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旅游”成为春天最美风景

清明前后,万物吐故纳新,放眼远望,尽是一幅田园画卷的美丽风景。这个时节,邀上亲朋好友外出旅行、亲近自然,赏花、踏青、摄影、采摘,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选择。健康身心、激扬生命活力的光景,怎能不令人心向往之!不过,守规矩、不任性,文明旅游的自觉依然一刻不能忘。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市各行业陆续复工复产,不少广场、公园、景区相继对外开放。经过一段时间的“宅家”生活,“憋坏了”的心思在潜滋暗长,“放个风”确乎可以理解,但“放飞自我”还万万使不得。战“疫”仍在继续,远足踏青的第一提醒依然是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聚集、勤洗手、讲卫生、戴口罩,这些好习惯是特殊时期一道保护自己、惠及他人的生命安全防线。

远足踏青,文明一直是最美的风景,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而破坏满眼春色的不文明行为往往大煞风景。清明假期,寿县古城景区就有游客随意践踏草坪,还有游客将私家车开上人行道;在龙湖景区,有的年轻人一边吃零食,一边喝矿泉水,随手把垃圾丢在草坪上;还有人把鞋子脱掉扔在一旁,躺在草坪上尽情沐浴春日阳光……随意丢垃圾、大声喧哗、在禁烟场所吸烟等,这些不文明现象不一而足,与现实美景实在格格不入。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经过工作人员劝说,这些游客大都能够意识到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一个简单的道理:在景区内首先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把“与己方便”放在了“与人方便”之前,却不能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又如何能真的“方便”并有效避免不文明行为呢!

保护公共环境、注意公共卫生、遵守文明旅游规范……这些必须坚守的文明旅游常识,首先依靠自律。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文明旅游的大力倡导,在景区里随地吐痰、任性刻画、随意停车等不文明现象确实在逐渐减少,大家渐渐懂得只有自己首先遵守规则才能够带来整个社会的文明出行效应。其次依靠他律,即有关法律和景区的管理规定。比如随地乱丢垃圾,可能会被景区工作人员罚款;故意破坏公共设施,可能给人带来不便和危险,会受到法律制裁。

总而言之,文明旅游依靠所有人共同努力,文明出行需要好习惯一路随行。在当下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应该做到强化安全、健康出游意识,出门满眼春光,途中不忘防控;也应该做到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文明先行的自觉蔚然成风。(张昌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