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白人和亞洲朋友,可以肯定的是午睡和飲食結構有很大關係。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常常會和同事們一起出去吃午餐,有幾個白人同事每次都拒絕吃中餐或者其他亞洲食物。一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是同事們事逼,沒有嘗試新鮮東西的心態。後來混熟了,他們跟我說不敢吃中餐的主要原因是每次吃完都有food coma(沒找到翻譯,暫且稱之為“飯困”吧),影響工作(他們常常用來形容亞洲食物的詞是“heavy”)。記得有一次午飯帶他們去吃日本拉麵,下午1點的會議,那叫一個無精打采(答主也未能倖免)。除了中餐,日本拉麵,印度飯製造“飯困”的能力也是槓槓的。後來我們幾個約定是不太忙的週五中午去吃這些讓人發睏但無比好吃的亞洲美食(然後回來喝巨多咖啡 )
老美的午餐,普遍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偏低。很多中午健身的美國人,午餐吃的就只有蛋白、蔬菜和水果。即便是Burger和三明治一類的,那個白麵包的重量基本也是可以忽略的。 相比之下,中餐裡的米飯、白麵含量高(動輒3兩的量)。大量的精米和精面會瞬間轉化為糖,而血糖的升高很容易導致人乏困。我有幾個特別能吃米、面的朋友,他們有時候甚至晚餐以後都需要小憩一會。而那反觀些精力比較旺盛的朋友,通常都不怎麼吃碳水化合物。 當然,除了飲食結構,天生的基因和鍛鍊也很有關係。
導致“飯困”的第一個問題是攝入量,第二個是食物本身的升糖指數。第一問題先不討論,說說升糖指數的問題。 這方面研究的比較多的是德國的科學家。
“Scientists in Germany have documented that meals high in carbohydrates that also have a high glycaemic index (meaning they release sugar into the bloodstream quickly) cause an increase in the hormone insulin. Insulin promotes the absorption and use of glucose from the bloodstream after a meal. But it also allows the entry of a special amino acid (we get these from the digestion of proteins), called tryptophan, into the brain.
This is important as tryptophan is converted into another chemical in the brain called serotonin, a signalling chemical or neurotransmitter that can be associated with calmness and drowsiness, especially in children.” from http://ww.sciencealert.com
簡單翻譯一下, 飲食結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且升糖指數較高的,會迅速導致血糖升高從而導致大量胰島素的分泌。 胰島素讓一種特別的氨基酸—色氨酸進入大腦,而色氨酸在大腦中會轉變成血清素導致人們犯困。
那什麼是升糖指數呢?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維基百科,Glycemic index - Wikipedia 簡單的說就是,“同樣含量的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數決定了,糖分釋放到血液裡速度,進而決定了大腦裡血清素形成的速度”。那些升糖指數高的食物,會在很短的時間導致大腦內部形成大量的血清素,讓人瞬間產生困頓感。 升糖指數圖,飯後兩小時內血糖的變化
家裡有人是嚴重的糖尿病患者,醫生為了說服他少吃米飯給他做了幾次飯前和飯後血糖含量的測試,只要白米、白麵多的時候,飯後都是爆表的。
哪些食物升糖指數低呢?from Wikipedia
這張表裡可以看到--白麵包,白米,紅薯,白薯的升糖指數是最高的 而—黑豆,lentil,鷹嘴豆,芝麻,花生,瓜子,核桃,腰果,糙糧,南瓜,辣椒,蘑菇等的升糖指數最低 除了食物的升糖指數,整個食物結構的配比也有關係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以及蔬菜的配比均衡很重要。
說了這麼多,如果吃得多,啥也拯救不了飯困。
閱讀更多 外國資訊站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