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的"中國"國家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這裡所說的統一,實際上包含政治和地理兩層含義,因為中國政權統一的過程就是中國自然疆域形成的過程。我們講地理意義上的古代中國,應該以中國歷史演變成一個統一的、直至最後一個封建帝國——清朝所達到的穩定的最大疆域為範圍。具體地說,就是今天的中國領土加上巴爾喀什湖和帕米爾高原以東,蒙古高原和外興安嶺以南的廣大地區。"凡此上下6000年、方圓1300萬平方公里的時空範圍內,"大多在歷代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有的曾經歸屬中原王朝的管轄,有的曾由當地民族建立過政權,而這些民族已經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統一的

雖然"古代王權和專制主義是中國早期國家的重要特點",但如果單從地理概念上,或者單從政治概念上看,夏、商、周的統一,無論是地域範圍,還是統一程度都很有限。西周的分封就是這種領土和政權實際上並不統一的局面的現實反映。因為在事實上,只有承認各諸侯國事實上的獨立,才能維持周天子名義上的至高無上的權力。而且"初周時的國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主權國家","周王室與其說是使用武力直接統治,還不如說主要是靠高度發達的文化的感召力對各諸侯國產生影響。周王室起初也有承認諸侯國,並賜予封號的權利,……但到後來,它的承認各國的權利已經轉移到各國或為大國所獨有"。春秋戰國諸侯的紛爭,固然有周天子權力式微、王室滅亡的因素,但更是這種實際上已經存在的獨立性的表面化。

經過春秋戰國500年風雷激盪,群雄逐鹿,一番鏖戰,迎來了中國疆域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秦漢為中國疆域的形成舉行了威武雄壯的奠基禮,強大的秦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但是仔細推敲,我們就會發現,從地理上看,秦朝的疆域約相當於今天中國面積的三分之一弱,在歷史中國的範圍內所佔的比例更低,其它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區當時或者屬於其他政權,或者還是部落社會,或者還無人居住。而秦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統一的中原王朝——漢,卻將領土大大拓展,基本奠定了現在中國的領土主體。"周時僅治五千裡內,漢氏廓土收荒服之外","化不賓為齊人。"兩漢時期,漢王朝統率以農業經濟為特徵的漢民族,與以匈奴佔統治地位的北方遊牧民族進行反覆較量,大大深化了中華民族的融合過程,對中國疆域的初步形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漢帝國的領土也和羅馬帝國一樣遼闊,……帝國的疆界急劇地向四面八方擴展,……漢朝時期的中國疆域已經初步呈現出現在中國所具的規模。"

統一的

從政權上看,雖然秦朝形成了中央集權的專制君主制度,建立郡縣制以取代商周封建領主制,並且這種專制政體一直為後世王朝所繼承完善,但秦朝自公元前221年始皇統一中國,到前206年子嬰降沛公,只存在了短短十四年。秦之後,先是項羽分封諸侯,後有劉邦分封諸侯,歷史走了一段曲折迂迴的道路。當然,此時的分封,雖然有劉項對分封制的主觀認同,但主要還是出於客觀上的無可奈何。項羽在入關之前,原來的六國貴族利用農民起義之機,紛紛復國稱王,為了團結各方面力量對付秦王朝,不能不承認這個現實。

劉邦稱帝時分封七個異姓王,基本上也是按其實際佔有地盤送個順水人情,以換取韓信等人的上表稱尊。"這種封拜,不過是對於同盟軍的佔領,予以承認而已。實際上,上述諸人,封亦王,不封亦王也。"劉邦大封同姓王,也是為了鞏固王權。當這種需要已不存在,或與初衷相背時,維護中央集權和大一統的思想就付諸實施了。經過晁錯"削藩策"、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武帝"推恩令"以及兩漢打擊豪強勢力等一系列政治的、軍事的措施,兩漢最終確立了綿延兩千年的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集中

統一的中央政權和與之相適應的行政區劃制度,是中國疆域鞏固和發展的基本保證。就像費正清所說"當羅馬帝國還在使用私人向農民徵稅和辦理公用事業的時候,漢朝已經發明瞭一套官僚機構,……這一發明和代議制一樣偉大,而且早於代議制,並使其以後不可能在中國出現。"

統一的

總之,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長期存在的統一帝國,是中國民族主體漢族的形成時期,也是中國疆域形成的最重要時期之一。因此,我們可以說,有著相對穩定的統一自然疆域的、政治上大一統的"中國",形成於兩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