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每到春夏之际,路边随处可见的蒲公英开始飘扬,在人们印象中,它只是一株随风摇曳的小草,而在华阴,如今摇身一变,蒲公英变成了镇级脱贫特色产业,不仅为华山镇的秀美风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引来农户大规模、高密度种植,蒲公英产业成为华阴市发展“一镇一业”、助力产业脱贫的缩影。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31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华阴市华山镇的大城村,大片大片的蒲公英花开正艳,早上七点,宁永余就和村里的同伴一同来到这里割收蒲公英根茎,一片繁忙的景象。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大城村脱贫户 宁永余:“这是咱政府、村子带动蒲公英采摘,给大家分红,给大家搞点福利,从早上起来这是按斤采,一斤大约就是两块多钱。”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记者了解到,宁永余最开始是在外打工从事瓦匠工作,近两年来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自去年村子开始大规模种植蒲公英后他就来到这里务工,在他看来能在家门口打工补贴家用就挺满足了。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大城村脱贫户 宁永余:“现在一种植以后人就感觉这个很好,有点效益,贫困户能增加点收入。”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去年,依托新建的加工厂,该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开始大规模种植蒲公英,并且效益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进来。除了在这里采摘挣取的劳务外,宁永余每年还将获得村上近2000元的分红,目前他已经脱了贫,干劲也越来越足。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同时该村秉持着贫困户优先的原则,优先选用贫困户劳动力来打工,村民根据不同时节采收蒲公英花、叶、根等,由村上统一收购,经过工厂加工制成茶销往各地。王芳琴也是村上的贫困户,只见她手下非常利索,她告诉记者多干一点,就能多赚一点。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大城村脱贫户 王芳琴:“这就看你手快手慢了,快的话能割上个七八十斤,慢了就是四五十斤,多劳多得。”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由于王芳琴的丈夫患有脑梗,家中的独子常年在外打工,她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而平日又要照顾不能自理的丈夫,平时的正常劳作便成了问题,日子十分拮据。而自从村子的蒲公英种植基地建成后,让她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取劳务费补贴家用,解决了她这个燃眉之急。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大城村脱贫户 王芳琴:“我感觉这好着呢,在近处,还能管屋里,还能增加点收入,能挣点钱,屋里情况啥都好着呢,一直国家给咱有贫困户照管,生活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好,好起来了。”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如今王芳琴依靠着在蒲公英产业园的务工和村上每年的分红,也已经脱了贫。记者了解到,华山镇地处秦岭脚下,地势平坦,水质良好,发展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2019年华山镇党委班子决定将蒲公英种植加工作为镇级脱贫攻坚主打产业。该镇采取“党委主导、公司运营、园区发展、村社链接”模式,建立了集种植、收购、加工于一体的蒲公英产业基地。同时该镇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发展意愿强的贫困户加入产业园,在种植、管护、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生产能力,拓宽致富渠道。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大城村党总支书记 张宏涛:“目前采收情况,花已经达到了4000多斤,收入两万余元,鲜菜叶收入已经达到了大约5000元,近期达到了两万五到两万六的样子。一直以来,以先用贫困户劳动力,带动贫困户就业,大约七到八人。”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据张宏涛介绍,目前村里的采收工作正在进行中,今年村里的蒲公英产业园给大城村带来的净利润将达10万元,此外,该镇还采取市场化营销运作模式,由镇级脱贫攻坚产业承载公司与村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每年拿出利润的百分之十注入村集体经济中,并通过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劳务协作、就业服务等方式,帮助解决贫困户稳定就业。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华阴市华山镇党委书记 王毕红:“贫困户参与的方式一个是鼓励贫困户,直接参与种植、土地流转,然后收割等等这些环节,每年可采收6到7茬,第二个是到厂里去参与厂里的生产,第三个就是参与合作社的分红,这一年下来纯收入就是5000元左右,收入还是不错的。”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目前,华山镇共有24个行政村,其中14个村种植蒲公英800余亩,带动了180户、386人脱贫致富,每人每年增收5000余元。不久的将来,这些不起眼的蒲公英将变成“满天星”,散落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带动更多的村庄、更多的贫困户从中受益。

华阴:小小蒲公英 铺就致富路

华阴市华山镇党委书记 王毕红:“后边我们的打算就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咱们的产品还有部分滞销,目前咱们正通过网络上一些自媒体快手、抖音等各个平台对接衔接,目前可以说可以说产销两旺,非常好,后面我们还要继续加大种植面积,力争达到5000亩,为更多的贫困户摆脱贫困,走向致富。”

《东秦百姓》记者:南鑫 雄飞

初审:郭晶

终审:高红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