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婚姻是大事,為什麼結婚要辦婚禮,孔子的回答我跪了

幾乎每個人一生總要經歷一次婚姻。兒女到了適婚的年齡,父母總是嘮叨著婚姻是大事;兩個人有緣要結婚了,雙方父母也會慎重商量婚禮的細節。可若是問他們為什麼總說婚姻是大事,為什麼要辦婚禮,我估計他們也不見得能夠說清,只是知道他們的上輩人就是這樣說的、做的,這是傳統。

既然是傳統,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去請教孔子孟子兩位聖人。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語的《孔子家語》中,我找到了神聖的答案。

為什麼說婚姻是大事,為什麼結婚要辦婚禮,孔子的回答我跪了

《孔子家語》大婚解篇中,魯哀公問政於孔子,孔子深入淺出,將為政這樣一個大課題具體化到“大婚至矣,冕而親迎”,就是說娶親時應該有一個娶親的儀式,即便是國君也應該親自去迎接妻子。

孔子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古之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所以治禮,敬為大;敬之至矣,大婚為大;大婚至矣,冕而親迎。親迎者,敬之也。是故君子興敬為親,舍敬則是遺親也。弗親弗敬,弗尊也。愛與敬,其政之本與?”

大概意思就是:從前堯舜時期的政治最重要的原則是愛人民,愛人民最重要的是要尊崇禮制,尊崇禮制最重要的是要對人和事心懷敬意,最應該心懷敬意的時候就是天子或諸侯國的國君婚配的時候,而其中最能體現敬意的就是穿上婚禮的吉服親自去迎接妻子。天子或諸侯國國君親自去迎接妻子,就是心懷敬意;不能親自去迎接就是沒有做到心懷敬意,那樣的話,他的尊貴地位也得不到人民的認可。所以說,心懷敬意、愛人民就是政治的根本。

為什麼說婚姻是大事,為什麼結婚要辦婚禮,孔子的回答我跪了

對於孔子的回答,魯哀公似乎不是很滿意,於是他問要堂堂一國之君親自去迎接妻子,這樣的禮儀是不是過於重了呢。

對於這個問題,孔子的回答是“合二姓之好,以繼先聖之後,以為天下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焉?”。親自去迎接妻子,對妻子心懷敬意,可以讓兩個家庭和好,孕育後代,以繼承祖先先王的血脈,承接掌管天下的權力。能得到這樣大的好處,您怎麼能說娶親的禮儀太重呢?

魯哀公還是不解,婚姻、迎親怎麼就跟國家政治聯繫到一塊了呢?他請孔子說得詳細些。於是孔子說“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婚,萬世之嗣也”。天地如果不交合,那麼世間萬物就無法生長,同樣的道理,天子諸侯只有通過婚配,才能孕育後代,子子孫孫才能萬世永存。

為什麼說婚姻是大事,為什麼結婚要辦婚禮,孔子的回答我跪了

孔子接著又說“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蓋有道焉。妻也者,親之主也。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是故,君子無不敬。敬也者,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支也,敢不敬與?不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也;傷其本,則支從之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以修此三者,則大化愾乎天下矣,昔太王之道也。如此,國家順矣。”

大概意思是:古代堯舜禹三位聖王,都敬重他們的妻子。妻子,是傳承祖宗血脈的關鍵,兒女則是祖宗的延續,難道能不敬愛嗎。一國之君,必須對人對物都心懷敬意,而其中最基本的是自己的身體。自己的身體,妻子,子女,其實就是天下人民的一個縮影。愛惜自己的身體,從而想到愛惜別人的身體,敬愛妻子,從而想到敬愛別人的妻子,愛護子女,從而想到愛護別人的子女,如果能夠做好這三點,那麼國家就能太平,人民就能順服於君王。

聖人就是這樣將婚姻、婚禮與國家政治、天下太平聯繫起來的。聖人之言大乎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