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生“提質” 為幸福“加碼”新時代街道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街道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作為城市的基本單元,街道處於城市工作第一線,既是落實黨的大政方針和各項決策部署的重要環節,也是城市治理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以前說起街道工作,事務繁雜、力量有限是人們的第一印象。


為民生“提質” 為幸福“加碼”新時代街道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去年4月19日,延慶區召開首次街道工作會,對新時代街道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一年來,延慶區以黨建為引領,堅持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使命,盡心盡力為市民辦實事、辦好事。同時,著力破解基層社區治理難點問題,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向街道放權賦權。在一系列措施之下,探索出了一條新時代街道工作的全新路徑,開創了基層治理的全新格局。


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創新


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新時代街道工作、強化基層治理的根本和前提。這就要在街道治理實踐中推進黨的建設,讓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去年,延慶區深化黨建引領,堅持高位統籌督導督辦。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主管領導定期召開街道工作調度會、專題會、推進會,多次赴有關街道、鄉鎮現場調研,聽取街道工作進展情況彙報,針對存在問題,研究深化街道工作的思路和舉措。


與此同時,為持續推動基層治理創新,延慶區推出了由實施方案+任務分工+“2019年街道工作重點任務+2019年街道工作實事項目+‘吹哨報到’系列補充文件+接訴即辦管理辦法”等N個補充政策組成的“1+1+N”政策體系,有效整合區委改革辦、區委組織部、區吹哨專班現有各類工作任務的督促督辦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同時,建立例會制度、臺賬式管理、納入區政府年度績效考核等方式,由區委社會工委對各項任務實行臺賬化管理,每兩週一對賬,每月一次調度會,在兩辦信息中設立街道工作信息專刊,督促各責任單位加快工作進度,按時間節點完成各項工作,並根據新時代街道工作考評細則,以過程管理考核和任務完成相結合的方式,對各牽頭部門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保障任務目標按時落地見效。

為民生“提質” 為幸福“加碼”新時代街道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此外,延慶區還不斷完善黨建協調委員會議事規則和聯絡員制度,建立三級“三項清單”制度和“四個雙向”工作機制,全區365個機構改革涉改單位和辦公地點發生變化的單位,到屬地街道完成黨組織報到。並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服務保障世園會籌辦舉辦、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期間,組織引導全區在職黨員集中開展環境整治、政策諮詢、安保值勤等志願服務3萬餘次,將在職黨員在社區治理中的積極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提高民生服務 夯實民生本底


2019年,全區新時代街道工作共有35項重點任務,其中完成的34項讓市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生活環境與品質顯著提升。


為民生“提質” 為幸福“加碼”新時代街道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例如,在媯水北街、媯水南街、東街、東順城街、湖北西路5條道路上,新增了22根綜合燈杆;全區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已基本齊全;世園會園區周邊、西順城街南側和西順城街北側等城市邊角地、廢棄地、閒置地“見縫插綠”,建設完成14塊小微綠地,拓展城市生態空間;結合2019北京世園會延慶城區道路綠化景觀提升工程,湖北小區樓前和興運嘉園小區外新建的2處口袋公園,也讓居民休閒娛樂有了好去處。


為民生“提質” 為幸福“加碼”新時代街道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在滿足“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方面,延慶區也始終把責任扛在肩上,用情用力服務群眾。


為紮實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延慶區緊貼民生需求,開展社區便民網店精準補建、便民箱式櫃進社區等工作,積極引導企業在便民設施較少的社區建設多業態服務的便民網點,有效解決了蓮花苑、國潤家園、上都首府等社區“網點覆蓋率低”“無蔬菜零售網點”的突出問題。針對商業用地不足問題,延慶區也持續推進現有社區基本便民服務網點提供功能搭載服務。同時,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模式,彌補社區缺少的基本便民服務,鼓勵企業增設上門服務和商品配送功能。


一系列舉措的實施使工作成果初步顯現,便利性大幅提升,民生環境深刻轉變。據統計,2019年,延慶區便民網點覆蓋率由2018年的63.8%已提升至94%。截至目前,已新建34個基本便民網點,完成2019年市級下達建設18家網點任務的189%,不僅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完成速度還高居全市第一。


此外,去年市區兩級街道工作會後,我區各部門圍繞“一學習兩整改四落實”要求,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不斷建立健全“吹哨報到”機制,將其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森、創城等工作有機結合,持續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以“吹哨”反映群眾訴求、發出“集結令”,以“報到”引領各部門響應的“吹哨報到”機制,通過一條“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考核評比”的工作鏈、一支常態化零距離聯繫服務群眾的隊伍、一批問題歸類權責分明的清單和一種服務群眾的社會治理體系,實現了“部門圍著街道轉、街道圍著群眾幹”的工作格局。


