季諾一起做了很多準備,去法院和法官見面,滔滔不絕地介紹了一番。對面聽的除了法官,還有旁邊一位年紀較大的長者,全程未發一言。

等我們回到辦公室,卻接到了電話,是旁邊那位長者。他說:“我聽你們介紹了這麼多,看起來像是從來沒做過管理人。”

原來他是法院的一位退休庭長,協助合議庭來處理破產案件。他說“我教你們做”。然後就給了很多文書樣本,我們對著書對著法規開始研究,一步步做起來。

這是一個外商服裝企業,存貨基本沒有,價值也非常低了,只能簡單地按照拍賣處理,債權人也不多,最後分配到的金額很少。管理人報酬就更少了,萬把塊錢,耗時半年。

這就是早期的破產業務,基本都是投入為主,沒有什麼收益。

有時處理一些小的破產案件,有工人或者民工來找我們談,也有和對方拍著桌子、互相爭吵的時候。也有開完庭之後,對方說在庭外等著我們說要“練一練”的時候。

管理人業務都來自於法院搖號,80%以上的案件都是資產少、工作量大,既不能拒絕,也不能因為收益少就不用心辦。

瞰法|走過寂寞十年,他們站上行業的風口

上海以國有大型企業為主,經濟面一直向上,破產案件受理數量很少,我們得到的鍛鍊機會也很有限。

我有段時間一度想轉型去做金融訴訟,要麼去做家事業務,因為離婚也要清產核資,和破產倒也有些異曲同工之處。


3

但這些年在從事破產業務中,對企業家這群人,時常有很深的敬佩,對企業家精神,也有了更深的領悟。

2014年我遇到一位台州的女企業家。企業運行得好的時候,她是市人大代表,還被評選為魅力女浙商。卻不料因給朋友企業提供擔保而深陷債務危機,還被公安機關以詐騙立案,企業資產被封,境況直轉急下,走入破產清算程序。

瞰法|走過寂寞十年,他們站上行業的風口

法院已為其指定管理人,管理人完全不看好企業還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建議直接清算。但女企業家不這麼認為,她因其他渠道認識了我,請我為法律顧問,試圖由清算轉重整。

在後面的幾年中,我為她百折不撓的精神深深震撼。

她在幾乎完全沒有希望的境況下,面臨著隨時可能被抓進監獄、一無所有的危機,但始終不言放棄,一次一次地去尋找融資,一次一次被拒絕。畢竟一個在破產中的企業,有誰會輕易把錢送進來“打水漂”呢?

有時她會沉默很久,彷彿籠罩在黑暗當中。但過兩天,我總又會看到她面帶笑容地說“我們再想想辦法”。到最後,她其實連律師費都付不起了。

我只是一個旁觀者,也能感受到她身上的那種絕境下的壓力,是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的。

兩年後,她終於找到了一個完全相信她的資金方,資金到位後,企業通過重整活了過來。

我曾經不理解政府、法院說的“多重整少清算”,覺得“破產”不就是該清算就清算,為什麼要刻意重整?

但經歷這些事後,我覺得企業家是中國經濟中非常重要的生產要素。有一些具備企業家精神、願意去奮鬥的人,如果僅僅因為非自己可控的原因導致負債,就任由它被消滅掉,這對整個經濟都不見得是好事。

只要他們自己願意努力,我就很願意盡所能去給他們幫助,通過大家共同的力量去把他們救助回來。

我時常和團隊講,你不要覺得債務人很壞、藏資產、阻撓工作,破產案件對我們來說是一份工作,對他們來說卻是生死攸關的事,他們的憤怒、沮喪都是可以理解的,應該帶著一些寬容心和同情心,不斷溝通去解決問題,幫他們謀求發展。

瞰法|走過寂寞十年,他們站上行業的風口

去年底,義烏最大的民營企業——新光集團出現嚴重的債券違約,債務危機嚴重,不得已向政府求援。義烏市政府委託我們作為重整法律顧問。

我在義烏見到了這位“飾品女王”,周曉光,隨後立刻加入政府組成的工作組,即刻開始進場工作。在整個過程中,政府的敬業精神也令我十分感動,每次和我們開會都在週六日,要麼就是晚上九十點。

市領導有時發來郵件諮詢專業問題,我回復時已到深夜兩三點,但回過去不到兩分鐘,就看到市領導的反饋。

全社會各方力量都在為挽救企業、重振經濟而拼盡全力,我們又哪有理由懈怠呢?


4

現在大的經濟環境確實不是太好,從宏觀角度來講,結構性調整還將持續,整體經濟形勢一定程度上還是相對悲觀。

破產市場未來肯定還會變大,至少還會有五到十年。以上海為例,專門的破產法庭已經成立,破產受案量一年接近1000件。

​但這1000件案件中,80~90%是投入大於收益的。我們每兩週都會搖號收案1~2件,現在手上的存量案件已經有30多個,但大部分都是賠本。

收益主要來自於我們主動去獲取的投資人法律顧問、重整法律顧問等業務機會。

近兩年破產領域很熱鬧,大家看到有的律師團隊一個案件的管理人費用就上億,掙錢效應,就想進來。

但從我這十年的體會來看,破產業務有非常明顯的“二八現象”,客觀上會是一些頭部團隊拿到更多大的案件,對於小型事務所來說,很難參與到第一梯隊的競爭裡去。

是不是一定要去做管理人,拿管理人資質,我覺得也未必,因為絕大部分的搖號案件其實是不掙錢的。

倒不如尋找其他角度,就像債務人、投資人和債權人的這些角度是不需要資質的,只要有足夠的專業經驗,這個角度做好的話,收益也是不錯的。

破產案件對於操盤人的要求非常高,有時成功與否也很難僅從結果做出判斷,同樣是“重整成功”,其中的含金量差距卻非常大。

我想不管誰參與進來,都應有敬畏之心,以專業、敬業的姿態對待每一個案件。



瞰法|走過寂寞十年,他們站上行業的風口


往期推薦:盤點2019破產專題


瞰法|走過寂寞十年,他們站上行業的風口

瞰法|走過寂寞十年,他們站上行業的風口

瞰法|走過寂寞十年,他們站上行業的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