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解令海教授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成果“基於中心對稱分子排列的立體選擇格子化和聚格子化”(“Stereoselective gridization and polygridization with centrosymmetric molecular packing”)於4月9日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解令海教授和黃維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自Alan J. Heeger(艾倫·黑格)等於1976年發現導電聚合物並在200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來,有機半導體及在其基礎上孕育出來的柔性電子技術成為承載未來信息產業與智能製造的最具潛力的載體。然而,直至今天,柔性電子技術特別是有機電子技術仍面臨著巨大挑戰。以有機寬帶隙半導體為例,其綜合性能與材料參數遠遠落後於以GaN/SiC為代表的無機半導體。在這樣的背景下,迴歸有機半導體的本質以及深層次基礎物理化學問題探索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技術價值。

近年來,黃維院士和解令海教授帶領的團隊針對分子侷限提出了有機納米聚合物(Organic Nanopolymers)的概念,並開創了聚格類有機納米聚合物這一新的研究方向。有機納米聚合物指的是由有機納米單體作為重複單元經共價納米連接而成的一類高分子。這類骨架結構可兼顧碳納米類無機光電特性與高分子的溶液可加工優勢。

在該研究中,團隊設計的A2B2型合成子不僅克服了交聯問題,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控制納米聚合物的立構規整度。他們從團隊

提出的“分子吸斥協同理論(SMART)”出發,利用電子給受體之間的π-π堆積吸引力與質子化氮雜芴超親電體的電荷排斥力,調控出反平行與中心對稱的分子排列模式,從而克服了傅克反應過程中熱力學平衡的干擾,實現了格子化與聚格子化反應的內消旋選擇性。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由於A1B1合成子二聚體形成的缺角格與1948年荷蘭版畫大師摩裡茨·科奈里斯·埃舍爾創作的《手畫手》存在一種對應關係,最終他們將這一類有機納米命名為手畫手格芳烴(Drawing Hands-type Gridarene,DHG)。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合成的手畫手聚格表現出了有機納米聚合物的關鍵特徵,在該領域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高分子物理研究表明,作為內消旋選擇的格基納米聚合物(長度達20~30nm),其環鏈交替的主鏈結構具有1.651的Mark-Houwink指數與流體力學半徑Rh~M1.13的依賴關係,證明了手畫手聚格具有納米聚合物的特徵。

此次立體選擇的有機納米聚合物的重大突破正逢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斯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提出的高分子科學概念100週年。黃維院士表示,有機納米聚合物方向將開啟高分子科學的新篇章,有機納米聚合物半導體將為塑料電子提供新的方案。未來,他們的工作將潛在影響新一代有機寬帶隙半導體材料、電泵浦激光、柔性電子器件、印刷顯示技術、信息存儲與神經形態計算以及有機THz技術等相關科學技術前沿領域。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面上項目(2177406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91833306)、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創新人才團隊項目(XCL-CXTD-009)等項目的資助,以及吉林大學陸丹教授的大力支持。

來源 西北工業大學

文章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5401-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