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飢餓之源---學《道德經》心得


第二十七課 難 治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人民飢餓之源---學《道德經》心得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人民之所以飢餓,是由於上面各種雜稅太多,所以飢餓。在舊社會,“苛政猛於虎”,就是比喻苛捐雜稅比猛虎還厲害,農民辛勤勞動一年交了稅後所剩無幾,特別是遇到災荒之年,農民食不果腹,只有離鄉背井,逃荒要飯。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以詩的形式描述當時的景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貴人家門前飄出酒肉的味道,窮人們卻凍死、餓死在街頭,說明當時社會貧富差距極其懸殊。

對比之下,現在農民早已翻身,國家領導層關心民生問題,取消了農村的農業稅,農民負擔減輕,逐漸富裕起來,特困人員可以領取生活保障救助資金,衣食無憂。而且隨著國家的發展,全國人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還在不斷地提高,人民安居樂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