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做好这三个选择,孩子会主动积极进取,一最重要,三最纠结

“战疫”接近尾声,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公布了开学日期。在家封了两个多月的“神兽”们,马上就可以飞奔进校园了。

而最高兴的,是被“折磨”了两个多月的家长们,哈哈,终于可以脱手了!

在这个超长的假期里,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里,简直是都经历了一段“血泪史”,那是花样百出啊!恨不得分分钟揍扁熊孩子。

好在,它快过去了。

然而,过了长假就轻松了吗?不一定。想想平日里那鸡飞狗跳写作业的场景吧,老母亲老父亲们两行辛酸泪啊!

有没有什么神器,化腐朽为神奇点石头成金呢,让娃瞬间变成自律、积极主动、学习好的“别人家的孩子”呢?

很遗憾,目前还没有。不过,有一些技能,还是可以帮助家长们实现这个愿望的。

今天咱们就来说三个。做好这三个选择,你家娃将会有超出你想象的变化。

家长做好这三个选择,孩子会主动积极进取,一最重要,三最纠结

选择一:没有孩子,就没有成绩,先关注孩子本身。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娃是成绩的本钱。

在娃和成绩之间,我们的第一选择是娃,不管娃的成绩有多差,你不能因为这个去损坏娃的身心健康。

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因为学习问题,置娃于不顾的场景。考得差了骂一顿或打一顿,不管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考差了,我们就是认为孩子没有好好学,就要受到惩罚,就要让他吃点苦头长长记性,“家法”伺候。

极个别暴虐的父母,甚至把孩子打死。

当你追悔的时候,也是痛不欲生的时候,跟孩子的命相比,成绩算什么呢?哪怕孩子是个文盲,他以后能在你身边,承欢膝下,不也比丢了性命强多了吗?

当然,这样极端的情况是少数。不过,因为成绩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却不是少数。

如果你在网上有搜索过“因学习你受过哪些惩罚”的话题,你会看到众多触目惊心的答案。

惩罚能让孩子学习好吗?或许一时半会儿可以,但长期肯定是不可以。当外力消失的时候,孩子就被“打回原形”了。

家长做好这三个选择,孩子会主动积极进取,一最重要,三最纠结

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说,孩子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想让孩子学习好,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感觉到学习的好,在学习时感觉很不错,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比如孩子考差了,他自己已经感觉很糟糕了,你又把他骂一顿,这就雪上加霜了。没有哪个孩子想考差,孩子考差了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们要帮助孩子去找出那个原因,安抚孩子低落的情绪,查缺补漏,争取下一次考好。

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生气发怒,这只能让孩子更加学不好。

当孩子考差的时候,要雪中送炭,换位思考,体会孩子的心境,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接纳,更容易加油、努力、向前冲。

孩子哪怕学习不好,也是我们的孩子。像他还不会吃饭的时候那样对待他,像他还不会走路的时候那样对待他。一小口一小口,一小步一小步,我们的小天使会慢慢强壮、强大起来。

一口没吃好不要紧,一步没走好不要紧。

告诉孩子也告诉自己: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是一切的前提,关注孩子本身是学习的前提。

家长做好这三个选择,孩子会主动积极进取,一最重要,三最纠结

选择二:在优势和短板之间,先关注优势。

我们传统的教育,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补短”,哪方面差就拼命地补哪方面,数学差就上学习补习班,语文差就上语文补习班。

这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也无可厚非。

不过,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关注差的那一面,好的那一面可能也会受损。因为当注意力集中在差的时候,就会产生挫败感、自卑等等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不利于学习。久而久之,可能就会放弃、自我否定,最后连优势学科也影响了。

教育要面向未来,要考虑到孩子以后发展的道路,而不仅仅是眼前的考试成绩。

其实,我们可以变化一下角度和方法,让孩子的强项更强。

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论,但我们知道斜木桶理论吗?

即使一个木桶有短板,假如你把它斜着放的时候,它的容量也很大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换一个评价标准、换一个位置,孩子就不是差孩子了。

即便孩子学习不好,他在运动方面突出也可以,在文艺方面突出也可以,有经营头脑也可以,甚至有搞笑天赋都可以,连声音好听都可以发展出特长和优势来。

多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会让孩子更有自信和进取心,从而带动整体学习。

家长做好这三个选择,孩子会主动积极进取,一最重要,三最纠结

选择三:想当学霸的爸妈,自己先学起来。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句话虽然已经说俗了,但它真的非常有道理。做到的父母,都尝到了它的甜头。

这里说的父母好好学习,主要是说我们要学习育儿知识、教育理念、带娃技巧。

比如情绪管理的方法、陪孩子写作业的技巧、鼓励的话术等等。

怪孩子粗心、马虎、笨,这很容易,但我们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吗?我们知道物理、人文、心理三个环境任何一个变化都能引起孩子情绪波动吗?知道爸妈吵一架孩子要伤心好几天吗?知道家庭氛围不好孩子会受困吗?

这些,都需要学习。孩子学习好需要一个好系统,这个系统里包括父母的行为。

我自己在没有学习正面管教之前,压根不知道还有那么多的养育技术,不清楚跟孩子合作需要尊重孩子同时也需要尊重自己,不懂得和善而坚定的涵义。

在我没听到某位导师的讲座前,我对“会爱是爱,不会爱是伤害”这句话理解得不深刻。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天她很激动地告诉我:谢谢你让我知道了蒙氏教育,我看了有关的书,这是我向往的教育。

是啊,我们不学习,就遇不到我们向往的教育,不知道还有那样的教育存在,不知道孩子可以享受更多。

当我们学习了,做到了家长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学着做好了她自己。

我们每天努力工作,孩子看到我们努力的样子,她也会很努力。

我们情绪很稳定,遇到问题有商有量,孩子也不会太纠结,也懂得协商。

我们懂得终身成长,孩子也跟着对陌生的事情、困难的事情不胆怯。

行大于言,我们是什么样,孩子学到的就是什么样。

有位大师告诉教育工作者:我教即我是。意思是,我们教的就是我们自己,你是什么样,你的教育就是什么样。

想让孩子做得好,我们自己首先做好。

当然,我们也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学习知识,比如英语。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养大一个孩子可以取得好几门文凭了,因为要有三头六臂才能hold住孩子迅猛的成长。

别每天都只盯着孩子学学学,选择盯着自己进步进步再进步。

家长做好这三个选择,孩子会主动积极进取,一最重要,三最纠结

(本文框架参考慧育家薛圆圆老师)

都说中国的爸爸们很少参与育儿,这位爸爸深度参与了。作者豆爸,国家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注册家长/学校双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SEL儿童社会情感学习讲师。欢迎关注头条号 爸爸很棒,有更多爸爸育儿的文章等你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