為民生“提質” 為幸福“加碼”新時代街道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在“吹哨報到”機制下,百泉街道國潤家園社區7號樓樓道內堆積了多年的雜物被一掃而光;盤踞在儒林街道溫泉南區西里社區2號樓和4號樓之間的十年老地鎖被合力拆除;“家裡鬧螞蟻”也不再是香水園街道川北東社區20號樓居民樓上樓下、左鄰右舍見面就抱怨的話題……


一聲“哨響”,讓街道的“針”串起了各個職能部門的“線”,不僅喚起了主管部門的責任心,更齊聚了各方力量,形成了街道牽頭負責,部門“一呼百應”,全力給予支持的新局面。


破解難題 100棟自管樓有了“貼心管家”


“物業服務管理不規範,總是存在‘兩張皮’現象”。這是不少自管樓居民的“吐槽”。直到去年,延慶區按照“一事一議”原則,順利完成100棟自管樓移交,才讓這個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為民生“提質” 為幸福“加碼”新時代街道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據瞭解,2019年以前,延慶區共有177棟自管樓,大部分都是建設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企事業單位家屬樓和鎮村自建樓。隨著時間推移和政策變化,作為自管樓產權方的單位、村管理出現困難,轄區內街道也無法提供專業物業服務,綠化維護不到位、公共設施維修不及時等問題,都成為群眾反映的高頻“熱點”。


為解決這一問題,2019年4月, 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對全區自管樓進行逐棟摸排,廣泛徵求居民意見建議,並按照屬地歸屬原則,為移交雙方明確移交內容和責任。同時,建立“區委區政府定期調度、民政部門統籌協調、各街道及自管樓單位黨政負責人直接對接”聯動機制,與移交雙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促進自管樓移交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最終完成100棟自管樓移交工作,超額完成了此前既定的42棟任務目標。


移交後,各街道成立物業服務管理中心,對移交自管樓進行託底管理,並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實行居民需要什麼“點”什麼的“菜單式”服務方式和付費前免費搶先體驗的“先嚐後買”方式,讓居民在瞭解物業公司真實業務水平的前提下,聘用到符合心意的“社區管家”。


勝芳園社區在移交至儒林街道後,引入物業企業進行了規範化管理,常年困擾居民的違建被拆除了,車輛自動識別進出杆的安裝也讓停車管理工作得到了保障,社區由“面子”美到了“裡子”,整體環境煥然一新,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隨之不斷提升。


激發活力提高效率 “基層減負”成效明顯


“把你選上來,你就是咱們小區居民的主心骨,可我們真遇到事兒的時候,見你一面都難呦。” 儒林街道溫泉南區東里社區居委會主任郤鳳雲對居民王阿姨幾年前的這句埋怨一直都記憶猶新。


往年,五花八門的會、種類繁多的文件、各個部門的檢查,忙得郤鳳雲不可開交。尤其是一到歲末年初,加班、熬夜更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直到去年,這些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2019年,我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圍繞交出服務保障賽會籌辦和高質量綠色發展兩張優異答卷,在政治建設、精文簡會、優化考核指標等多方面持續深入推進基層減負工作。在社區減負工作上,梳理形成了《未在社區保留目錄填報表格清單》《未在保留範圍證明清單》,共減少社區填報表格45項,清理社區掛牌60項。“直面問題、靶向治理”的工作思路不僅精簡了會議、文件、督查、考核的數量,還讓各項工作的綜合質量有了明顯提升。


為民生“提質” 為幸福“加碼”新時代街道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在力克形式主義的風向標引領下,儒林街道首先是按照“能並則並、能簡則簡”的原則,在街道層面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對各類會議進行統籌、合併,把“千條線”擰成“一股繩”。其次,推動信息、數據共享工作,探索“社區報一次、科室庫裡找”機制,大大縮減社區報表頻次,簡化報送程序,減少報表數量。同時,依託“包居包乾”“一線工作法”等機制,讓“包、導、督”三駕馬車並行。在“減法”鬆綁、“除法”減壓、“加法”提質、“乘法”增效的多措並舉下,有效為社區基層一線激發了內動力、增添了新活力。


能口頭傳達不書面通知,能書面通知不印發文件,能發文安排不組織開會。可開可不開的會議一律不開,能合併召開的會不單獨開。據統計,自2019年以來,儒林街道會議數量、制發文件數量同比減少了30%。減負後,社區幹部們有了更加充沛的精力投身一線為居民解決問題。


