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唯物主义辩证法”解析隋朝如何成为李唐王朝的“垫脚石”


以“唯物主义辩证法”解析隋朝如何成为李唐王朝的“垫脚石”

开国之始,万象更新


隋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四百余年的动荡局面,开创了大一统的时代。然而,就在它要开始励精图治之时,历史却跟它开了个大玩笑——让它在经历了短短三十年一统之后,就在历史的舞台上谢幕,取而代之的是之后照耀历史星空的唐朝。

隋唐之间的快速交接,让后之览者感到了历史的变幻莫测。新的事物总是在旧的事物中孕育产生,也必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壮大,直至最后取代旧的事物。那么,隋朝在历史的交接中都为李氏王朝提供了哪些基础,李氏王朝又是怎样踩着隋朝这块垫脚石登上历史的舞台呢?今天笔者将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去解析隋朝是如何成为李唐王朝垫脚石的。

以“唯物主义辩证法”解析隋朝如何成为李唐王朝的“垫脚石”

如何做了他人的垫脚石

(一)认清社会的根本矛盾,是一个政权存活下去的关键。

隋朝荡清了四百余年的旧制度,将繁多的社会矛盾逐渐融为一体,为李唐王朝认清社会矛盾打下了基础。用辩证法来分析这段历史,要先明白当时的根本矛盾点是什么?


以“唯物主义辩证法”解析隋朝如何成为李唐王朝的“垫脚石”

道不同,不相为谋


动荡的时代刚刚结束,百姓刚脱下了乱离人的身份,渴望着太平犬的安逸。这时的社会矛盾就是上层领导阶级如何来安抚百姓心志,使得黎民能安心发展生产。

自古以来,大乱之后,皆需休养生息,这是因为百姓皆望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能从此安稳过生活。民心即天意,也就是历史的发展趋向。顺应历史趋向而动,才是一个政权生存的所在。反之,统治阶级若不能顺应民意、轻徭薄赋,必将会导致新政权的崩塌。


以“唯物主义辩证法”解析隋朝如何成为李唐王朝的“垫脚石”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上位者成就帝业之后,总是会以功绩自满,以享乐自娱。故隋朝传至杨广之时,他大兴土木,开疆拓土,争天下之美女,役九州之黎民,供一人之潇洒。所以,此时的社会矛盾是在上位者享乐与底层百姓的安稳之间的矛盾。没有认清这一社会矛盾的杨广,仍在歌舞中享乐,在享乐中消费自身政权的活力。无视先人从荆棘中开国的艰难,不知宗庙即将倾頽的危急。不能认清社会根本矛盾,杨广消耗了国运,促进了一个王朝的灭亡。

以“唯物主义辩证法”解析隋朝如何成为李唐王朝的“垫脚石”

服徭役,重赋税

同样的道理,唐朝初年,百姓也是刚刚从暴虐的独夫隋炀帝手中逃出来,也是在动乱中得以喘息。他们对新诞生的李氏王朝,抱着很大的希望。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家,李氏王朝能从隋朝的失败中,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能在享乐自己功绩的同时兼顾百姓的需求,这对新生政权是至关重要的。

(二)面对矛盾,不同的方法将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隋朝对矛盾的处理方式不仅没有减少矛盾,反而使矛盾升级,最终导致了王朝的灭亡。这是隋朝的不幸,却是李唐王朝的大幸。因为这为李唐王朝的兴盛提供了反面的历史经验。


以“唯物主义辩证法”解析隋朝如何成为李唐王朝的“垫脚石”

矛盾升级,不可调和


矛盾是对立而统一的,是不可消除的。有了矛盾就要处理矛盾,处理矛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调和矛盾,另一个就是激化矛盾。实际上这两种方法是矛盾的不同阶段,在矛盾可以调和之时,就要满足矛盾双方的要求,达到双赢,形成一个平衡体系。而在矛盾不可调和时,就要激化矛盾,从而开创一个新平衡体系,使之在新的平衡中进行调和。

分析起来虽然拗口,但举起事例来就很简单。当历史在发展时,历朝历代的君主想要长治久安,那么就必须处理好上层阶级享乐与底层百姓富足之间的矛盾。


以“唯物主义辩证法”解析隋朝如何成为李唐王朝的“垫脚石”

