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发生“滑档”,这样可以避免踏入误区

去年高考,我班的一个学生小敏考进了本科线,爸妈和孩子都挺高兴,谁成想到最后竟然没被录取,落榜了。最让人想不明白的事是分数比小敏低两分的同班同学被却省外的一所大学录取了,小敏及家长非常低落,不知差错在什么地方。最终,小敏无奈地选择了复读。

那小敏和家长没把握住机会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哪?

高考志愿填报发生“滑档”,这样可以避免踏入误区


通过和小敏细谈,发现小敏和家长存在对志愿填报知识认识不清,准备不到位问题,是造成小敏高考“滑档”的重要原因。

首先对平行志愿的认识不清,错误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就是多次投档。现实中,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是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其次,对待志愿填报随意性强,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整理的历年平行志愿投档表来看,有的考生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也有的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的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高考志愿填报发生“滑档”,这样可以避免踏入误区


那如何填报志愿,避免陷入志愿填报误区哪?

首先,考生要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


高考志愿填报发生“滑档”,这样可以避免踏入误区


最重要的是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相符合,避免学校录取线高于自已高考分数,造成“滑档”现象发生。同时,要结合自身身体条件、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