為民生“提質” 為幸福“加碼”新時代街道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就拿現在的疫情防控舉例,要在以前,我們肯定需要一級一級開會傳達。但今年,領導包居在崗,實時掌握情況,大大減省了層層請示的程序。”郤鳳雲說,“卡口值守、防疫消殺都是眼下疫情防控的常規性工作,街道用切實有效的規範和指引,代替了文件、通知,既通俗易懂又簡單明瞭,讓一線工作人員的心裡也踏實不少。”


郤鳳雲還告訴記者,現在他能騰出不少時間,專心致志開展社區服務,組織居民開展協商共治。最近,圍繞疫情防控主線,他擠出了更多時間走街串戶,把未訴先辦、開春蚊蟲滋生整治等多項基層精細化治理工作都一併開展了。一談到現在工作的高質高效,郤鳳雲總是樂呵呵地說:“街道都為我們做好了統籌,社區幹活就不會像以前那樣單打獨鬥了,大家幹活的勁頭兒自然也就更足了!”


探索創新 用實招破解民憂


王冬華今年雖然只有35歲,卻已經從事社區工作11年了。2018年年底,由於工作需要,她被調到百泉街道振興南社區擔任黨委書記。


為民生“提質” 為幸福“加碼”新時代街道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初到振興南社區,王冬華便經常和物業公司、業主代表、黨員代表、居民代表交流探討社區工作,沒過多久,她就成了社區居民眼裡的老熟人。但真正讓居民和社區幹部覺得王冬華幹事認真不含糊的,是她實行的“走動式工作法”。


為民生“提質” 為幸福“加碼”新時代街道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振興南社區轄區面積26萬平方米,是一個有著30棟居民樓、1888戶、6000餘名常住人口的大社區。為拉近與居民的距離感,提高居民辦事時效,王冬華將室內辦公桌“搬”到了室外,每週五都帶領社區專員和工作人員走出去巡視辦公,將困惑居民已久的疑難雜症與“接訴即辦”結合,積極解決社區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提高社區工作的見面率、交談率、熟知率,逐步形成了“全覆蓋、人對人、面對面、心連心”的群眾工作新格局。


“窩在辦公室一團麻,走出去全是好辦法”。在王冬華的帶領下,振興南社區通過走、聽、看、記、論、答等方式,用腳步丈量民意,用真情拉近民心,持續推進“走動式”工作法常態化,促使“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轉變。在過去的一年裡,不僅幫助居民辦理了環境整治、設施維修、鄰里調解、困難幫扶等大小實事,還重點解決了下水堵塞、樓頂漏水、停車秩序亂、路燈不亮、樹木遮陽等多個難點問題,使居民對社區工作滿意度有了大幅提升。


為民生“提質” 為幸福“加碼”新時代街道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一件件小事看似不起眼,卻關乎居民切實生活,‘走’出來的才是民意,是最真實的民聲。”王冬華說。在她看來,社區工作做得好不好,關鍵就看用不用心。“居民願意和我們說心裡話,就是認可我們、信任我們,我們不能辜負大家夥兒的期望,只要大家滿意我們的工作,再苦再累我們都覺得有奔頭兒!”


王冬華只是我區眾多社區工作者的一個縮影。2019年,延慶區三個街道切實落實全響應機制,下大力氣解決群眾身邊事。儒林街道探索實踐“四微”工作法,持續推進“未訴先辦”,預先排查解決隱患,“事後處理”變“事前跑腿”,將居民訴求就地消化在街道、問題解決在社區。香水園街道創新摸索建立“工作專班、領導回訪、領導督辦、未訴先辦、當月排名、每季約談”六大機制,持續推動人員下沉、重心下沉、解疑下沉,下水管道滲漏、自行車亂停亂放、新能源汽車沒地兒充電、路燈不亮等大事小情,都在香水園街道和社區居委會的共同努力下逐一解決。據統計,2019年,我區三個街道全年接辦“12345”群眾訴求2230件,平均解決率80.79%,平均滿意率為89.02%,兩率整體處於穩步上升狀態,且百泉街道、儒林街道分列全市全年“接訴即辦”綜合成績排名的第8名和第10名。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向街道放權賦權,“大部制”改革逐漸推動形成“黨工委領導、辦事處指導、各部門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開花,讓群眾獲得感節節攀升。


如今,行走在延慶的街道社區,乾淨整潔、舒適宜人、和諧共融的新時代畫卷正在一筆一筆描繪開來。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為賽會籌辦舉辦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延慶將繼續書寫出一份有亮點、有溫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