百姓富足,安居乐业


于是,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都会随着矛盾的变化而一点一点地实施,从而让矛盾的双方达到双赢的局面。而这种局面在历史上是十分难得的,纵观华夏历史,可以将矛盾调和好的不多,因此后人对能处理好矛盾的君主都十分称赞,比如:尧天舜日、成康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然而,随着各种措施的实施,矛盾并没有被调和好。这反而将导致矛盾不断转变,从而使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于是乱世开始了,比如:春秋战国、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等。


以“唯物主义辩证法”解析隋朝如何成为李唐王朝的“垫脚石”

昏君当道,暗无天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隋炀帝杨广的劣迹无外乎两件事情:

1.“务巡游”

•将洛阳定为东都,大兴土木,营造宫室。

•开通运河。

•治驰道。

2.“事四夷”

•北巡,幸启民可汗帐,并且对他大肆封赏。

•西面诱西突厥献地,设立四郡,使得谪罪之人戍之,转输百万。

•招致西域诸胡入朝,花费巨大。

•居全国之兵,三征高丽。

李世民全程目睹了隋朝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因此他能从历史的教训中总结成功的经验。知道解决矛盾的方式,不在于创造新的平衡体系,而在于调和原有的矛盾双方。因此,在他从政之时,颁布“租佣调”制度,实行“募兵制”。税收的同时治民之产,征兵入伍兼顾百姓的生活。

(三)解决矛盾,新事物从旧事物中产生并终将取而代之。

明晰隋唐在历史上的位置,从而知道社会矛盾,新事物是在旧制度中孕育而来的,并终将取代旧的事物。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从矛盾中来,又从矛盾中去。当矛盾调和好时,天下太平,黎民歌舞升平。当矛盾尖锐不可调节之时,就是天下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就要精准地把握历史朝代的定位。


以“唯物主义辩证法”解析隋朝如何成为李唐王朝的“垫脚石”

调和矛盾,取而代之


对于隋朝来说,它是一个统一的开始,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纷乱时代,可以算是矛盾不可调和后的新局面。隋朝是处于历史的上升期,它的历史任务相对较轻,就是百废待兴之时,一统九州苍生的信念,一改四百余年的习气,开启实行新的政治制度即可。但轻松是相对的,隋朝此时不需要过多的去关注矛盾的上升,它只是要遵循历史趋势就好,去实施新政策就可以调和矛盾双方。

因为此时的上层阶级——隋文帝,想要江山万代,就必须励精图治,而百姓刚结束战乱,希望休养生息。即此时的矛盾双方都在找一个平衡点,于是一个平衡的矛盾体系开始正常的运转起来了,历史趋势与历史表相统一地结合在了一起。

然而,隋文帝的努力断送在了儿子杨广的手中。经天纬地谥号为“文”,可见臣子对文帝的评价是多么地高,也从侧面表现出当时历史的趋势是多么地明显。逆天虐民为“炀”,可想后世对炀帝的痛恨有多深,也直接地表达了隋炀帝是逆历史趋势而行的。独夫奴役天下,导致刚建立的平衡体系又坍塌殆尽,百姓又陷入了连年的战火中。这就为李唐王朝的崛起提供了社会环境。

以“唯物主义辩证法”解析隋朝如何成为李唐王朝的“垫脚石”

李唐王朝,应运而生


在战火中的历史仍是在矛盾中前行,于是李唐王朝的出现是顺应了历史的趋势,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试想,在四百余年战火中挣扎的历史,本以为能在隋朝这里告一段落,不成想独夫逆天,又重回动荡,此时的历史该有多委屈。雪中送炭,正赶上了经历过战乱之苦的李世民,赶上了要荡清四海,还民太平的李氏集团。那么结局可想而知,自然是在李唐王朝的安乐窝中酣然入梦。

顺应历史的趋势,李唐王朝与诸多起义在历史上展露头角,但是为什么生存下的仅有李唐王朝。这是因为李唐王朝以军阀之身起家,却在之后的历史活动中,逐渐摆脱了军阀的出身,进而继承并发扬了隋朝所定下的政治制度。

以“唯物主义辩证法”解析隋朝如何成为李唐王朝的“垫脚石”

大唐盛世,旷古稀有

这是一种政治意识的觉醒,意识形态的觉醒指导了李唐王朝的政治举动。从而在旧制度中走出来的李唐王朝成为了那一时期历史舞台上的主角。

综上所述,隋朝为李唐王朝筛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李唐王朝处理社会矛盾提供了反面案例,也为李唐王朝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与制度基础。所以,隋朝在历史的发展中成为了李唐王朝的“垫脚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