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真的能够练出来吗?

世界上所有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酒的出现都是必然。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饮料,从最初的食物到祭祀活动再到如今随处可见,酒的功能属性也再不断演化。


酒量真的能够练出来吗?


现如今,酒已经成为社交场合的必需品。无论是普通的人际交往还是职场中的商业往来,酒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很多酒局行家总会教育新人:不能喝酒没关系,多喝喝就练出来了。

酒量究竟能不能通过练习提高?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01 酒量由什么决定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身体后,除少部分通过尿液和呼吸道排出体外,剩下的代谢全部交给肝脏负责。

肝脏代谢酒精主要经过两个步骤:

1.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将乙醇分解为乙醛

2.在乙醛脱氢酶2的作用下,将乙醛转化为乙酸、二氧化碳和水

虽然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中的产物乙醛对于身体的危害却不容小觑。人们饮酒时出现的脸红、心跳加速、神经紧张等状况都与乙醛有关。


酒量真的能够练出来吗?


如果以上两种酶在体内不够给力,乙醛就会在体内大量堆积,很快就会出现醉酒表现。由此可见,人类代谢乙醇的能力主要由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两种酶的数量和活性决定。

很不幸的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2的数量和活性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外源难以补充,所以人的酒量本身是天生注定的。


酒量真的能够练出来吗?


02 练酒量到底在练什么?

看到这有人可能会说:我确实比以前能喝了。

的确,通过长期的饮酒,酒精摄入量确实能够有所提高。但练出的不是酒量,而是身体的酒精耐受能力,因为长期喝酒身体对神经兴奋产生了耐受,更不容易醉倒而已。

如果把酒量比作一座水坝,酒量好的人具有强大的排泄能力,而酒量不好的人唯有不断加高壁垒以增加容量,而其承受的压力也会逐渐增长。虽然看似更能喝,但身体里堆积的乙醇和乙醛却越来越多,对身体的伤害只会更大。


酒量真的能够练出来吗?


正式因为如此,人类至今没有发明真正有效的解酒药。

目前市场上所有的解救产品,大多以食品准字形式存在,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目前没有批准过任何解酒类药品。

而那些所谓的解酒药之所以会让醉酒者感到清醒、舒服,是因为其中含有利尿、止痛和兴奋的成分,能够缓解头痛、恶心的症状。

03 如何缓解醉酒状态

虽然酒量不能改变,但是一些小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喝酒前多吃一些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在胃中形成一层保护膜,减缓酒精的吸收;

在喝酒的同时饮用一定量的水,既可以避免身体脱水,又能稀释体内酒精浓度

喝酒前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能够帮助酒精的吸收

但这些方法并不能解救,而只是稍稍降低酒精给人带来的不适感。

有人喜欢用浓茶或咖啡来解酒,殊不知茶多酚和咖啡因会加重身体的脱水,只会让自己更加难受。

所以如果一不小心喝多了,好好休息是唯一的办法。


酒量真的能够练出来吗?

04 适度饮酒的度在哪?

我们常常讲,适度饮酒,有益健康。可这个度如何量化?

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对成年人适量饮酒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成年男性一天摄入酒精量不宜超过25g,换算成具体的酒量相当于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38度的白酒75g或者高度白酒50g。

成年女性一天摄入酒精量不宜超过15g,换算成具体的酒,相当于啤酒450ml、葡萄酒250ml、38度的白酒50g。

对比这些数据,算一算你的饮酒量健康吗?


酒量真的能够练出来吗?

当然,如果工作需要的确需要大量饮酒,最好尽力控制在一个上限之下。根据美国膳食指南制定的标准,女性一天不超过450ml烈性酒,男性一天不超过600ml烈性酒。为了健康考虑,当一周内某天超过此标准,其余几天还是不要喝酒为好。

酒作为情绪的载体,很多时候不是单纯想喝酒,而是想借着酒劲,真诚交流。

动辄喝到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长期大量饮酒可能会提高身体酒精耐受度,但基因决定酒精代谢能力无法通过锻炼提高。

酒量不好的你,永远是最容易被酒精伤害的那类人。

酒量真的能够练出来吗?

点击畅饮健康好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